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10.18 来源:超级管理员
牧郎
开化县华埠镇华民村古称槖川,亦名托川。经明代晚期以后,却改名“六社”。获此佳名,正是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明·正德十四年(1519)冬末,方豪因谏武宗皇帝南巡,被罢官后回到故里金路,每日除了游山玩水,就是吟诗作赋。一日忽接好友文徴明来函告知说:“唐伯虎、祝枝山听说开化乃浙西名胜,明年春天准备结伴来游。”方豪大喜,立即奔赴后院,骑上毛驴,直奔县城,他要把这好消息告知同邑的好友时俨与徐铁。
第2年的春三月,唐、祝、文三人,从苏州出发,一路车马劳顿到了衢州,然后改乘客船,从瀫江溯流而上,数天后到了华埠。三人站立船头放眼望去,但见三水环半岛,一江通钱塘,河面上,捕鱼的、载货的、放木的,船来船往,热闹非凡。面对如此场面,三人看得兴趣正浓,忽闻岸上有人呼唤,回头望去,只见方豪、时俨、徐铁三人早已站在华镇官埠拱手相迎了。
三人上了埠头,跟着方豪沿石板铺成的街道北上,只见两边茶馆、饭铺、银楼、当典、布店、盐仓、南货、北货等,各种商铺、琳琅满目。见此光景,唐伯虎忍不住大声赞道:“想不到此地竟有如此繁华之商埠,真不亚于我苏州哇!”
六人沿着马金溪西面的驿道,漫步游览。不知不觉来到一处,只见青山倒映,碧波荡漾,几间茅屋隐绿树,一叶小舟捕鱼忙,唐伯虎忽然叫道:“时俨兄,你3年前寄给我的《秋山渔艇图》是否取材于此景?”时俨笑答道:“唐兄果是好眼力、大行家,正是那年秋天游览此地,观渔翁捕鱼乃作此画。”方豪接口道:“我观赏此画后,还专门作诗一首相赠呢!”文徴明笑着念道:“吾乡山水真丹青,晴川无乃窃其灵。可见方兄对时俨兄画的理解,真是入木三分呀!”祝枝山忙接口道,“不仅入木三分,而且‘窃其灵’三字更是揭示了绘画之真谛。”
边说边走,不一会来到一座社屋前,内塑社公社婆神像。面积虽不大,却十分优雅,左面荷塘,右边竹林,隔窗芭蕉绿,临水桃花红。一见如此佳境,唐伯虎随口吟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说完就地铺开纸笔,挥写丹青一幅。这时从社屋内走出一位白发老人,见众人个个文士模样,想必不是一般客人,连忙进内搬出凳椅、小桌,并为来客每人泡上一杯芽茶。方豪连忙代表众人道谢一番,并请问老人贵姓,此村何名。老人笑着回答说:“我乃徐姓,祖上自南宋嘉定十年(1217),从村头迁居槖川,此屋乃村中社屋也。”文徴明笑道:“《左传》云:二十五户为社,莫非贵姓迁徙此地时为二十五户么?”老人笑道:“非也,始祖振宇公,乃南宋开禧三年(1207)进士,举家迁居此地时仅一户,现已百余户也。”唐伯虎接口道:“过社纷纷燕,新晴淡淡霞。今世之人,为志趣相投者结成文社、诗社,我等六人能诗能画,又逢此佳地、佳景,何不于此结成诗画社。”祝枝山大声叫道:“好!好!古人云:六里为社,我等正好六人,可谓六六顺也,就称为六社。”众人均拍手叫好。 唐伯虎、祝枝山、文徴明、方豪、时俨、徐铁六人结社于槖川,为开化留下一段佳话,数百年来代代相传,以致淡忘了原来的村名。后来,人们干脆简称该村为“六社”,一直传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