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迪雄:让灵魂在画纸上奔跑

发布时间: 2015.06.09   来源:超级管理员

记者  徐丽文/摄  通讯员  徐艳

  5月21日,由浙江省侨联主办,衢州市侨联、市文化馆协办的《文明中华·万马奔腾耀衢州》在市区衣锦坊三衢画院举行。画展的主人——澳大利亚籍华人、著名画家姚迪雄曾自喻为“天山牧马人”,他说自己这一生,骑马、画马、爱马,把马的精神融化在了自己的血液中,而马的精灵亦驰骋在他的脑海里。在他笔下,或浓墨重彩,或寥寥几笔,一匹匹骏马昂首飞纵,洒脱不羁:或一跃万里,或立而生风,带着一股浑然天成的野性与灵气。

  -人物名片

  姚迪雄,以画马著称于世,同时担任澳华土著艺术研究会主席、俄罗斯科学艺术院荣誉院士、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马业协会高级顾问等职,曾获美国世界名人传记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艺术杰出贡献金钥匙奖。

  “这不是马,这是灵魂在奔跑”

  姚迪雄出生于新疆天山脚下,成长于有着“天马之乡”美誉的伊犁河畔,自幼与马为伍。塞外江南的水草丰美、云淡天高,不仅滋养了这里的遍地良驹,也赋予了姚迪雄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多年来,姚迪雄以独特的画马技法驰骋画坛,“马”已然成了他创作的终身题材。为纵观马的天性、神采、情趣、气势,体会马腾跃时筋骨与肌肉的伸缩,鬃毛飘拂的动感,姚迪雄在草原“终日不去,几与俱化”,光是画马的速写本,就达100多本。姚迪雄说,在伊犁的日子里,每天早晨将他从睡梦中唤醒的不是雄鸡的高歌,而是草原上的骏马嘶鸣。

  谈起自己的画马心得,姚迪雄直言:“要画好马,必须做到‘与马为伍,拜马为师,胸有活马’。”他这样描述着自己画马的体会:“当一个画家对马的肌肉、骨骼有所了解后,想把马的气质表现出来,只是看到万马奔腾、震撼人心的场面是不够的。你一定要到马背上去,在奔跑的马背上体会它的肌肉与骨骼是如何在皮下伸展、收缩着;在马的喘气声中,去体会那种向上、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如此才能以形写神,信手着笔,洒然自得。”

  《世界论坛报》曾称:“徐悲鸿的马轻俏,秀逸,灵动,姚迪雄的马剽悍,顽强,雄浑”。而台湾《中国妇女报》亦如此评论:“如果说徐悲鸿先生的马向训练有素的坐骑,那么姚迪雄先生的马就像原野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跃万里的马,带有更多的野性。徐悲鸿的马令人陶醉,姚迪雄的马则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那奔跑着的仿佛不是马,而是一种属于自然与野性的灵魂。”

  融解在笔墨中的痛与爱

  “我的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湖州人,我出生于新疆,‘文革’后又远渡重洋,定居澳大利亚,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一直在漂泊。而绘画,赐予了我内心的安宁,为我构筑了一座永无岛。”

  1988年,姚迪雄被美国马基斯出版社收入世界名人录;同年被台湾“海外社”评为全球华人三杰之一。此后,姚迪雄先后被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世界名人传记协会收入世界名人传记辞典、国际智慧名人录并多次荣获纪念金牌。他还获得了美国世界名人传记协会颁发的“对艺术有杰出贡献”的金人奖座——终身成就奖、金钥匙奖,以及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20世纪杰出成就奖牌。2006年,姚迪雄的画作《奔马》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两任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以纪念中国与俄罗斯的友好年。

  “我母亲6岁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她随父母流亡到新疆阿尔泰地区,从此定居下来。二十年后,她在那里遇见了当时身为国民党军官的我父亲。说起来,他们之间还有一段浪漫的故事。”回忆起家族往昔,姚迪雄感慨万千:“正是因为家庭关系‘复杂’,‘文革’期间,我们吃了不少苦,但父母对艺术的爱好,却一直影响我至深。”

  1979年,姚迪雄一家移民澳洲,途中经过香港时,作为当时在画坛崭露头角的新生代画家,姚迪雄应翡翠电视台之邀接受著名主持人沈殿霞的电视采访。“当时我的母亲已经病重,我们住的宾馆只有走廊里有电视机,母亲就扶着墙壁站在走廊里看完了整个电视采访。后来父亲告诉我,即使在‘文革’的批斗中也没有掉过一滴泪的母亲,却在看到自己儿子上电视时哭了。”提起母亲,姚迪雄眼中泛起了晶莹泪光:“母亲终究没能和我们一起来到澳大利亚,她在香港病逝,但她的乐观、坚毅一直深深地影响、改变着我,支撑着我度过无数个孤寂的日子。”

  正是怀着这样一份爱与痛、鼓舞与期待,姚迪雄以那片广袤的草原为背景,与笔墨形成了一对一的、静默又默契的关系。

  游艺于中西画坛的“不老骑士”

  1983年,姚迪雄成为第一位获得澳洲政府赞助的华人画家,开始了三次环澳采风旅行,并收集了大量的袋鼠速写和反映澳大利亚原生态自然环境的素材。他创作的63米长卷《2000袋鼠图》,在澳洲引起轰动,也轰动了全世界的华人社会,并在1988年被收录《吉尼斯世界大全》。《2000袋鼠图》不仅成为中澳文化交流上的一大亮点,也让姚迪雄完成了自己艺术创作道路上的第一次“撑杆跳”。

  继用中国水墨大胆尝试表现异国风情的《2000袋鼠图》获得空前成功后,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画家又开始了新的挑战。在历经18年漫长繁冗的准备工作后,他作出了更大胆的尝试——用中国画的笔墨,融汇中西绘画的手法,用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绘制了百米长卷《人与自然——澳洲魂》。“当时我每天的创作时间达16小时:用12小时来画画,剩下4小时用来考证资料。每画一米之前,我都会考虑五米的布局。”姚迪雄说。《人与自然——澳洲魂》是一部诗史性的作品,在这幅长卷中,把澳洲土著艺术和人与自然共存的交响曲融为一炉。木雕石刻、歌舞神话、飞禽走兽……生命无处不在。完成两幅惊人之作之后,姚迪雄名播全球,被誉为画坛的“不老骑士”。回首姚迪雄在艺海驰骋的旅途,让人不由想起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人生没有草稿,雪化之后是春天;不管风暴将我吹向何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