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起同胞齐抵抗——衢县人民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 2015.07.10   来源:超级管理员

方文伟

  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民众抗战情绪,风起云涌而不可遏止,衢县各地爱国的人们,同全国民众一样,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8年2月,衢县城区一些热心新闻事业的青年,创办了《抗敌导报》,适时报道全国抗日新闻,刊登各地抗日消息,颇受社会各界欢迎。未几,又有《战时日报》和《衢报》相继出版。

  1938年6月,衢县抗日自卫会汇集全县富有抗日情绪的爱国男女少年,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于8月6日成立了衢县少年歌咏队(又称衢县少年剧团)。衢县少年歌咏队每月下乡宣传3次,曾先后去各乡镇宣传演唱《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等。

  省立衢州中学(衢州一中前身)学生会于1937年7月底成立了抗日宣传团,组织壁报队、歌咏队、战时剧团,在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等县城乡人民中宣传抗日救亡。

  1938年1月,省立衢州中学迁往衢县西乡石梁静岩,师生走出课堂,到附近村庄向民众演唱《雪里红》《孤山梅》《黎明曲》《钱江湖》《杜鹃曲》等。他们自制道具,排练节目,在下村、两头塘等村演出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法西斯的下场》。在石梁街广场的戏台上,师生演出《家乡》《不要逃命吧,只有战斗》等歌剧。同时,师生在学校附近的墙壁上画抗日宣传画,张贴抗日壁报,并多次举办民众时事讲座。

  衢县鹿鸣中心小学设在城区的校本部和设在蒋家滩、双桥、上彭川、七里牌等分校的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7月6日,校本部组织成立暑期抗日救亡宣传团,分演讲、话剧、歌咏三组,分赴峥嵘、毓秀、云溪三个乡镇进行宣传。下半年开学后,鹿鸣小学规定各校每周六下午为宣传活动时间。校本部的师生奔赴街头、车站、船埠头,各分校在所在地的附近村庄,采用演唱抗日歌曲、独幕剧、活报剧、口头演讲等方式,揭露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的种种暴行,宣传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9月12日,校本部教师带领学生在城区水亭门渡船埠头、西安门外龚家埠,用慷慨激昂的歌声和口头演讲,向码头工人和来往民众宣传抗敌救亡的道理,号召工人、民众团结起来,一致对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打败日本侵略者。

  同时,鹿鸣小学还开展一人一角钱的募捐活动和给前方战士写慰问信活动。在城区、石梁、双桥、牌门等处,学校办起战时民校、民众问字处、代笔处、民众讲座,并定期张贴各种抗日壁报和宣传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激起广大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

  衢州中学师生编写的《雪里红》:“上下四周一片白,大雪一阵阵落个不息,战壕里的勇士们都伏着不动,静侯着冲锋!勇士们匍匐在雪层中,但见枪中火,炮中烟,直向敌阵冲击!雪地上,敌尸一个个,血痕一处处,我们勇气百倍,热血沸腾,忘却北风的刺骨,不怕埋身的深雪。高歌着:痛快的杀了顽敌。”到处传唱,振奋人心,振作民众精神,增强了民众的抗敌情绪和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3年夏,衢县高家乡农民刘天吉由于抗击日本侵略者,被日军捆绑投入盈川的深水潭中,活活淹死。衢县盈川小学教师为他填词一首,调寄《浪淘沙》,词的内容慷慨激昂。其词曰:“日寇侵中华。奸淫烧杀,激起同胞齐抵抗,城乡山野是战场,勇扑敌焰!前仆更后继,同仇敌忾,中华儿女志高昂,潭中葬身岂寻常,一死何憾!”

  (方文伟先生生前曾长期从事衢州文史资料的编纂工作,本文选自1991年第3期《衢县文史资料》。)

王汉龙收藏的战时刊物  中潜摄
郑仁山抗战版画 中潜摄
《大刀进行曲》资料图片
王汉龙收藏的衢县毓秀乡妇女班长训练队证章  中潜摄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