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大地深处的女真族(上)

发布时间: 2014.04.11   来源:超级管理员

81岁的完元发仍保存着《完氏宗谱》

  写有完姓名字的农用品

 

衢江区云溪乡的下余坞村有一群姓“完”的人,尽管只有310余人,但他们仍流淌着女真族的血脉。他们为什么辗转千里来到浙江衢州?女真族完颜部有何历史渊源?走进下余坞村,翻开宗谱和史册,倾听老人的讲述,这支女真族后裔的脉络渐渐清晰……

  下余坞完姓有310余人

  衢江区云溪乡云溪村下余坞自然村现有村民550余人,有完、余、方、陶、祝等姓。诸姓中以余氏卜居时间最长,据民国十七年(1928)《余氏宗谱》载,大约1353年,余智远九世孙从衢城迁入该村,余氏卜居老母山尖之下坞,故名下余坞。

  下余坞现有完姓310余人,是村中第一大姓。以村中水塘为界,完姓主要居住在小村的南侧。完姓村民告诉记者,就因为他们曾是“藩边”人,故一直很少抛头露面。

  下余坞完氏为完颜雍后裔

  一般来说,安徽合肥的完颜氏始祖是完颜佩,系元末从汝阳迁出;周口的始祖完颜必重是在清代从合肥迁出的;泾川的始祖为完颜承麟,是金末代皇帝完颜宗弼(即金兀术)曾孙。

  下余坞完姓的受姓始祖为金世宗完颜雍。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原名完颜褒,金朝第五个皇帝(1161—1189在位)。

  完颜雍基本上是位守成明君,金熙宗和完颜亮的改革成果,成为他治世的坚实基础,而他俩晚年荒暴苛急之政,又成为他理政的前车之鉴。在反击了南宋的隆庆北伐后,完颜雍便停止侵宋战争。他励精图治,革除海陵王统治时期的弊政。执政期间,完颜雍重视农桑、奖励垦荒,减轻人民负担,金朝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也就是这时,金朝的统治达到了全盛时期。史载,金世宗十分朴素,不穿丝织龙袍,使金国国库充盈。大定二十五年(1185),完颜雍大宴宗亲,席间,他亲自唱女真歌曲,当唱到“慨想祖宗,宛然如睹”时,竟慷慨悲咽,不能成声。

  从下余坞81岁的村民完元发保存的《完氏宗谱》看,下余坞完姓为完颜雍后裔。历史上因避讳的缘故,完颜氏变成了完氏。宗谱录有完颜雍传记35字:“名雍,号世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主乌禄,更名金主,南北讲和,与民休息,百姓称为‘小尧舜’”。这段记载与《金史》吻合。

  女真与完颜阿骨打

  《金史》中认为,女真族祖先的第一代是函普兄弟三人,函普以60多岁的高龄从高丽过来,与完颜部一位类似于萨满的聪慧老女人结为夫妻,是为完颜王室的起源,而函普的两兄弟分别成了女真联盟其他系谱的祖先。

  据《金史》“世纪”开头部分的说明,北魏时期的“勿吉”,隋时的“靺鞨”是女真的本源。从靺鞨中又分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后者建立过渤海国,未统一的前者服属于它。黑水指黑龙江,粟末指松花江。渤海国灭亡后,黑水靺鞨成为契丹的臣属,其南半部地区附籍者称“熟女真”,北半部地区未附籍者称“生女真”,以示区别,而完颜部是从生活在按出虎水(女真语“按出虎”是“金”的意思。)的“生女真”发展而来的。

  史书中关于“生女真”举旗造反契丹的起因是:后期的契丹贵族为了一种猎隼“海东青”向生女真的完颜部强索,再加上横征暴敛,终于在1114年,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起兵了。

  值得注意是当时宋朝的态度,北宋朝廷虽然与契丹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共处的伙伴关系,但“澶渊之盟”向契丹岁贡的姿态让汉族帝王内心总不太爽,所以,当完颜阿骨打聚集熟女真诸部、会同渤海遗民到处造反时,北宋王朝还是窃喜的。首施两端的宋室王朝终于决定与完颜部联合,条件之一是:将北宋此前赠送契丹的岁币转送金国,这个盟约称为“海上之盟”。1123年,完颜阿骨打逝世。不久后,发生了“靖康之难”。当初女真族强劲的勃兴力量让世界瞩目,然而,在后来的几次大的政治变动后,又遭到蒙古部族的侵攻,一败涂地被迫南迁,暂且避居黄河以南,后来困于长江岸边的蔡州之地,最终走上灭亡之路。

       (巫少飞)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