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阅读,不仅仅是挑本好书

发布时间: 2014.09.10   来源:超级管理员

  

亲子读书会上的母子俩。 毛芦芦摄

  每到开学季,对于阅读的思考就会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针对近年来中国阅读环境虚拟化、阅读过程碎片化、阅读内容低俗化、阅读目标猎奇化等状况,一些有识之士在全国开展了一系列倡导经典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等阅读推广活动。

  在衢州,也有很多热爱阅读的人致力于建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他们自发举办读书会,广泛交流读书心得,或者走出去,把好的阅读习惯带回来。

  今天,我们就选取了两个关于读书的案例,看看这个暑假中,他们和阅读有着怎样的故事。当然,我们也期待更多人与我们分享阅读的故事。

香港书展现场。 徐龙华摄

严歌苓在讲座后为书迷签名。 徐龙华摄

  “不止读书会,不只会读书”

  汪芦川

  2014年8月7日晚上,一场“不止读书会,不只会读书”的亲子读书沙龙正在进行。这次读书沙龙,参与者达五十多人,大部分是华茂外国语学校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也有部分小学生参加,读书会由市文化馆文学指导老师、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主持。

  此次读书沙龙由两位普通的“白衣天使”组织的,她们是市中医院的护士蓝智玲和柴爱娟。

  蓝智玲曾带着孩子去参加过两次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举办的读书沙龙活动。她觉得这种阅读形式,对孩子益处多多,所以就产生了在假期自行召集孩子的同学、家长一起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的念头。当她把这个设想告诉同事柴爱娟时,也得到了热烈响应。最后,在蓝智玲和柴爱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带着一本本精彩的书来了,家长们带着一颗颗好奇的心来了,老师们也带着自己的家属来了。

  华茂初一(5)班的女生方昕萌第一个带着沪上广告人Tango的作品《睡不着》走上了发言席,笑盈盈地向大家推荐了这本幽默非凡的漫画集。华茂初二年级的李宇轩同学,则作为初二年级学生的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了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的作品,并且提倡大家都要读一读儿童文学作品。他说,这样的作品能让人内心纯净……

  “这个夜晚是如此美好,它必将成为我2014年最难忘的时光之一,因为,我被两位白衣天使自发组织的这次活动深深感动了,被学生、家长、老师们对书籍的热爱、对阅读的痴迷深深感动了。不止读书会,不只会读书。”毛芦芦说,“这次的读书活动告诉我们,读书不仅仅只是为了读书,还为了益智,还为了分享,还为了让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更安详、人生更美好!”毛芦芦在读书沙龙结束时还表示,这样的读书活动能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深邃和博大,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滋润和丰富!

  我是这个活动的亲历者,经历过这样一个长达2小时的读书沙龙之后,仍然意犹未尽。我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样的“2小时”让我流连忘返。

  香港书展参观记

  徐龙华

  7月18日,我和家人一起参加了第二十五届香港书展。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书展的规模之大、书籍之丰、人气之旺、名人之多,还是让我大开眼界,获益良多。

  香港书展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书展,与台北书展、上海书展并称为华语世界的三大书展。今年的书展汇聚了共五百七十家来自三十个国家的参展商参与。

  每年7月举办的香港书展,都会吸引大量爱书人、读书人前去观展购书,可以说这是香港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嘉年华。逛书展那天,正好遇上台风“威马逊”来袭,香港刮起了三号风球,尽管外面狂风骤雨,却丝毫没有减退人们参加书展的热度。当我们走出中环地铁站,登上天桥时,就看见明确的书展指路标志,人群如长龙般向书展会场方向蜿蜒前进。在售票处顺利买好入场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书展主办方香港贸易发展局为大陆访港旅客提供了优惠的门票价格,只需10港币。

  跟着人潮,我们秩序井然地步入会展中心二楼展览厅,眼前的一幕让我震惊——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大集市大卖场啊!各个书商摊位前都是人头涌涌,接踵摩肩。难怪有个香港人投书报纸,说这些年的书展都有墟期的感觉。环顾四周,发现来看书展的大多数是香港学生和年轻人。有些人还随身带来了拉杆箱,想必是超级书虫,准备在书展上大肆斩获吧。人群中,肯定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大陆客,因为这些年来香港书展淘书的大陆书迷越来越多了。

  置身于体量如此巨大、内容如此丰富的书籍卖场,我竟然感到了一丝慌乱和迷茫,不知从何下手。整理了一下头绪,我决定从自己喜欢的天地图书、次文化堂、榆林书店等港台书商开始逛起,有感觉的就多伫足会儿,没感觉的就匆匆扫过。就这样,走马观书,一个半小时也就走走看看了十几个摊位。从书展的书籍来看,我感觉现在大陆书籍的装帧设计水平其实与港台差距已经不大,落后的地方是在书籍的题材和内容方面。

  此次参加香港书展,收获很大。除了淘到一些好书之外,就是当天下午听了两场“名作家讲座”。一场是名导演王家卫与上海作家金宇澄对谈小说《繁花》,另一场是著名作家严歌苓分享她从读书人到写书人的心路历程。

  王家卫与金宇澄的那场讲座,占据了整整一个大会议室,会场座无虚席,两边走道上也站满了听众。王家卫一贯保持他那份墨镜男的大师范儿,主持人马家辉一贯耍他的马氏幽默,金宇澄则讲述了《繁花》用上海话创作的缘起和体会。三人围绕《繁花》的上海故事,妙语连珠,笑点迭起,气氛异常活跃。

  严歌苓的讲座排场更大,由大会议室换成了演讲厅,估计那天现场逾千人来听她的讲座吧。严歌苓一身素色连衣裙,给人优雅、高贵的印象。

  严歌苓说,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读书是一件特别自然的事”的家庭。家里“四壁都是书”,年幼时看了《唐璜》、《安娜·卡列尼娜》、《红楼梦》等名著,虽然读不懂,但觉得“有趣,很有味道”。真正对她人格的塑造、人生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的阅读,是在她从军后,从军区图书馆偷读了《拜伦传》、《麦哲伦传》。在她看来,拜伦、麦哲伦拥有“铁一样的意志”,这些人物传记对严歌苓的写作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塑造了她坚强的意志。

  严歌苓对读书有自己独到和精辟的见解,她说:“读书、读好书是每天的精神功课,是长期的补药,是人精神自由的避难所”。在谈到小说《陆犯焉识》时,严歌苓表示,这是她花了最大心力去完成的创作,写作时也最痛苦。这部作品以她留美的祖父为原型,并参照另一个老人在西北劳改监狱里的故事创作而成。而陆焉识盲写的情节则参考了苏联流亡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中大情节。她说,自己在写《陆犯焉识》时有“江郎才尽”之感,总是跟她的先生一边喝红酒一边哭诉,絮絮叨叨地说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差。等到编辑催着交稿时,她依然惴惴不安,还是有种“要烧掉书稿的冲动”。交稿前一天,她又通读了一遍,删掉了10万字。 总之,这次参加香港书展,匆匆一日,难免浮光掠影,遗憾也很多,只能留待下次机会再来弥补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