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2.04 来源:超级管理员
巫少飞 文/摄
少时读武侠小说,最喜欢看到的情节就是,偶然间在某个石壁、山洞里得到一本武功秘笈,然后武功大涨,扫却人间不平事。这回,我居然真找到一本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笈——传说中岳飞著的《易筋经》。我很想赋予这天一个不同寻常的经历,类似电影里某个有异相的乞丐郑重地交给周星驰一本《如来神掌》……但是没有,这本《易筋经》就这样来得稀松平常——我是在市区青简社主人王汉龙一大堆藏书中找到的,而王汉龙居然是在衢城的一个废品收购站翻捡到的。
武功秘笈《易筋经》有多厉害?
咸丰八年(一八五八)的《易筋经义图说》
《易筋经》第一次出现,是在《天龙八部》的第二回。段誉掉入神农帮禁地,在刻有“琅嬛福地”的石洞中,段誉见一排排木制书架,书架上贴满签条,尽是“昆仑派”“少林派”“四川青城派”“山东蓬莱派”等……但在“少林派”的签条下注“缺易筋经”。
《易筋经》再次出现还是在《天龙八部》,阿朱躲在少林寺盗得《易经筋》。她本意将《易筋经》献给慕容复,后转赠于萧峰。后来,萧峰错杀阿朱,拿出《易经筋》睹物思人,可是没放好,让游坦之捡到了。受尽折磨的游坦之后来能和所有一等一的高手丁春秋、鸠摩智、萧峰、虚竹等对招,并当上丐帮帮主,全靠练习了部分《易筋经》。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讲述了《易筋经》的来历——方证缓缓说道:“那《易筋经》神功,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得之于老祖。老祖圆寂之后,二祖在老祖的蒲团之旁见到一卷经文,那便是《易筋经》了。”
无名、大智慧,才是金庸所要表现的最高武学
就武功来言,易筋经依然不能称金庸小说中第一功夫,在《天龙八部》的第四十三回“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这章,少林寺出了一位真正的绝顶高手——扫地僧。
这章是全书的关键。当萧峰找到的“带头大哥”居然是玄慈大师时,群雄会盟少林寺,这是全书唯一一次主要人物全部聚齐,所有悬念就在这章次第解开的。
扫地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列“玄、慧、虚、空”的辈份排列,只是操持杂役的服事僧。这位既不见伏笔也无后话的人物,在全书行将结束的时候才出现,我猜天下恐怕只有金庸有如此静气。
这位扫地僧在顷刻间就把鸠摩智击败,并指出他的命门——不通慈悲布施、佛法普渡之理,强练易筋经,“承泣穴”“闻香穴”已有紫气透出,“颊车穴”筋脉已颤动……日后,鸠摩智在一枯井内欲害段誉,反被段誉运行“北冥神功”吸尽一生的内力。丧失武功的鸠摩智自此参悟佛法,改邪归正,终成一代高僧。
显然,在金庸眼中,真正的高手并不是练就某一种武功秘笈,而是能参悟“我相”“人相”的得道之人。无名扫地僧的智慧、胸襟、见识、修为……无为的求道,无名的存在,这是金庸所要表现的最高境界。看到这里,我大约只想当一个修剪树枝的园丁或图书馆的看门人。
当扫地僧把萧远山、慕容博两大绝顶高手打败,并收为徒弟,终于一一勘破其中道理:扫地僧在每一本武学典籍旁边都放了一本得道高僧的微言法语、语录心得,即使是《易筋经》也是这样。旁人只关注武功秘笈的修习,却不知最重要的是修证大智慧。一句话,只有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的高手才能练就绝世功夫。
可是,鸠摩智将《易筋经》交给段誉,并嘱他日后交还少林寺。金庸一时疏忽,居然没交待《易筋经》是否还给少林寺。难道《易筋经》真的流落在衢城的废品收购站?
衢州发现的古籍《易筋经》是这样的
在衢州发现的古籍《易筋经》系咸丰八年(1858)刊刻,此书全称《易筋经义图说》,封面有“家藏秘本”“卫生要术”“附十二段锦”字样。此书称岳飞所著,显然不靠谱。
《易筋经义图说》序言如下:
原夫人之生死,病之轻重,必先视元气之存亡。所谓元气者何?五脏之真精,即元气之分体也……兹编取丰城徐鸣峰本,参之医经各集,而略为增删……爰泚笔而为之记。 (咸丰八年孟冬古吴潘霨伟如甫书于长芦节署)
潘霨伟的序言前半部分和王祖源《内功图说》一模一样,后半部分解析了此书的形成——参考了清乾隆年间丰城徐鸣峰的《寿世传真》,并略为增删。
此书的构成较复杂,既有徐鸣峰的《寿世传真》,也有杨凝式的按摩法;既有道光年间来章氏辑本《易筋经》,也有雍正年间颜伟所编的“方仙延年法”;既有“十二段锦”“分行外功诀”,也有“内功图”“五脏病因”等等。此外,《易筋经》还有《易筋经外经图说》《易筋经服气图说》等。
应该说,这本《易筋经》融合了中国道、释诸元素,既有强身健体的外功,也有呼吸吐纳的内功;既有道家武术,又有养生理论。总体依然只是伸筋拔骨、增强体能的医疗保健养生功法。
而这一切均与岳飞无关。虽然与岳飞无关,但似乎与金庸小说中的“达摩西来,传少林寺”的传说有某些关联。因为道光辑本《易筋经》有“此功昉自释门”。
金庸小说中的衢州踪影
依笔者猜测,金庸大约看过此书,此书中的“摘星换斗”,难道不就是慕容复的绝招“斗转星移”吗?金庸曾于1940年7月至1942年5月,在衢州度过近两年的青春。当时金庸就读于创办于1902年的衢州中学(现衢州一中前身),这所学校在抗战爆发时曾搬迁至衢城西乡石梁。
金庸在衢州求学期间,对他今后的文学创作和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庸曾说:“我许多创作灵感来自衢州。”
显然,金庸对“石梁”的地名念念不忘。不但《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提及,他还煞有介事地“杜撰”着“石梁”的来历:“石梁是个小镇,附近便是烂柯山。相传晋代樵夫王质入山采樵,观看两位山人对弈,等到一局既终,回过头来,自己的斧头柄已经烂了,回到家来,人事全非,原来入山一去已经数十年。烂柯山上两峰之间有一条巨大的石梁相连,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搬上,当地故老相传是神仙以法力移来,石梁之名,由此而起。”
1970年1月,金庸在《明报》上发表了《卅三剑客图》的考订介绍文字。《卅三剑客图》是任渭长的版画集,有《赵处女》《虬髯客》《绳技》等,其中最后一篇是《角巾道人》。文中提及角巾道人是“浙江衢州人徐逢原”的房客,也算是与衢州有些渊源了。金庸武侠小说“衢州”的影子还有一些,比如《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大师的隐居处,可隐约看到石梁一带的景色。零星的还有烂柯山、廿八铺、白布怪、衢江、龙游帮、神农帮、天宁寺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作趣谈,但若把武侠小说创作与现实一一对应,恐怕金庸本人也觉得无聊。
在衢州发现的《易筋经》内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