信 息 简 报
增刊第4期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2005年4月19日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实现衢州农业新跨越
衢州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市委书记厉志海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发展特色经济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之举。这为今后五年衢州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理清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衢州农业跨越式发展。
衢州是一个农村人口比例和农业份额都很高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衢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市经济发展跨入工业化中期新阶段的情况下,农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特色竞争”战略的内在需要。
发展特色农业,首先要正确认识特色农业的内涵和特征。特色农业是人们充分利用一定区域内独特的优势农业资源,开发和生产出品质优、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具有绿色或无公害特点的特殊农业类型。特色农业以“特”、“名”、“精”、“新”等为基本特点,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性,主要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生产的地域性特征。相同农产品品种,在不同区域也表现出较大的品质差异。比如,我市?柑和福建的芦柑,同样的品种,在品质上就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二是产品的优质性特征。只有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或特殊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才能使产品有市场,生产有效益。三是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并存特征。特色农产品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竞争力高,当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生产后,收益显著。特色农业的三个基本特征共同构成特色农业存在的条件,它要求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必须提高科技支撑力,开发培育新品种;必须提高生态支持力,加强环境保护;必须提高农业工业化的带动力,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必须提高产业化经营的粘合力,推进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使特色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发展特色农业,也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农业的生产水平、产业结构及综合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自然条件。我市发展农业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显著特色:一是资源优势明显。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兼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农业气候资源多宜,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知名度高、生产规模大的100种左右。二是生态环境良好。我市地处钱江源头,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到71%;水资源丰富,水质均达到一、二级饮用水标准。三是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一定基础。全市已建立钱江源、乌溪江、须江、灵山江和铜山源流域5大生态效益农业保护区,建立绿色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0多万亩,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48家。
当前,我市发展特色农业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以规划来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柑桔、畜禽、竹木、蜂产品、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升级改造,把资源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使特色产品形成规模、形成竞争力。进一步化化布局,形成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培育和发展区域块(带)状特色农业经济,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努力提升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妥善解决畜牧小区、水产养殖基地的用地问题。加强低产低效竹林、经济林的改造,建设竹业、干鲜果、花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外向型的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
二、进一步加快推广农业标准化,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按照国际消费需求和国内外市场准入标准,抓紧完善主导农产品质量系列标准,制定应对“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的政策措施,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全过程控制农产品质量。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技术进步,以信息化、科技化、标准化提升农业产业化,充分利用农技110网络和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畜禽疫病预警预防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实行农产品原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标识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进一步推进农业工业化,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认真落实省、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扩大生产加工规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工商企业和外商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多种途径,借助外力扶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加工开发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农产品加工“单打冠军”及“航空母舰”,努力形成“百龙腾飞”的态势。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落实有关扶持政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现代营销业,加快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快农贸市场向农产品超市改进步伐,努力提升交易层次,支持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优先解决特色农产品出口企业退税问题,为特色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创造新的平台。
四、进一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特色农业发展环境。逐步提高各级财政投入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比例,适当调整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结构,增加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田排灌水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加对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土地整理、畜禽防疫、地质灾害等设施的投资规模,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大力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抓好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加大地方财政配套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