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9.10 来源:超级管理员
木铎
毛笔在中国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首,毛笔在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书法、绘画,以及承载历史等方面应是居功至伟。
如今,人们说起毛笔,自然会想起大名鼎鼎湖州之笔——湖笔,它被誉为“笔中之冠”,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湖笔之闻名,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自南宋建都临安,宋王室南迁,临安成为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湖州地近临安,成为一些王室贵族士大夫居住地,文人间浅酌低唱,诗歌吟和,书法、绘画大家倍出,自然对笔的制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宋末元初,钱舜举的画、赵孟頫的字、冯应科的笔被并称为吴兴三绝。赵孟頫的字名驰海内、朝野交誉,他手中那枝日书万字而不败的笔,据说就是冯应科制作的。有元一代,湖州制笔能工迭出,载入明代《湖州府志》的就有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十余人。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元代多位工匠的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良,实现了湖笔在中国书写绘画工具上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由此奠定了湖笔海内之美名。然而如溯湖笔之技术革新之渊源,则与衢州或烂柯山有着密切的关系,湖笔包含着衢州元素。
有史料表明,宋末元初,衢州有一位制笔能匠名叫徐信卿,应是烂柯山人。他所制作的笔驰名官场,在士大夫和绅士间有良好的口碑。而徐信卿的制笔法传播湖州,其媒介是赵孟頫与其叔父。在明代人赵琦美的《赵氏铁网珊瑚·卷七》,有《元镜赠笔工沈日新诗》,其诗曰:“玉翁洒翰唯冯须,制法授以柯山徐。当年雪松所亲见,故使颖也能冯如。择毫审固用工久,楮白陈玄骏奔走。若冯若陆真可人,俱是文场斲轮手。沈生晚出亦旧家,耻将秋菊争春华。南洲佚老重题品,不日身价十倍加,耄我云山倦文字,爽气抱来那有思。一枝持赠焉用之,殊异江淹梦中事。”
这首诗称颂元明两代湖州优秀笔工,并叙说了当时湖笔制作方法上与太末(先秦时衢州县名,狭义上指今日龙游县,广义上指今日整个衢州以及边邻。)的传承关系。首句“玉翁洒翰唯冯须,制法授以柯山徐”,说的是玉溪尚书赵公当年写字绘画用的“冯笔”,“须”指代笔,“冯须”即姓冯的笔工制作的笔。这位笔工的名字叫冯应科。“玉翁”即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之叔赵兴。赵兴字德渊,号玉溪,居湖州,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加端明殿学士。“制法授以柯山徐”,点明了冯笔的制作方法源于烂柯山一位姓徐的笔工。“雪松”即赵孟頫。当年他亲眼所见叔父给冯应科传授“柯山法”。“故使颖也能冯如”,应理解为赵孟頫将“柯山法”法传授给陆颖,使得陆颖制出的笔与“冯笔”一样优异。“择毫审固用工久,楮白陈玄骏奔走”,此二句是制作工艺的描述,以及作者用笔书写时的感受。诗中还赞沈日新,比起冯陆你虽是晚辈,但在制笔技术上敢于超越前辈,品质上精益求精。这首诗的后头还有一段跋:
冯应科当年所制之笔如何?元代袁桷在其《清容居士集》如是载:“湖州笔工冯生制笔得截法,圆不至软媚,劲不至峭直,一笔可作万字。冯生死,其弟若孙渐变家法,然犹有韵度。”因赵孟頫亲眼见过其叔教冯应科制笔全过程,日后他将此法教于陆颖。以致“赵子昂精于书法,其所用笔皆出自(陆)颖”。这就是冯陆二人在笔界成名的原因。 然而遗憾的是,元代著名笔工冯应科与陆文宝,其声名遍载于湖州地方志,而“太末徐信卿”其名其迹在衢州史乘不见踪影。然徐姓乃衢州第一大姓,徐姓的渊源脉络基本清晰。诗中称其“柯山徐”,今烂柯山石室徐姓已有八百年历史,源于官塘徐,南宋抗金名将徐徽言是其祖先。旧志载:徐徽言曾孙徐囊,淳祐间进士,官监察御史,归老后移居于此。徐信卿为烂柯山石室人,当为可信。或许在某一部《徐氏宗谱》中有他的业迹。以往我们只知,宋时烂柯山有著名的叶茂实“松烟墨”,酒有陆游赞美的“风流泉”,茶有曾几题诗中的“柯山点”,如今我们获悉,当时还有领先于国内的制笔法。仅文房四宝烂柯山就占其半,烂柯山不愧为文化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