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7.0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开化是个好地方!”好地方之所以称得上好,一者是因为有着良好的生态,再者是因为开化是浙江省第一批革命老区县,也是党领导的开展武装斗争较早的地区,处处见红。地处开化县域西北的何田福岭山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1936年8月,开化县委、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据今已经80周年。以开化福岭山为中心的斗争,正值中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南方游击斗争处于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我党革命处于最低潮的时期。开化地方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革命群众在我党和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开展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值得后来者深思和借鉴,他们身上反映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更值我们当今的党员干部学习和景仰。
余尧正
一份坚定的信念与无限的忠诚
1934年7月,中共开化特区委派特区委干部“小老陈”(即陈绍兴,曾任第四中心区委书记)到柴家、福岭山一带开展地下活动,组织贫农团和妇女会。而后赵礼生、宋泉清(红军先遣队连长)、江小妹(后任开化县苏维埃妇女主任)等相继来何田一带活动,以开化福岭山为中心的地区党组织迅速发展。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在怀玉山失败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遂进入了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革命进入了低潮。中共闽浙赣省委代理书记关英率省委一小部分人在向皖南转移的途中,得知浙皖边的开婺休游击根据地正日益壮大,便向开化境内转移。7月,省委委员、宣传部长涂振农带领皖南独立团的一个连来到开化,与关英、邵长河以及赵礼生、邱老金所率的开婺休游击大队会合。关英决定把闽浙赣省委迁移到开婺休中心县委的所在地长虹库坑,直接领导了开婺休地区党组织,开婺休地区的党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之后迫于国民党加大“围剿”力度,开婺休中心县委遂转移至何田福岭山。
在中央苏区沦陷、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的紧要关头,正是开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凭着那一份坚定的信念、无限的忠诚,以坚毅不拔的品质矢志斗争,才使得党组织和游击区得以保存和坚持,并不断发展壮大。尤其值得今天借鉴的是,对党、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不仅要体现在思想和语言上,更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分体现在恶劣环境和关键时刻舍生取义的具体革命行动之中。
一付汉子的铁肩与无穷的担当
1936年8月,开化县委、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据今已经80周年。
苏维埃运动以福岭山为中心,在开化境内蓬勃兴起。在县苏、区苏、乡苏的组织下,广大青壮年踊跃参加游击队武装,群众称之为“坐地红军”。同时广泛开展贫农会、妇女会、青年团和儿童团等组团工作。全县境内有贫农团110个,贫农团员3461人,妇女会46个,会员236人,团支部31个,团员276人。红军游击队迅速发展到1300多人和枪。当时,福岭区、西源区各村80%的群众参加了“坐地红军”。
当时国民党《东南日报》这样报道:“现匪方已迫至距城廿里之西北两乡,分办保甲,训练壮丁,瓜分粮食,全县骚动”,“开化匪势猖獗,各界流兵进剿”等。人民群众与红军游击队亲如鱼水,国民党大为恐惧。国民党婺源清乡善后委员会联名呈请蒋介石,请兵围剿:“呈为匪炎复张,胁从日众,山村险隘,蚁聚蜂屯,……继则开化著名盗匪邱老金率党勾结,东抢西掠,几无虚夕。……且休南三溪与婺东接壤,言语相同。无异一县,业经匪化。……匪既如毛而起,自不得不思虑预防。”等等。
一个小小的福岭山,正是因为当时一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都有着一付汉子的铁肩、无穷的担当,严格遵照党组织的指示,敢于担当革命胜利的旗手,勇于担当开拓新的革命根据地使命的重任,才使得以开化为中心的皖浙赣边的游击根据地和浙西千里岗游击区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才能有效组织皖浙赣8县、数千平方公里的地区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一个胜利的梦想与无畏的开拓
1936年7月6日,省委书记关英、团长熊刚、政委刘毓标率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来到福岭山与开婺休游击大队会合。根据中村西畈军事会议攻打县城的决定,7月7日早上,部队在福岭山村口练兵场集合,当晚赶赴开化县城外肖山岭底。次日凌晨4时,部队开始攻城,经2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红军游击队攻克了县衙,俘虏国民党巡警队、保安团的壮丁百余名,解救被国民党关押的“政治犯”数十人;缴获机枪5挺、步枪100余支,子弹4万多发,电台1部。部队还在县城大街小巷开展宣传,发动抗战。在凯旋的路上,省委书记关英和省委秘书余玉堂创作了一首《打开化县歌》,此歌很快在皖浙赣边数十县广为流传。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抓住红军攻克开化县城的有利时机,决定迅速壮大红军游击队,扩大游击区,集中打击国民党保安团和地方武装。同年8月初,赵礼生、邱老金率游击大队360多人转战到林山乡舜山的大山村,与先期在此开辟游击区的董日钟(方志敏部红军指导员)、温云仔部会合,召开了地方工作会议,决定迅速组建衢(县)遂(安)寿(昌)常(山)开(化)边区工作团和游击队,加强衢遂寿游击队的力量,开辟千里岗赤色游击区。
皖浙赣游击根据地迅速发展和壮大,尤其是以开化为中心的千里岗游击区不断扩大,使国民党当局惊恐万分。省、县保安团和各县民团纷纷电告蒋介石,要求加派大军围剿。1936年底,蒋介石任命刘建绪为闽浙皖赣四省边区剿共总指挥,坐镇衢州,调集6个正规师及四省保安团共43个团、10万大军,重点对以开化为中心的游击区进行围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化军民坚持斗争直到1937年9月。
正是因为当时开化有着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对革命事业始终怀着一个胜利的梦想、加之无畏的开拓,以福岭山为中心的开化地方各级党组织方才不断发展壮大,坚持斗争长达七年之久;才能有效牵制国民党十万主力部队、掩护中央红军胜利长征,成为南方游击斗争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在革命低潮时鼓舞、激励着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信心和斗志。
一腔为民的情怀与无悔的奉献
1936年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国民党实行“北和南剿”的方针,加剧对南方各游击区的“清剿”。在浙皖游击根据地中心区域开化县,中共浙皖特委书记赵礼生、军分区司令邱老金率领的特委独立营浴血奋战,但由于敌众我寡,游击队员伤亡严重,战斗连连失利。
浙皖特委书记兼开化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赵礼生带领一部分游击队员,被国民党军五十五师和壮丁队1000多人围困在开化西乡的深山密林中,陷入弹尽粮绝境地。1937年10月,赵礼生在长虹老屋基村被捕。他始终没有屈服,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英勇品质。
浙皖军分区司令兼开化县委常委邱老金和20多名游击队员被围困在山上,凭着他们对道路、地形的熟悉,机动灵活与敌军“捉迷藏”。为救乡亲,邱老金只身下山,不幸被抓。但是,他在敌人的威胁利诱面前,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国民党当局只得把他投入衢州监狱。9月的一天,邱老金乘看守不备,越狱逃回开化,不幸在中村石灰岭再次被捕入狱,后被杀害于县城东郊。
国民党军和开化地方反动武装,除对浙皖独立营进行“清剿”外,还对开化苏区的共产党员和群众进行全面搜捕。至1937年10月,最终因敌强我弱,中共浙皖特委和所属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以开化为中心的浙皖游击根据地和千里岗游击区被破坏殆尽。浙皖特委和开化县委、县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以开化福岭山为中心开展的千里岗游击区的斗争,正是依靠了这么一批怀着一腔为民的情怀、无悔奉献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他们始终满怀着为党和人民群众利益、夺取革命最后胜利的渴望,前赴后继,甘愿牺牲自己、甚至奉献全家,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也为当今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福岭山的中共浙皖特委,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地市级党组织,成为浙赣边界革命活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