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鸿:画山画水皆画心

发布时间: 2015.09.11   来源:超级管理员

文/图徐丽

叶剑鸿个人照
叶剑鸿作品《江郎山》
 叶剑鸿作品《浮盖山》

叶剑鸿作品《乌溪江》

  -人物名片

  叶剑鸿,兰溪人。原名叶建洪,字鸿飞,号南山木,梅溪翁,无砚研主,师从著名画家施明德。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华市美协常务理事、浙江省收藏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梅溪书画社社长、中国美协金华创作基地副主任、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有《叶剑鸿水墨画作品集》《会心自然·叶剑鸿诗文书画集》《笔墨留痕·叶剑鸿写生集》等。作品曾被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畲族博物馆等收藏。

  会心自然:青山不碍白云飞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叶剑鸿的作品,往往在清清淡淡的黑白水墨间,就能将天地之大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山水画独尊水墨写意,放而不乱,笔意流转。画中的山川草木、烟云飞瀑,既有流动空灵之姿,亦有大气苍茫之势。

  “可以说,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有山山水水的隽永陪伴。”叶剑鸿告诉记者,他的童年是在兰溪市北乡的梅溪度过的。梅溪的青山秀水,滋养着叶剑鸿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悟性,也赋予了他书画创作的激情。大学毕业后,叶剑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石门农场,那里的山林烟岚、鸟兽鱼虫,亲切自然。

  “对于绘画的喜爱,在我童年时代就初露端倪。”叶剑鸿说道:“少时家贫,在读书之外,家里的条件很难供我去专门学画。好在我从小毛笔字写得不错,逢年过节,许多村民都会来找我写对联,我就攒着写对联的钱来买绘画用品。”对于书法的坚持,一直持续到如今——叶剑鸿至今仍坚持每天用毛笔写文言文日记,或洋洋洒洒,或寥寥数笔,皆是心中所思所感。

  “当然,对于艺术的痴迷,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叶剑鸿告诉记者,尽管家中经济拮据,但他的母亲专门将家中老母鸡下的鸡蛋收集起来,每个月都让叶剑鸿担着去集市上卖,换来的钱就用来交学费、学画画。在叶剑鸿的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担着鸡蛋翻山越岭、四处叫卖的那些时光。在他此后的书画人生中,这段记忆总是不断回溯,幻化为笔墨万千,反复地在他的画中出现:小桥流水、雾迷津渡、松涛如海、几处飞瀑,还有那片山谷里的小村落……

  自然之道是叶剑鸿绘画的最高审美理想。他画中的平和,源于他在儒道释影响下所培植的修养和生命智慧。展读叶剑鸿的山水作品,青山隐隐,白云飞渡,正是他“会心自然处”。在平淡而纯净的艺术语境中,扑面而来的却是一股清新质朴、清朗灵秀和生机勃勃的气息。或皴擦、或点染,或逸笔草草、或浓墨重彩,他笔下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亲和生活的韵味。

  笔墨澄怀:一杖行吟任去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绘画圈,叶剑鸿是出了名的热爱写生。“法古人,师造化,通古今,化我法”,叶剑鸿注重画外功夫,强调笔墨澄怀。

  “我每去一个地方都有四件事要做:一是去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二是看看当地的历史遗存,窥其文化遗韵;三是品尝当地的美食、美酒,阅其风物;四是山水写生,以山水名胜悟其人文特点;五是买一本当地人写当地的好书。”叶剑鸿说:“如此一路下来,我大抵对走过的城市都有一个鲜活的印象。”能够把万象罗致胸中,进而形诸笔墨,这正是他每日所思、每日所做的一件事。“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样的境界虽不能在水墨中朝夕至之,但其美好真是令人朝夕从之。

  一张纸、一方砚、一支笔,叶剑鸿游走于笔墨行吟间。去年秋天,叶剑鸿第一次来到江山浮盖山,立刻被那雄奇瑰丽的山水所吸引。此后的一年间,他又多次赶赴衢州写生,将散落在三省交界处的众多历史遗存和自然风貌,一一绘进画中。他笔下的三衢田园,恍若世外桃源。

  “三衢大地不仅有秀丽的田园,还有乡村的那份闲淡和宁静。我只能以画笔草草记录匆匆的采风脚步,而对三衢的回味是持久的。”今年春天,叶剑鸿来到开化写生,池淮之高古、台回山花之烂漫都令他流连忘返。在4月23日的日记中,叶剑鸿这样写道:“会心自然,情由景生,意与法会。取形取色,再弃之;达意达心,又取之。心意托诸形色,形色融于笔墨,此皆言写生矣。”在叶剑鸿看来,人生唯有“搜遍奇峰打草稿”,笔底方能波澜壮阔。这个秋天,叶剑鸿又在衢州登临山顶,并自撰一副对联,颇能见其衷肠:“登山须问鼎,群峰来朝;执笔如操琴,众山皆响。”他说,一幅好的山水,应当能让人在笔墨间听到流水潺潺、松风阵阵,以及群山与万物的回响。

  画山画水皆画心。在幽静的自然间,叶剑鸿将艺术的想象力和生活的生动细节融入笔墨之间。踏野草、探深山、寻古道,品味田园之芳香,欣赏山川之灵秀,聆听空谷之幽声,体悟传统山水画之意境。行笔落墨间,世俗的烦恼渐渐远去,他仿佛走进了那个充满诗境的田园牧歌式生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