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记忆·古村落]云雾深处领“圣旨”—新昌乡安坑人文景观探密

发布时间: 2016.06.27   来源:超级管理员

王文达

  安坑是常山县新昌乡泰安村的一个自然村。此村地处海拔680多米,距离县城35余公里。该村处在芙容湖畔,八面山北麓,村庄呈园形状。这里长年云雾缭绕,景色迷人,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景象。

  安坑是新昌乡最偏远的小村落,也是新昌乡人文景观最浓厚的小山村。村内保留有多处古民居,余氏宗祠为县级文保单位,还有一幢建筑结构简易、规模较小的石氏宗祠,遍布着古树林、“圣旨”石板、节孝牌坊、棺材宫、安川八景等人文景观。

  安坑历史上又叫安川,寓意国泰民安。以余姓和石姓为大姓,其中余姓占了百分之六十,石姓占了百分之三十,其余为杂姓。据《余氏宗谱》记载,余氏祖先是从遂安(今淳安)迁居于此,距今已600多年历史,由原来的两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140多户。宗谱还记载:“龙脉自八面山作祖屏障叠峦,由南而北,反身作势跌落其居,一平如玉尺焉,前则清溪横流,自西而东左萦右拂回龙灾笔峰,冲天捍莹水口,不胜其秀美焉,游其里者外见田坂曲屈,古厅幽雅,横桥而望,俨然天然书图焉,内见茂林修竹,怪石清象,登山临流无异入桃源地,时而童谣唱晚,时而天光散彩,朝七暮七亦,足怡情而适志焉,自余民世居于此,以读,以耕,以宴,以享,敦伦睦族戴克天乐舜日,不诚泰山磐石之安也哉。”可见安坑特独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

  安坑的祖祖辈辈十分看重子女的孝顺、女人的贞操和名节,有着“百善孝为先,贞洁名天下”之说。村里曾出现过一位寡妇遵守贞节、孝顺老人而惊动朝廷的故事。当时,朝廷特下了一道“圣旨”,批准在安坑树立节孝牌坊,以示纪念并表彰这位村妇的美德。

  节孝牌坊至今还竖立在村口,只可惜牌坊的上部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只留下“下半身”,其中“圣旨”石板还保留在村民余志龙家中。

  安坑的世代以做善人善事为荣。凡村里走出去的人,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能自觉遵守村规村训。国民党国防部部委、陆军少将余玉军是安坑人,他少年得志,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后供职于国民党国防部。他心系家乡,多次捐款家乡道路、水利等建设。

  安坑村口有座面积600余平方米、气势宏伟、保存完好的余氏祠堂。该宗祠已有212年历史,祠堂内雕刻工艺精湛,柱粗梁壮,牛腿上异禽怪兽栩栩如生,颇有古香古色的风味,是新昌乡至今保护最完整的古宗祠。与余氏宗祠相邻而建的是石氏宗祠,两座祠堂大门相互对应。这两座祠堂近在咫尺,但面积、规模、结构、样式等都不相同,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在祠堂上房都建有牌位,而且都按辈份排序摆放牌位。解放后,这两座祠堂没有设立牌位了,而是在放牌位的地方存放着一排排同族人的棺材。

  安坑的余氏和石氏家族有“人活一张床,死后一棺材”之说。这两大家族的人在花甲之年后,都要自备一口棺材,而且都放进家族的祠堂内,等到“百年”之日,再对棺入座。这些棺材都是有姓有名人家存放的。殡葬制度改革后,这些遗留下的棺材还存放在两座祠堂内,村里对棺材进行统一保管,办起“棺材宫”供游人参观。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