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埠:仿古寻幽不思归

发布时间: 2016.07.12   来源:超级管理员

统筹:许彤策划:沈庆文 执行:衢报传媒集团文艺副刊中心

  黄红霞

  常山江上有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商埠,名叫辉埠,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左右。

  据史书推论,这里早在明代就开始建土窑烧石灰,石灰烧制好就在常山港岸边搭棚堆放石灰,并在此经营。古代以水路运输为主,经营石灰的棚搭建在江边,给人以棚铺之感,由此出现“灰铺”的名称。随着石灰业不断壮大,灰铺的生意日渐兴旺发达,水上运输更显繁忙,“灰铺”变成了“灰埠”。灰埠的灰窑林立,常山港运灰之船川流不息,夜晚窑火与船上灯火相映成辉,蔚为壮观,人们便把“灰埠”雅化成“辉埠”。辉埠之名沿用至今。

  走进辉埠,你会发现,这里不仅工业基础强,而且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也定会让你大饱眼福。

  西坑:

  幽山深处寻古樟

  听闻彭川村西坑自然村的山坳中有一棵古樟树,高近40米,其冠幅居全市之最。于是,我们一行人决定驱车前往一探究竟。

  西坑村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式村庄,一条弯曲的小溪贯穿始末,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我们终于见到了这棵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樟。

  参天的古樟树。

  果真是名不虚传!古樟主干呈褐色,气势壮观,至少要四五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过来。抬头仰望,树冠高耸,枝叶层层散开,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影影绰绰;冠盖毫不吝啬地向四周散开,就像把大伞在空中撑开,浓阴覆地、蔚成大观。

  三衢石林:

  触摸4亿年的记忆

  西坑回来,我们便直奔4A级旅游景区——三衢石林。

  初入山脚,一汪名曰“廉泉”的清泉引人注目。据说,一生刚正清廉的宋朝常山籍名臣赵抃年轻时,在山中读书时渴饮此泉,故取此名。沿着石砌的台阶拾级而上,石林迷宫岩石变化多端,离奇迷幻;十二生肖石景园,各种珍禽异兽应有尽有,妙趣横生;仙人洞内水声潺潺却不见河流踪迹,可谓“江南一绝”……

  天坑应该是景区最有看头的一处景点。来到北纬28.9度的石碑下,抬头看着围绕的山头,这里确实像是漏斗的深处。此处还有一个玻璃观景台,山间群树绿得醉人,五颜六色的山花开得正艳,让人忘却了登山的劳累和所有的烦恼。

  大埂:

  宗祠水塘寻古韵

  上世纪80年代,村民在大埂村溪头寺一带,发现了众多的石锛、石镞、石网坠等石器,以及镌刻有多种纹饰的陶器。文物专家考察后发现,这是迄今为止常山境内发现年代最古老的人类居住地。

  从辉埠镇镇政府出发,绕过一山岗,我们首先来到吴氏宗祠,寻找200多年前的记忆。据悉,这些建筑物初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

  宗祠有三门:中正门、左入孝、右出悌,反映出吴氏先人礼仪教育:在家孝顺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设置左右大走廊,进门见戏台,中天井,天井前有4根圆石柱擎起的近百平方米的倒挂莲花宝座。4石柱上牛腿有寿星赐福、童子拜观音和南极仙翁等精雕细刻的图案。随着岁月流逝,宗祠虽未完全倒塌,但也已破落。戏台部分已经修缮完工,天井、正堂仍顶塌椽落,倒挂莲花宝座也仅保存在村民的脑海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这座古老的宗祠定能重现昔日辉煌。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