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历史 警示后人

发布时间: 2014.05.19   来源:

“70年前,侵华日军发动了‘一号战役’,在衢州发生的‘龙衢战役’,无论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日军‘一号战役’的一部分。在衢州的中国军民晓于民族大义,顽强拼杀,扼制了日寇的进攻势头,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湘桂战场的调动和增援。”5月9日,在衢州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原新华社浙江分社衢州记者站的姚肇鸿拿出了他精心编著的《血战衢州——龙衢战役七十周年专辑》。他告诉记者:“重温历史,目的是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纪念战争,是为了远离战争,永保和平。”

姚肇鸿

于丕富

  

刘一

  

侵华日军

  

横山武彦

  那一场惨烈的战役

  龙衢战役又名“衢龙会战”、“龙衢阻击战”或“衢州第二次保卫战”。根据姚肇鸿的描述,其经过大致这样:

1944年6月初,盘踞在浙江的日军5万余兵力,开始向汤溪、龙游、衢县等地发起进攻,国军与之激战。6月25日,日军调大批兵力,在空、炮的火力掩护下,对衢城发起攻击。守城官兵英勇抵抗,国军第26师78团官兵拼死反击。守城官兵在城防指挥官于丕富团长的指挥下,与日军全面展开了巷战和肉搏战。团长于丕富、营长张雄虎、陈檄文等18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6月26日,衢州沦陷。之后,中国军队展开反击,6月30日,日军退出衢县。7月1日,日军退出龙游。同日,衢州光复。

  龙衢战役有效地牵制了日军对湘桂战场的调动和增援,应该说,此役完成了部分军队正面抵抗、诱敌深入,其它部队外围策应,进行合围的部署。衢州先贤徐映璞在《甲申衢州抗战记》说:“南路第26师鏖战之烈,为浙东诸役所仅见。”整个战役,国军牺牲团长2名,副团长1名,阵亡营、连长以下官133名;阵亡兵4664名。日寇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姚肇鸿分析,日寇死伤亦有3800余人,第62旅团旅团长横山武彦少将被国军击毙。

  十年研究龙衢阻击战

  “我祖籍安徽,抗战期间,伯父在安徽休宁泾工桥战役中牺牲。少时,我即随父入衢。”以后,姚肇鸿曾当兵,先后在江山水泥厂、巨化和新华社浙江分社驻衢记者站工作,他一直关心、关注着衢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曾编纂《衢州抗战》等有关衢州的书。姚肇鸿表示,随着年事增长,他越来越关注衢州的历史,特别是衢州的抗战历史。每当抗战胜利的纪念日,姚肇鸿都会写文章表示自己的纪念。

  而直接促成姚肇鸿研究龙衢战役是这样一件事。“大约2004年,当时的市人大副主任姜宁馨带我到了现衢江全旺的桂花岩,他告诉我这就是国军26师的战壕,我当时非常震惊,查了史料知悉,这里的激战,国军曾歼敌200余人。”从那时起,姚肇鸿以“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不断地搜集抗战的史料。以所得史料爬罗剔抉、辨伪求真,然后手不停挥,记事纂言,推敲再三。

  10年来,姚肇鸿先后跑到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浙江档案馆、衢州档案馆、台北忠烈祠等地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有《日军侵华战争》、《浙江抗日战争史》、《第二十六师曹天戈部机密作战日记》、《刘一将军编年表、遗像》等等。又于所掌握资料勤记笔端,不惮烦劳,铢积寸累、集腋成裘。此外,姚肇鸿又同牺牲在衢州的刘一、于丕富等官兵的后人毛建墀、于淼、于鑫等人联系、查证。并本着“无征不信”的严格治学态度,完整地再现了龙衢阻击战的真相。

  “遗忘就是甘冒战争的危险”

  姚肇鸿告诉记者,发生在龙游至衢县一带的龙衢战役可用“极其悲壮、极其惨烈”形容。他举刘一的例子:6月25日,固守衢州机场的21军145师435团在上校团长刘一的指挥下,奋力反击,先后共击退敌人5次进攻,杀敌甚多。当敌人第二次进攻,刘一已身中两弹,但他仍坚持战斗,决心死守阵地。弹药用尽后,刘一团长同士兵一起与敌人拼死搏斗,奋勇厮杀。敌人认出他是指挥官,便将他包围起来。在刀劈剑刺的围攻中,他毫无惧色,奋力格斗。在连续刺倒几个敌兵后,他也身负重伤、遍体洞穿,最后被一日军大佐刀劈要害,气竭力尽倒入血泊中,大呼“杀敌”数声而气绝。刘团长的警卫员柴云、团部军械官刘剑鸣一同牺牲。战后开会追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赠“少将团长”职衔于刘一。

  为了查证史料,姚肇鸿先后到过北京及江苏徐州、山东德州、安徽芜湖等地。

姚肇鸿痛心地告诉记者:“比如1917年出生的连松林,我与他熟悉,他当时是‘衢州保卫战’唯一的见证人,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全部记下他的口述史,说走就走了。”所以,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资料整理工作。如果我们对史无前例的灾难失去记忆,那么“遗忘就是甘冒战争的危险”(作家伊利·维瑟)。

  历史的现实观照

  《血战衢州——龙衢战役七十周年专辑》有许多一手资料,有国军参战部队的序列、《第三战区1944年度定期报告书》、龙衢战役阵亡浙江籍官兵名单等。特别是原145师434团上校团长罗心量、49军105师少将师长刘汉玉、32集团军总司令部机要室秘书楼绛云、49军中将副军长王克俊、49军26师师长曹天戈等人的回忆录弥足珍贵。

  姚肇鸿告诉记者,他曾两次到台湾找龙衢战役的相关史料。2010年,姚肇鸿曾随旅游团到台湾,他提出要去台北忠烈祠看看牺牲于衢州的于丕富、刘一的灵牌。“电脑上查找到名单后,只记录了牺牲于浙江。我于是把衢州人民帮助寻找于丕富墓址的报道和‘军事人物志’中关于于丕富、刘一在衢抗战的历史和管理人员讲了。台北忠烈祠的人员对此非常感兴趣,把我讲的历史在电脑中作了详细记录,并对我们尊重历史,缅怀先烈的做法大加赞许。同时破例为我们打开了武将厅。”

  姚肇鸿其后再去台湾,一位萧山老兵专门陪同,并为他打开了“浩气长存——抗战巨卷史诗画展”。姚肇鸿相告,其中有我们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等。“在台湾看到真实反映中国共产党人抗战的真实史料,心中有种特殊的亲切感,还原历史真相,找回人间正义,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姚肇鸿说,龙衢阻击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一次惨烈的战役,硝烟虽已散去,但永远载入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册。

  遗忘记忆等于出卖历史。在所有关于人的定义中,姚肇鸿相信人是“记忆的动物”,记忆不但有维系生存、延续历史的作用,还和尊严、道义等价值联系在一起。尽管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但对这场战争的惨痛记忆却深深地铭记在衢州人民的心中。“我们今天重拾这段历史,不是要激起民族的仇恨,而是要以历史警示后人,昭示未来,让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姚肇鸿说。

        (巫少飞 秦川)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