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6.27 来源:超级管理员
黄材运
去探访一个古村落,如果天上开着亮堂堂的太阳,弄得汗流浃背,总是少了一点情趣,要知道许许多多的故事通常都发生在雨巷里。很多像我一样的人都巴望着,在这样一个雨天,在一个古村落,能与“丁香一样的姑娘”不期而遇。
很多人习惯性以为,古村落总是在偏远山区,或至少远离城市。让你失望了,下方老村恰恰紧邻着城市。我不说距离,那样太抽象了。衢州有座桥叫西安门大桥,你总晓得吧?下了桥右拐就到了衢州唯一的高等学府——衢州学院。紧挨着学院的是衢州中专,与中专一墙之隔的就是下方村。
初入村子,触目所见都是3层楼房。那房子大多露裸着红砖,让人觉着粗野。当你兜了好长一段时间,也不见有一栋旧房子,正纳闷间,有人就指点你,一直往里走,走到最里面就是了。
下方村保留着从清代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除了几栋倒塌外,其他基本完好。走进这个村子,仿佛是走进一段尘封的历史。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探究了这个村子能够整体保留下来的真正原因。
下方村隶属柯城区万田乡,原来居住着100多户人家,村民大多姓方。村子位于庙源溪与衢江的交汇处,处于低洼地带,河道至此,地势趋缓,落差变小。每到雨季,两股洪水汇合,往往溢满整个村子,房子经常被水浸泡,洪水没膝是家常便饭。村民饱受洪水侵袭之苦,上世纪70年代后,就陆续将房子造到村外地势稍高的地方,形成了现在的新村。
老村的房子构建基本上秉承徽派风格:青砖黑瓦马头墙。据说,他们的祖先是徽州人,在衢州经商发达后,便就近在城郊购置田地盖起了房子,从而一代接一代,在此繁衍生息,耕读传家。所以即使到了解放后建造的房子,尽管简朴,依然烙有这种印记,门楣上从“南极星辉”“竹苞松茂”到“勤俭持家”“风华正茂”,这些建筑文化印证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嬗变,很耐人寻味。现在的下方老村还居住着20来户人家,多半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走在这些狭长的巷子里,那些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在雨水的滋润下,仿佛抹了一层油,沾湿的球鞋擦着这些光溜圆润的石子,让人的回忆也变得湿滑起来,阵阵乡愁涌上心头。那些斑驳的老墙上,自生自灭的藤蔓,就像史官一样用篆书纪录着悄然过去的沧桑岁月。
与老村一直相伴的还有村南面的兴隆殿。这座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寺庙,坐落在江边,是河水上涨的首冲地带,也许它无法阻止洪水的肆虐,但它用特有的方式护佑着下方村,尽管香火冷清,但梵音缭绕古意甚浓,门前屋后古树参天,庙旁小丘成林,松鼠斑鸠竟相追逐。 我去过许许多多非常有名的古镇,相比之下,下方老村显得更原始更古朴,也许稍嫌寒酸,但它没有沾染到一点的商业气息,而这样的规模实在非常难得。再好的房子也经不起洪水的浸泡和风雨的侵蚀,没有防洪的堤坝,没有正常的修缮和保护,它们都将迅速陨落。但愿我们能好好珍惜这份在极偶然的历史条件下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让子孙在忍受城市的喧嚣后,能在这里找到一份遗落的宁静,让疲惫的心灵得到片刻的憩息和慰藉。
下方村一景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