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大黄山

发布时间: 2017.07.19   来源:超级管理员

留如藩

  初秋的一天,我随县诗词学会及老年大学诗词班、书画班师生一行32人,赴村头镇大黄山村举行笔会。

  大黄山,地处海拔400多米的山峦重叠之中,距村头镇所在地7公里。据《汪氏宗谱》载:宋初(960-969年),有遂安九都汪宗锡为避灾荒迁居于此。一千多年来,汪氏祖辈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荒垦种,繁衍生息,至今全村150多户,500多人,分居在四个岭岭岙岙的自然村里。解放前,村民们一直过着松光当灯照,爬山当棉袄,一年辛苦半年粮,番薯萝卜充肚肠的贫困生活。解放后,村民组织起农业生产初级社、高级社,生活得到初步改善,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村里随着生活用电通、出行公路通、科技信息通,大家生活越来越好。2010年,在村两委的努力下,招商引资,建起“森林茶博园”,连片种植的1028亩有机茶园,打造成国家级的“一村一品”茶叶示范基地,生产的高山龙顶茶多次在国际茶博上获金奖。接着,又将村里2000多亩油茶林生产的纯天然无公害高山茶油注册了“云秀牌”商标,营养丰富的茶油享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鼓舞了村民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2015年,村里开始创建3A级乡村休闲旅游景点,于是劈山填壑,搬石砌坎,扩展公共设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化村容村貌。经过努力,现在村庄中心地带,修造起占地500余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广场,设有文化长廊,休闲茶亭、篮球场,健身器材及喷泉、鱼池等。

  然而,天公不作美,当我们去大黄山这天,车子驶出县城,空中便洒起雨点,到达村头镇政府所在地时,雨点更为密集,我们只得冒雨前行。在群山环抱的大黄山公路上,两旁尽是崇山峻岭,山与山之间只隔一条公路,弯弯曲曲,路跟山绕,车随路转,车行其间,每次总以为开到目的地了,可开过去,绕个弯,又是另一番景象,真可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山坡上的梯田,小小的,东一块,西一条,与竹林、灌木交错在一起,与一大片一大片梯田相比,显得更加秀气、灵动。

  5公里的盘山公路,行驶约20多分钟才到达村庄。车子停在文化广场上。刚一下车,颇感凉意袭人,山间气温约比平地低两三度,同行中,有的衣着单薄,缩起脖子,搓着双手,喃喃自语道:“这天好冷!”在旁的一位村民搭讪说:“天一下雨,我们这里就会感到天气寒冷。看风云走向,今天的雨,还是不停止的。”有人奇怪地问:“何以见得?”他说,“我们这里自古以来,把风大风小风起风止作为气象预报的。传说:‘风起翠坞尖,必有大晴天;云压天华山(即扛爬岭),水满桐岭湾。’这风,奇就奇在日落而起,日出而止;有风则晴,无风则雨,天越晴,风越大。如遇雨天晚上起风,第二天必定天晴;晴天晚上无风,第二天必定下雨。若雨天半夜风止,第二天仍然有雨;晴天半夜风不止,第二天仍然天晴。昨天晚上我们这里没有风,现在还是没有大风,所以今天雨不会停的。”他边讲,我边看远处隐隐约约的耸立山峰,乳白色雾纱,朦朦胧胧,把山头间隔起来,只剩下东一簇、西一簇的青色峰尖还在变幻中。大家议论纷纷,猜想这可能大黄山地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出口处气压回旋,所以无风雾不散。

  我们站在村办公楼前,俯看山脚下修竹苍苍、灌木蓊蓊,松杉枫柏相依,金勾、猕猴桃等细藤相连,那些树,那些藤,一个劲地涂染着各自喜欢的红、黄、橙、绿、紫各种颜色,在风雨中舞动着身姿媲美;仰望村后层层叠叠山坡上的茶园,像绕在发髻上的绿绸带,又像荡漾开的绿波。茶园山顶,是一座白墙黑瓦,层次交错的房子,远看似梵宫佛寺,外观秀丽大方,据说那就是“茶博园”的所在地,有几位身健体壮、精神充沛的同仁,出于目睹为快,捷足攀登前去观光,我因碍于天雨路滑,只得望而却步。

  村口路旁的山坡上,有一棵又高又大的古枫树,树根深深地扎在岩石土堆里,外露的树根,像虬龙般地在地面上游走,显得铁骨铮铮。它高达30米左右,胸围约四五米。村干部介绍,这是村里最古老的枫树,已有四五百年的树龄。夏天,她像一把大绿伞,让村民在树荫下乘凉歇息,冬天,枫叶凋谢,让阳光普照大地,让村民享受温暖。更令人感激的是,她还为村民避过一场灾难。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年夏天,村民们正在家中吃饭,天空乌云密布,随后狂风暴雨,雷电大作,突然一道闪电袭来,轰隆一声巨响,把枫树击中,枫树用身躯挡住了雷电,而村里百姓安然无恙,从此,村民皆称它为“枫树公公”,后来村中谁家有什么心愿,都会到枫树根前焚香叩拜。大家把她当作村庄水口树保护着。听后,深感这正是应验了“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故事”的说法。

  午饭后,与会者在秀丽的密林幽谷、清新的天然氧吧、古朴的乡风民俗赞叹声中,有的吟唱诗词,有的挥毫疾书,有的泼墨绘画,有的聚焦摄影,各显其能。我因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也念了几句打油诗:“盘曲公路绕山凹,深壑丘陵落叶飘。细雨斜风吹衣帽,横秋老气不知劳。赏心悦目精神爽,泼墨吟诗美景描,八角亭中龙顶品,广场文化乐陶陶。”

  返回路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现场共吟唱诗词24首,拟撰楹联4副,书写书法作品10幅,绘制山水画8幅。“哇!大黄山真是个诗情画意的好地方!”大家异口同声地嚷道。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