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注]重拾乡土传统建筑之美

发布时间: 2016.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原标题:三校联合共同设计幸福源村公厕

  重拾乡土传统建筑之美

  记者姜华斌通讯员柳婧俞锐周敬华/文周敬华/摄

  王澍(左二)正在指导学生的设计模型。

  坚持精品导向,打造五养归谷。最近,原本静谧的衢江区全旺镇幸福源村热闹起来。自7月19日起,来自中国美院、麻省理工学院和东南大学的21名学生齐聚这个小山村,开始了一趟跨国合作建设新农村的特殊旅程。他们分成4组,共同设计幸福源村的公厕。

   7月29日,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教授陆文宇,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前院长桑托斯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葛明对学生们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选取了两套方案,作为未来幸福源村公厕的设计方案。

  青山绿水、乡土人文,给予了学生们课堂上触及不到的设计源泉。王澍是学生们的导师和活动发起人之一,他说,“公厕虽然是一个很小的设计,但意义不小。它在乡村出现,表明农村希望对外开放,外面的人要进来。我们要求学生,除了让公厕把卫生和文明带进来,还要丰富乡村公共空间,体现村庄与自然协调的关系。‘厕所革命’是当前全国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共同难题。”

  山水竹石,绘出乡村与自然的和谐

  《高山流水》《竹山伴溯水一厕一陶然》,学生们的设计方案名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山”和“水”,而且,都使用了当地俯拾皆是的土、石、竹、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山水是自然对幸福源村的赠予。”东南大学学生孙世浩解释了4组学生皆师法自然、异曲同工的原因。驻村第一天,他们沿穿村而过的仙源溪来来回回,走家串户,熟悉当地文化传统、建筑特点和地形地貌等设计背景和条件,“让公厕与山水相协调”成了学生们的共识。

  为了找到最适合公厕选址,了解村庄人文脉络,学生天天顶着烈日沿着仙源溪来回走,熟悉村庄地形、溪流、植被等,还不时走入村民家里拉拉家常。很快,学生们摸清了仙源溪的走向、水文情况,还有村民口中的“水口树”之700多年的枫香,500个竹料废弃腌塘,12000余亩的翠竹……

  中国山水画强调的“天人合一”意境,也被学生们巧妙地引入设计中。麻省理工学院学院建筑及规划学院的马昭和组员们设计了“一厕一庭院”,用夯土筑就一个半开放的空间,在里面种上树、铺上石径,与厕位一道构成了紧致而又别有趣味的小景观。

  幸福源村不仅有山水,还有竹编、夯土等传统技艺。随着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里的建筑技术取代了传统技艺,遍地的洋房和小高楼诉说着传统技艺的没落。“现代材料与乡土环境格格不入。”东南大学的朱许志说,他和组员们设计前考虑了如何不改变当地生活方式,在设计方案里采纳了当地竹编等技艺,以竹编制屋顶,再覆以当地制作蓑衣的主材料——棕树皮,将传统技艺和材料应用到了现代设计理念之中。

  学生们正在选址测绘。

  王澍(左二)与桑托斯(左一)一行实地勘查选址。

  幸福源村不仅有山水,还有竹编、夯土等传统技艺。

   从乡土寻回被遗忘的传统之美

   “中国建筑的未来没有抛弃它的过去。”《时代》杂志如是评价王澍,从他设计的作品,不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还是富阳文村,总能感受到一股迎面扑来的“中国风”。

  王澍初来幸福源村,曾在一栋老屋里久久逗留,不停向学生们普及中国传统建筑知识。“每次走进这种老房子,会感觉到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他说,“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紧凑,一个空间里设置了厨房、客厅等多种功能,安放了祖先神位,而且建造时不产生废料。这些老建筑是非常好的建筑,很有格局、很有尊严,非常生态。”

  应衢江区邀请,王澍制定了南部山区全域旅游的规划设计方案。如何在城市建筑文化侵蚀农村的背景下,寻回被遗忘的传统之美?“传统审美标准是几千年前定下来的,你跟着走就知道什么是美。”王澍说,由于时代变革,这个时代出现文化滑坡,导致审美水平跌落得非常厉害,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美,“当地人觉得很好的‘洋房’在这里是很难看的,所谓新建设是非常廉价的艺术,用的是廉价的材料,目前这种情况在农村很普遍,我在思考怎么通过设计来改变现状。”

  对于学生们设计出的作品,王澍给予了认可。他说,“同学们因地制宜、因地取材,并且让当地工匠参与建造,这么设计出的东西不会不好看。专业建筑教育要跟地方工匠结合起来,对乡土工艺进行提升,而不是把乡土味去掉。接下来我们要在技术上把设计做得更讲究一些,让纸上的方案变成现实。”

   “优秀的设计方案是可持续而又美好的,它源于村民的生活,最终又归于村民的日常。”王澍说,村口是整个村子的主要出入口,公共性最强,也是村民经常聚集场所,“村口陶然厕”方案灵活运用毛竹、石块等乡土材料,又有双坡顶的创新设计,具有民族的审美,也有时代的创新和表达,让建筑和与植物、河流、村民保持良好关系,“通过小小公厕,让我们发现乡土建筑的美好”。

  目前,“村口陶然厕”方案正在细化阶段,不日将动工兴建,预计今年11月底前建成。

  有人说,因为遇到陈逸飞,成就了今天的周庄;因为遇见了吴国平,成就了浦江虞宅乡马岭脚古村……那么,幸福源村遇见王澍、桑托斯会怎么样呢?我们憧憬着。

  链接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曾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自2014年起,王澍便多次为衢州把脉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2015年,衢江区与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签订双向战略协作协议,这标志着衢江区南部山区再造项目正式启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