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10.29 来源:超级管理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读书也关乎民族的兴盛与进步。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可分配的时间不可避免地碎片化。“我闭南楼看道书”的幽静清闲已是难寻。在一切都高速运转的今天,你通过什么方式读书?你有多少时间读书?你在读什么书?
本月底,第六届衢州市读书周即将到来,针对市民的阅读情况,记者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和街头采访,对我市市民阅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
问卷调查结果
一、阅读途径多样化,直接购买纸质书仍为读书的最主要途径
在“您读书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这一多选问题中,75%的受访者将“直接购买纸质书”加入选项。值得关注的是,“使用手机、电子书等电子工具”和“网上阅读”这两者的比重也很高,分别占到65%和51%。(详见下表)
您读书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 )(多选题)
二、45%受访者每天保持一小时内的阅读时间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保持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45%。其中,阅读时间在1-2小时的为26%,2-3小时的为9%,3小时以上的为12%。(详见下图)
在一天内,您大约花多少时间读书?
三、阅读目的和阅读喜好呈现多元化
对于阅读目的,74%的受访者选择“兴趣”,比重在各选项中居于首位;而“学习”、“娱乐”等选项的选择比重也居于前列,分别为65%、38%,显示受访者阅读目的以满足兴趣、开阔眼界、休闲放松为主。(详见下图)
您阅读的目的是?( )(多选题)
而在“您一般阅读哪方面的书籍”这一多选题中,文学类、历史传记类、生活类等居于前例,分别占66%、51%和50%。
调查所见所闻
新华书店:那么远,那么近
65岁的傅师傅是新华书店的“常客”。二十年来,新华书店的变化,他一直看在眼里:“空间大了不少,环境设施也与时俱进。”这都让傅师傅喜在心里。尤其是退休后,炎炎夏日,泡上一大杯茶,踱步到新华书店,看一下午的书,那真叫享受。
新华书店从市区南街搬到了西区,家住兴华苑的傅师傅还是会坐车来逛新华书店,只是频率降低了很多。傅师傅说,他喜欢看历史文学类书籍,新华书店搬迁后,他偶尔会到流动书摊上看书,“但是流动书摊上的书质量不好,有错别字,我也不好意思白看。”这次来新华书店,傅师傅选了一张《八十八式杨氏太极拳》DVD,“新华书店起码不会有盗版书。另外,也就新华书店能买到这种正版DVD了。”很显然,傅师傅并不接触网络购书这一块。
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市民表示,新华书店作为知名度较高的实体书店,从市中心搬迁到西区后,产生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不方便”,从而减少到新华书店购书的次数。
当然,也有对此持不同看法的人。衢州学院的大二学生倪城城认为,新华书店在西区其实不错。“西区的学校比较集中,特别是大学生,要购买专业书肯定首选新华书店。”
把读书打造成“亲子项目”
10月19日下午,衢州市图书馆的少儿阅览室里很热闹。孩子们有的坐在小桌旁翻书,有的穿梭在书架间挑选书籍。
今年六年级的郑方凯捧着一本课外书,看得津津有味。作为“陪读”,其母范女士也没有闲着,她正在看一本励志书。范女士介绍,自己每个周末都会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陪儿子来图书馆看书。郑方凯喜欢看冒险、侦探类的书,看到兴起时还会跟妈妈交流。 “周末放假,小孩在家里也是打游戏、看电视,还不如带他来多看看书。”范女士觉得在读书方面,母子两有不少“共同话题”,这都归功于一周一次的固定阅读时间。
谈到玩电脑游戏,郑方凯有点不好意思:“还是喜欢玩的。”作为与网络技术一同成长的一代人,郑方凯知道同学中有不少会网购书籍,或者看电子书。但他习惯在图书馆租书看,“图书馆有很多我喜欢看的书,不过特别喜欢的书也会买回家。”
无独有偶,闻先生也经常带女儿到市图书馆看书。三年前,父女两一人办了一张卡,到了图书馆,两人就“分头行动”。女儿在少儿阅览室看书,闻先生就到大阅览室挑选自己喜爱的纪实文学。
闻先生坦言,自己看书的时间没有读小学的女儿多。“上网、看电视就能收集到大量信息,所以读书的时间就很零碎。”但闻先生也不喜欢在网上或移动终端上读书,“纸质书带给人的阅读感觉是不能被取代的。”
阅读类型上的反差“萌”
从30多岁起,市民章一鸣就开始在图书馆看书,“记得当时登记租借书籍是用笔记的,现在全都是电脑输入了。”章一鸣年轻时也会在工人俱乐部、书摊上租书,“那时候,平均一天只有一块多钱的工资,我也会花八毛钱去租本书看。”
章一鸣看书比较杂,从最初什么书都看,到专注武侠小说。现在63岁的他又迷上了神怪小说。平均3—4天,他就能看完一本书,“我不喜欢看电视,也不喜欢打牌,看书可以说是我最主要的兴趣爱好了。
读初二的吴浩远经历过图书馆少年卡到成人卡的转变。随着课业紧张,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宝贵,他对书也越来越“挑”。“我喜欢看一些战争题材的书,比如有关二战历史的。”挑选书籍时,吴浩远有些老成,据他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阅读这一类的书,大家在一起也经常聊起书里的内容。
“看战争历史的书比网络小说有意思多了,起码那些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和章一鸣相同的是,吴浩远也觉得图书馆是个巨大的宝库,那么多书完全可以满足他的阅读量。
-七嘴八舌
您如何理解“书店是城市地标和城市文明的名片”这句话?
●这说的应该是城市的阅读态度和阅读氛围,我觉得图书馆更能作为城市文明的名片。
●大小书店的繁荣从侧面反应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俗话说:不知道干嘛的时候,看看书总是好的。
●赞同,正如诚品书店之于台湾,晓风书屋之于杭州一样,书店是一个城市最优雅的风景。有书有文化,没有阅读就没有内涵的提升。不过有特色有内涵的书店才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不以为然,新兴媒体出现,书店必然没落,城市文化地标应是功能完善、数字化程度高的公共图书馆。
●城市发展,文明发展,离不开知识,知识离不开书,书店则是书的海洋,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发展。
您认为十年后书店走向将如何?您心中未来的书店是什么样的?
●不断细分、小众,成为不同群体的文化交流聚集地。
●小书店很难生存,大连锁也只是零星存在,更多已经成为网上电子书店和电子阅览设备阅读的天下。
●可以是和图书馆合并的,提供看书的场地,提供自助任何类别订书的服务,有可供留言提问的板块,有电子书籍产品可供选择,有更丰富的文化载体,有书有默片等等。
●有综合大型书店,也要有专业书店,并且周边有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孩子逛完书店还能玩耍,大人可以购买书籍后在音乐茶座享受时光。
●成为休闲空间,集买书、阅览、借阅、商务约会空间、朋友约会空间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休闲设施。希望可以早日实现实体和网络结合,可以在家或手机上查书店有没有我要的书及存货数量,省得白跑一趟,网络上也可下单并同城配送。 (摘自问卷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