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7.16 来源:超级管理员
云雾山,开化人又称“王山”,位于开化县杨林镇川南村,在开化、德兴、玉山两省三县交界处。就其海拔高度而言,主峰只有1143米,但在开化县诸山当中,它却是一座鼎鼎大名的山。在400多年的聚讼纷纭中,在多少王候多少奸商觊觎它利益的背后,云雾山以其坚挺傲骨,终换得“翠色笑容”。
文/图张蓓
开化知县王家彦像
一座自然神秘的山
云雾山终年云雾缭绕、飘飘渺渺,充满神秘。
沿着溪流,进山的路曲径通幽、险峻陡峭。放眼望去,山中的树木葳蕤苍郁,红豆杉、茶树、甜槠等长势茂盛。清初,大戏曲家李渔自常山抵达开化途中,曾赋诗吟咏沿途景致:“云雾山中虎豹眠,千年松子大于拳。自从柯烂无人伐,万丈奇杉欲上天。”
如今的云雾山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8%,其四周囊括南华山、东坑坞、琪琅山、丙龙山等在内的6万余亩原始次森林,是开化县西南一道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云雾山水源丰沛,是钱江源主要支流之一龙山溪的发源地,附近建有王山水库一座,蓄水量达100多万立方米。经当地初步开发,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处深山避暑、野营、戏水、探险的旅游佳地。
一座聚讼纷纭的山
历史上,较早的志书在记载山川时,皆未载开化县境內的云雾山。直至康熙《衢州府志》才第一次提到:“云雾山,在县北七十里,与德兴、玉山二县交界,周五十里”。那究竟为什么之前的历代方志不把“云雾山”列入山川呢?
雍正《开化县志》有一个解释:“‘邑乘不载’,意其有名无实,徒足嫁祸,故抑而置之,使不得与名山之列。”这里所谓的“徒足嫁祸”,是指明万历后云雾山“屡诏开采”并聚讼纷纭。
明嘉靖十八年(1539),洪水冲毁开化县城墙。当时官府是以700余两银子的价格,将云雾山承佃给开化乡绅宋氏,用于筹措修城墙所需资金。
乡绅宋氏遂将云雾山上的古木砍伐变卖,在稍平坦的山上搭盖蓬厂11余所,招雇工20余人,在此“住守山场,扦插杉苗”,过起守林人的日子。却不想引来了乡绅吾氏的不满,引发了开邑城内著名的“吾氏与宋氏构讼”的历史事件。
明崇祯《开化县志》记载,嘉靖四十五年(1566),开邑吾氏与宋氏构讼,吾氏扬言此山为盗薮,宋氏有图谋不轨之心。当官府派员勘探时,吾氏暗地里派人在山上“树旗帜、燃烟火”,以制造云雾山上有盗匪盘踞的假象。
宋氏不欲与其争执,于是将云雾山献给官府,想尽早平息这一场诉讼官司。虽然云雾山上并无盗矿贼的团伙常年盘踞的痕迹,但吾氏制造“云雾山有盗匪群聚”的假象,却混淆了视听,使得云雾山掀起轩然大波,也为以后的命运多舛埋下了“伏笔”。
曾经被“屡诏开采”的山
明崇祯《开化县志·开采》记载,万历二十六年(1598),矿税事起。内监曹金奉命亲临开化六都、八都、四都三地开采矿。两月余,因所采矿砂不尝所费,又不肯空返,邑侯刘文孙不得已,议将云雾山官木召拼得四百金,抵充矿价。因邑侯刘文孙倡导“拼木抵矿之议”,村民李辛戒等纳木价银400两,进入云雾山砍取林木,因此直接导致了云雾山此后的“山名四驰,奸徒垂涎”。
万历二十八年(1600)初,有无赖陈学明等狂称衢州府云雾山大木可合抱,及有金银矿山可以开采。锦衣卫百户王心泽于是奏请“细查大木可以变卖”,并奉圣旨:“衢州等处金银矿洞,着內官刘忠会同抚、按开采解进。”
同年,左卫百户赵应璧奏言,认为云雾山有皇上营建大工之用的大木,云雾山大木可为三殿之材,小木可增税万两。他是想从江西饶州府这一端入山,往浙江方向推进,砍伐云雾山上的木材。
天启五年(1625),当地一些想采伐云雾山的“奸徒”,前往京师制造舆论:“云雾山,有木可栋明堂。”同年九月,刑科给事中霍维华条议开采云雾山,可用以助修紫禁城大殿工程。
此外,云雾山之林木还曾经牵涉到勇卫营控制权的争夺。勇卫营系內府禁军,南明弘光时定额为军士一万五千人。这样一支部队,各权臣都欲加以控制。弘光年间,大学士马士英因忌恨司礼监李国辅,欲夺其提督勇卫营之权,于是上奏,请命国辅前往云雾山勘查。朝廷于是命太监李国辅前往,国辅不知是圈套,前往云雾山。后自醒悟,奏请停止。然此时马士英已夺国辅提督勇卫营之职。
入清以后,依然有人试图打开云雾山森林的神秘面纱。
顺治九年(1652)冬,张国材又奏言请开采云雾山。
一座被真心保护的山
在云雾山每一次面临“屡诏开采”的事件中,都会有真心保护它的人站出来为它据理力争,提出撼动决策者的意见和说词,为它抵挡住了一次又一次“惨遭开采”的命运。
天启二年(1622),因受到商人觊觎,不断有人奏言朝廷,试图利用各种名义开采云雾山。为了确保山区森林资源不受到滥伐开采,保护者搬出祖陵风水作为“护身符”:“太祖高皇帝奠鼎金陵,其脉始于闽粵,而入浙则肇于仙霞。仙霞度脉草萍,衢州实为拱护……当事者欲保重此脉,则铜塘之开、云雾山之潜集,均所宜禁。禁之为龙脉计,不可一日忽忘也。”言下之意,衢州府的山川脉系关乎风水,故铜塘山与云雾山不可擅自采凿,以免伤损龙脉与道脉。
天启三年(1623),有商人愿自备人力与资本,采云雾山木以助辽饷,权臣纷纷主张如是。此事下发开化知县王家彥处置。王家彥认为:不亲自上山难封谗口。于是,王家彥不但亲自上云雾山,还带着画工逐一详记形势。他在《勘云雾山申文》中谈及了交通不便、采伐困难等诸多困难,还说砍伐林木,可能引来匪徒盘踞,其后患无穷。
正是王家彥力争豁免,地方得以无扰。 弘光元年(1645)正月,“人有上书言开化、德兴、玉山之间有云雾山,为先朝封禁,开之可以助国。”福王命太监李国辅前往,会同抚、按勘视。二月,给事中吴适为此上《论云雾山疏》,他反对朝廷开采云雾山的理由有“七不便”。诸如地形封闭、野兽伤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引发棍徒群聚、伤及国体龙脉等。吴适曾任衢州府推官,他所说的“云雾山”范围乃是包括铜塘山在内的“扩大版”。
哪怕助修紫禁城,也不能开采云雾山
天启五年(1625)九月,霍维华条议开采云雾山林木有“五便”,可用以助修紫禁城大殿工程。
天启六年(1626)六月,明熹宗传谕工部:“云雾山等处木植,屡经科道霍维华等条陈堪采,奉旨责成……”命令下达到浙江,此时王家彥已改调任兰溪知县。但宗皋刚任开化知县,他即刻亲自前往云雾山踏勘。奏上《乞罢云雾山揭》,申言采木有“七不可”、“一不必”,并绘图附于揭帖上呈。但宗皋有理有据地认为,云雾山无路可通,运输不便,也无“可栋明堂”的大木,朝廷若一意孤行,小则让百姓流离载道,大则激而民变。同时,但宗皋认为,霍维华原无成心,只是偏听商人以为可行,其实不然。
浙江巡抚潘汝帧根据但宗皋具揭所言上奏,建议停止在云雾山采木。皇帝听后显然大为光火,也不心甘:“据题:非但木无可采,亦且利无可兴,何得与原奏霄壤悬绝?显是勘官受贿徇私,抚按急公之义安在?还著再委廉干,从实勘明具奏,以便开采。”于是,潘汝帧只得行文衢州府再派人履勘。
为此,但宗皋再次前往云雾山踏勘,再上呈《再请罢采》。此次再度细查,但宗皋详陈采伐之举,关系地方安定,不能小觑。
之后,又经衢州知府舒崇功履勘,舒崇功与但宗皋观点一致:“罢云雾山采木之议以抑奸商”。接着,浙江学政副使孙昌裔又覆勘,还是认定但宗皋之勘报理由坚实、充分,难以批驳。于是,潘汝帧再上奏朝廷请求罢采。同时,浙江在京的官员骆从宇、李康先等人也上奏保护云雾山,力请降旨停止。另外,浙江御史刘之待亦奏请罢采。至天启六年(1626)七月,得旨:“云雾山木植,一时既不堪采,着遵前旨,加意蓄养,以储他年之用,不许土民私自砍伐。”
至此,一场保护云雾山林木的攻防战,正式落幕。
当后人规划建设国家公园,当后人观赏云雾山的秀丽千姿,当后人享有开化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正因为有一拨拨有识之士举起那森林般的手,让“伐木者,醒来!”放下斧锯,我们才能仰望穹顶,并奏响绿色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