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初冬是大处

发布时间: 2017.02.04   来源:超级管理员

记者 章晨洁

  11月26日,已是初冬时节。大处村,与这个位于常山县芳村镇东端的山村结缘,全因一次无意间的聊天,“大处是县级清代古村落,有古宅、宗祠、牌坊和石拱桥……”,县级清代古村落这名头可不小,不亲自看一眼,不解心头好奇之心,于是周末相约两位故友,一起同行来到这里。

  大处,意为开阔地。

  从县城出发,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一段长而蜿蜒的沿山公路,开到半山腰海拔已达220米,坐在车上俯瞰下山,被山下的风光深深吸引,整个芳村镇被四周连绵的青山环绕,古朴而又壮丽,在半山腰便可一览全镇的容貌,万里美景收眼底。

  还未到达,大处便已开始显现它的魅力。花香拂面,看着蔚蓝的天空,伴着朵朵白云,大家不由地相视而笑。

  沿着公路再行5分钟,到达目的地。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颗巨大青翠的樟树。斑驳的石砌古道,一条寿源溪穿村而过,清澈得近乎透亮的溪水缓缓流淌,鹅卵石被冲刷打磨得闪亮,“哗啦啦,哗啦啦……”水声如同奏响的乐章。溪中,红色锦鲤摆着尾巴游荡嬉戏,穿过溪边的老樟树投在水里的树影,游到古桥下,如此恣意游荡的身影,看得人好生羡慕!

  顺着石子路,走过一条幽深小巷,两旁是黄泥外墙的老房子。再往里走,明末清初建成的祠堂出现在眼前时,粉墙黛瓦、雕梁画栋的徽派建筑便赫然展现。从当地村民的口中得知,我们所看到的祠堂叫做郑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占地足有七八亩。宗祠历经风雨剥蚀和一些人为的损坏,后来是村民多次自发集资捐工修缮,才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是民国庚辰即1940年,以郑庆隆为宗长,竭尽全力修造。”听着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入了神,仿佛时光翻过一页又一页,始终在风雨中伫立不倒的祠堂,陪伴大处淌过了时间长河。

  往村子深处走去,横亘在寿源溪上的3座乾隆年间的石拱桥,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嫩绿的青苔在登高桥、同善桥和乐济桥的青石砖块上恣意地生长着,透出悠远岁月的痕迹,点缀在黑瓦白墙的古屋间,色彩分明错落有致,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体会着大处的悠然。

  踏上同善桥,抬头一望忽见一道“圣旨”牌坊位于溪边的凉亭旁,此牌坊为门楼式砖石结构,据当地村民介绍,除了这牌坊,山坳里还有保存更加完好的“节孝坊”牌楼。

  走去一看,果如其言,这座四柱三间五楼亭式石结构的牌坊虽经历经风雨,隐隐约约还可见到坊上刻有对联和建造年月。这时,仿佛穿梭在漫长时光遂道里,一些被记忆剪碎的旧事,在一种古旧气息的氛围里飘出,情绪变得难以言说。笔者小时候第一次遭遇古建筑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沧桑”,或许是年龄越来越长的缘故,对远古的、陈旧的物件,常常陷入怀旧,勾起对流年况味的追忆。面对这一群古建筑,沉湎于一种情绪中,若用“温存”二字来形容,是恰到好处的。

  地处山旮旯,虽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大处古村落原始形态保存依然完好。这不免让我暗暗思忖,大处村历史上一定出现过许多的名儒硕辅、乡贤高人。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古老的岁月与文明永远地烙印在这墙、这门、这院的斑驳底片上,永不褪色。走走停停,天渐渐暗了下来,看那光影一寸寸在视线里挪移,离开,却不敢回头。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