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报第36期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信 息 简 报
第36期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2004年11月30日
 
目      录
 
贯彻落实
衢江贯彻厉志海书记在衢江调研讲话精神抓好下山异地脱贫
工作交流
我市切实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问题
龙游探索“农民素质工程”长效培训机制
江山实施“六大工程”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市地税直属分局以五项重点工作服务纳税人
社情民意
衢江近200名失地人员无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情况反映
基层反映“四自”公路存在“两难”状况
 
衢江贯彻厉志海书记在衢江调研讲话精神抓好下山异地脱贫   24日下午,市委书记厉志海到衢江调研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并作了重要讲话。当晚,衢江区委召开下山异地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学习厉书记讲话精神,全力推进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一是召开协调会。25日下午,召集农办、移民办、文教局、规划局等单位和库区有关乡镇,专题协调解决下山农户的建房信贷、培训、就业及子女入学等问题。二是组织“三送”活动。29日、30日,分别在郑村和七堡畈脱贫小区举办了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活动,组织19家区内外企业和4家培训机构,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共有230多名群众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三是开展宣传教育。制作脱贫小区规划效果图、优惠政策明白卡和图板等,宣传引导群众增强信心,确保“搬新房、过新年”目标如期实现。
(衢江区委办)
 
我市切实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问题   一是实行就业和再就业支持。将失业的军转干部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和再就业财税配套优惠政策。二是实行失业补助。向下岗、失业的企业军转干部发放失业保险金,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后仍未就业且生活有困难的,每月给予补助430元。三是实行生活费补差。对在企业关闭、破产、改制时办理离岗退养手续,并一次性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费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军转干部,每月领取的生活费和门诊费之和低于430元的,经核实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四是实行工资和基本养老金补助。对企业在职、退休军转干部的工资、基本养老金低于本地职工平均工资或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先按上年度平均水平按月补助,当年本地职工平均工资或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高于上年度平均水平的,在下一年内补足。
(市财政局)
 
龙游探索“农民素质工程”长效培训机制   一是预备劳动力培训。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及社会青年等预备劳动力,吸收进职业学校,进行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二是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培训。依托衢州保姆龙游县模环培训中心,带动劳动力培训基地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吸收农村有需求、有意向的劳动力参加培训。三是探索市场化培训路子。由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承担起培训职能,采取典型示范、乡土专家讲课、企业用工实践等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目前,龙游县已有13000余名农民参加素质培训,其中政府埋单培训10000人,职校培训2300人,企业用工培训700人。
      (龙游县委办)
 
江山实施“六大工程”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一是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按照“高中向市区集聚、初中向中心乡镇集聚、小学向乡镇所在地或中心村集聚”原则,启动新一轮布局调整。二是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近两年投入5000万元,完成中小学校舍改造5万平米,创建标准化学校15所。争取到2007年,建成省标准化学校80所,达标率85.11%。三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全市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课,大力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42%的学校已建成校园网。四是城乡教育帮扶工程。实行对口支教,安排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蹲点”支教;同时,选派农村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五是教育强乡(镇)工程。组建江中教育集团,争创“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到2007年,创建省级重点及以上学校7所,省、市教育强乡镇创建率达80%。六是农村学校健康工程。全面实施改水、改厕、改食堂等“三改”工程,解决农村学校饮水、就餐等难题。
  (江山市委办)
 
市地税直属分局以五项重点工作服务纳税人   一是“阳光办税工程”。针对纳税人关注的减免税、定额评定等热点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及时公布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品牌服务工程”。推出预告示服务、纳税提醒服务、预约服务等新型服务项目,推进服务水平向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三是ISO9000工程。树立“科技兴税,管理强税”理念,规范业务流程,推行目标考核,提高征管质量。四是“企业网税工程”。通过分批次开设培训班、下企业辅导、编发宣传手册等途径广泛推广网上申报。目前,已有2400余户企业实现网上申报纳税。五是“个体银税工程”。经过长期宣传推介,以信息化协作网络实现了简便化报税。目前,已有95%以上的个体户通过银行网点代扣纳税。
(市地税局直属分局)
 
衢江近200名失地人员无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衢江区下张乡的梨园、下张、闹桥、戚家等行政村因土地征用,有近200名失地农民变成非农户口,并出现家住衢江,户落柯城的现象。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原则,下张乡没有将户口在柯城的这部分人员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对象,而柯城区也未将他们纳入合作医疗范围,导致这部分人无处参保,不能享受农村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下张乡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可否考虑“尊重现实家庭及居住地”的原则,如群众愿意参加衢江区医保的,就吸纳他们参加;涉及村、组集体补助的,由下张乡或所在村组解决。据了解,衢江区拟将这部分人纳入该区合作医疗,但对这一做法是否有违上级对参保对象的区域界定原则难以把握。
(衢江区委办)
 
基层反映“四自”公路存在“两难”状况    一方面,公路收费还贷形势严峻,经营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群众对日益增多的收费站反映强烈,认为收费影响了经济发展。其主要原因,一是高速公路的开通严重影响了“四自”公路的收费。受高速公路开通后车辆分流的影响,各地“四自”公路的收费额大幅下降,有的下降达65%之多。二是公路后续建设投入大。近年来,各收费公路纷纷进入还贷高峰期,而且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公路破损严重,加上省交通厅提出实施“干线畅通”和“绿色通道”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进行大中修,业主在资金周转上难以承担。三是公路管理成本过高。公路路面养护、绿化养护成本高;公路养护、收费、管理主要靠人工,人员队伍较为庞大,公路收费只能应付正常支出和收费养人。
(龙游县委办)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