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移民古镇
移民小社会
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我国惟一一个有百个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镇
廿八都位于三省交界处,它之所以成为闽北、广丰等地的土特产和杭州、宁波、金华、衢州等地南北货、百货的集散地,完全是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这里离过去著名的清湖码头大致上一天的脚程,在近代交通发展之前,主要是靠水运,溯钱塘江而上的江山船名闻遐迩(郭沫若回忆录中还提及在杭州闸弄口见到有名的江山船),船到清湖靠岸,到福建、江西东部一带,就只有走仙霞古道这条惟一的陆上通道了,廿八都自是必经之路。同样从闽北、广丰等地运来的货物也要到清湖上船,转运去杭、沪等地。无论从浦城、广丰,还是清湖到廿八都大约都是一天的脚程,需要歇上一夜,第二天一早再动身,廿八都因此成为三省边境贸易的重要集镇,周边地区土特产和外地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商贾云集,百业兴旺,鼎盛时期至少有50多家饭铺(兼旅店)、六十来家批发商、几百家各类中转货栈。
5旅游景点
枫溪上的廊桥——水安桥
外来客商、杂夫、流落的败兵、退役官兵纷纷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我国惟一一个有百个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镇。到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廿八都的客家人姓氏就达到80多个,出现了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即金、杨、姜、曹。现有还有许多地名如姜家上弄、姜家中弄、姜家下弄、杨家弄、杨祠弄、金家弄等,大都依这几个姓氏命名。大姓的家族都修有族谱,知道自己祖上来自何处,杨瑞球的孙子就自称是山西杨继业的后人,言辞间闪射着一丝荣耀。他们家从福建迁到廿八都,到他已经是第9代了。
姜家是大财主,除了开钱庄,也经营商业,从油料到布行,特别是以经营“三籽”(桕籽、桐籽、茶籽)而冠盖闽北。后来经营煤油,与英国的亚细亚煤油公司打交道,所以姜家有两个房子有点西洋风味。姜家盛时,生意远及清湖、兰溪、杭州、上海、宁波、浦城、福州等地,仅在廿八都街上就有数十家店铺。
杨家主要是实业,以造纸著名,拥有竹山、草场,后来转到南北货交易,生意也做得很大。本地的山林资源特别是竹资源丰富,杨家以经营造纸作坊负有盛名,全盛时有纸槽三十六,年产土纸约4万担,销往周边各省,乃至全国。杨元亨、杨宝成等经营的布店、染坊到民国时期依然口碑很好。据一位杨家的后人说,他们家过去每当土纸出槽时,仅供挑夫吃饭,一天就得几担米,挑夫吃饭时,每人一条扁担,一次就要放满一个房间。
6地方文化
金家基本上是耕读之家,以收租读书为主,不是特别富裕,旧时枫溪街又叫“金半街”,因为靠西边山脚下过去都是金姓,金家祖上在康熙年间出过一个武举人,叫金三枪,曾做过三品带刀御前侍卫。后来家道中落,房子卖给了丁家,成了“丁家大院”。那个院子,整个建筑风格有点宫殿式,只是缺乏宫殿的宏大、气派和幽深。
曹家是地主,广有田地,大面积的土地主要集中在福建浦城一带,也开有南货店、布店,留下的房子不多,戴笠的姐姐戴春凤就嫁在曹家,丈夫叫曹世明。曹家在枫溪桥对面留下了一片房子,其中有曹遇卿的房子,他毕业于厦门大学, 1949年后去了台湾,当过“省政府”的人事处长,因为当时的“省主席”严家淦曾当过厦门大学校长,他也算是严氏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