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5.26 来源:超级管理员
毛幵筑室“梅岩”
在衢州古代教育史上,宋代时期书院林立,科名鼎盛。曾先后出现了梅岩精舍(柯山书院)、清献书院、明正书院,江山崧山书院、逸平书院、江郎书院、集义书院、克斋书院,开化包山书院以及常山石门书院等。
位于衢州烂柯山之南的柯山书院,是衢州宋代早期的著名书院之一。发展到南宋时,已经成为全国22座著名书院之一。它不仅在教育制度沿革史上大放异彩,而且对于古代社会组织、学术思想以及政治问题都发生着密切和重要的关系。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毛幵、郑待问隐居不仕,在烂柯山梅花坞(今石室乡东村讲书堂背)筑室“梅岩”,研读经籍并讲学,名称“梅岩精舍”。南宋儒学大师朱熹曾来此讲学,有《怀古》诗咏梅岩精舍。淳祐四年(1244),时任衢州郡守的杨彦瞻请奏朝廷,改梅岩精舍为柯山书院。书院因在石桥山(即烂柯山)之南面,故又有“桥南书院”之称。
毛幵(1104?—1190?),字平仲,号樵隐居士,衢州西安县人,是端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毛友的儿子。他生于北宋,主要活动于南宋绍兴、乾道年间。
绍兴二十五年(1155)八月,南剑州剑浦(福建南平)人冯和叔(字季成)在官上元县令任中途经衢州,毛幵陪同他游览了境内仙岩寺。衢江区樟潭金仙岩的摩崖石刻中,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题记。书法秀逸疏宕,肃然远俗。淳熙五年(1178),冯和叔出任四川涪州郡守,又留下了著名的观察长江水文的《涪州观石鱼记》题刻。
毛幵为人傲世自尊,与时事多有抵触。曾经做过宣州宛陵、婺州东阳二州倅,都是一些副职的官位。毛幵与郡人卢襄、冯熙载、赵令衿等名宦过从甚密,与南宋著名诗人尤袤、陆游、杨万里等皆有交谊。
乾道四年(1168),毛幵将访得的世传三国时书法家皇象所书的《章草急就章》书帖赠送给尤袤,并曾为尤袤所著的《遂初堂书目》作序。毛幵临终时,以书信别之,嘱咐尤袤为其撰写墓志。尤袤既为其撰写了墓志铭,又为其文集作了序。
淳熙六年(1179),陆游奉召待命于衢州皇华馆,曾专程拜访毛幵。在毛幵儿子毛适的陪同下,探访了“王质遇仙”的烂柯山,陆游有《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观王质烂柯遗迹》等诗篇传世。
当时的毛幵,以“文词”著称于世。工于小词,诗文清快,有《樵隐词》一卷传世。毛幵去世后,南宋词人韩元吉(1118—1187)评价其“奥学穷千古,奇文擅两都。功名一杯酒,身世五车书。”朱熹(1130—1200)撰《题毛平仲墓志铭后》,高度评价之:“毛公神仙骨,误落世网中”;“斯人不可见,斯文鬼人通”。
陆游与桥南书院
爱国诗人陆游与衢州似乎有着不解之缘。在他一生的宦游生涯中,曾经多次盘桓于衢州,并在此结交了许多朋友,留下了感人的诗篇。
郡人徐赓,字载叔,秀才出身。其父徐国润,为一乡善士。去世后,当朝的工部尚书谢谔为之撰《行状》,宰相洪迈为之撰《墓志铭》。徐赓早年从学于朱熹,出游三十年,喜与诸公论议,辨质文章,故以学识卓然而闻于世。朱熹有《答徐载叔书》,论及陆游诗作,颇为推崇。
淳熙十六年(1189),徐赓寓居烂柯山,筑藏书楼于东庄(今石室乡东村)。他在杭州请好友陆游为其东庄题诗,陆游遂作《寄题徐秀才载叔东庄》。
庆元六年(1200),徐赓老母留氏仙逝。陆游闻讣后,撰写了《题留夫人墓志铭》。嘉定元年(1208),徐赓修建桥南书院,并将《桥南书堂图》寄给了陆游。此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陆游欣然写下了《桥南书院记》:“吾友西安徐载叔,豪雋人也,博学善属文,所从皆知名士。”赞美书院“地僻而境胜,屋庳而人杰。清流美竹,秀木芳草……客之来者日众,行者交踪,乘者结辙,呵殿笼访陌者,虽公侯达官之门,不能过也。”
徐赓的另一位好友、诗人韩淲(1159—1224),也曾作诗《题桥南书院图卷》,赞赏桥南书院。
硕儒徐霖与孔元龙
淳祐九年(1249),时任衢州郡守的游钧,是位非常重视文教的官员。他的祖父游仲鸿(1138—1215),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礼路提点刑狱。而他的父亲游似(?—1252)则是声名显赫的当朝宰相。
游钧在衢州太守任上,将其家传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二十卷摹本,在衢州郡斋付梓。这是我国首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书目录,对后世目录学的研究,影响深远。游钧还买田筑舍,扩建柯山书院,并邀请硕儒徐霖来柯山书院讲学。
徐霖(1214—1261),字景说,柯城区华墅径畈村人。少时即有志于圣贤之道,研精六经。其沈深寡默,天资英杰,雄拔而有远志。其文章、诗歌皆源六经,而由韩愈、杜甫,雄伟高耸,澄深简丽。淳祐四年(1244),试礼部第一(即会元)。仕于朝,官校书郎。因道不合,归隐著书立说,人称“径畈先生”。著有《太极图说》、《葵园集》、《春山文集》等。后任江西抚州、福建汀州知州,卒于任,衢州市博物馆至今仍珍藏着《徐霖墓志》碑刻。
徐霖在柯山书院讲学时,“研精六经之奥,探赜先儒心传之要”,所著《太极图说》影响很大,四方学子云集,鼎盛时曾有过“远近学子奔来求教者多达三千”的辉煌。他的好友赵汝腾,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拜翰林学士,曾称徐霖堪与范仲淹、程颐、张载相比,甚至把徐霖与孔子相提并论,说“瞻彼径畈,今之泗水”。徐霖门弟子甚众,与文天祥齐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谢枋得(字叠山)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徐霖曾评价自己这位弟子:“驚鹤摩霄,不可笼繫”。
南宋景定元年(1260),郡人徐叔昭率众士重振柯山书院于梅岩。
徐叔昭是抗金名将徐徽言的曾孙,名囊,字光君,号光素翁,出生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据《徐氏宗谱》记载,庆元五年(1199),官堂(今衢江区全旺镇官塘村)老屋失火,徐叔昭家族徙居靖安乡十一都石室街衣锦里(今柯城石室),为石室始祖。淳祐元年(1241),徐叔昭授绍州教官,改书库国子博士、秘书正字、监察御史。后辞禄奉亲归里,景定四年(1263)卒。
徐霖之后继者有孔元龙,为孔氏南宗第五十世孙。早年曾从著名理学家真德秀游学,任过江西余干主簿,以宣教郎致仕,后闭户著书立说。景定壬戌(1262年),应衢州郡守谢奕中的邀请,出任柯山精舍山长,年逾九十,仍手不释卷。著有《诲忠策》、《柯山讲义》、《论语集注》等。古时讲学以所讲著为“讲义”,或录所问答成为“语录”,可见当时书院严正认真的精神,亦远甚于当时的学校。
马端临两任山长
元代,蒙古统治者也非常重视书院文化。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曾下诏:“凡先儒过化之地,明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
柯山书院,在元初由山长徐天俊重建庙、祠、斋、庑。继之者陈彦正,元代诗人柳贯有《送陈彦正山长奉亲赴柯山》诗。
元成祖元贞元年(1295年),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出任衢州柯山书院山长。
马端临(1253—1340),字贵舆,号竹洲,江西乐平人。父亲马廷鸾,南宋咸淳年间任右丞相。马端临早年师从朱熹学派的曹泾,深受其影响。博极群书,20岁漕试第一,以荫补承事郎,家中藏书甚富。不久,父亲因反对奸臣当道,受到排挤而离职回乡,马端临亦随之回乡侍奉。
入元后,马端临以隐居不仕进行消极抵抗,但在元朝的压力下,他被迫出任慈湖书院和柯山书院山长。在衢州柯山书院执教时,成效卓著,门下颇多成名者。马端临还在柯山书院山长任上,完成了皇皇巨著《文献通考》三百八十四卷。该书记载上起三代,下终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的典章制度。唐天宝以前史实,以杜佑《通典》为基础作拾遗补缺;天宝以后至宋嘉定五年,加以续修。共分24门,其中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为作者自创。所载宋制尤详,多为《宋史》各志所未备。与杜佑《通典》、郑樵《通志》,并称中国史学“三通”。大德元年(1297年),其独生子马志仁出生,他立即辞职返乡,以享天伦之乐。回乡后仍执掌学塾,教育族中子弟。
廷祐五年(1318年),《文献通考》被朝廷派来的采风使臣王寿衍发现,进御朝廷以后,元英宗高度评价此书为“治国安民,济世之儒的有用之学”。从此马端临之名与《文献通考》一起闻达于朝野上下。江浙行省于同年十二月“咨发(马端临)再任衢州柯山书院山长”。至治二年(1322),马端临出任台州儒学教授,回乡不久病逝。
元代担任过柯山书院山长的尚有孔演、华焕文等。
孔演,是孔氏南宗孔端问的后裔。至元十九年(1282)秋,诏命衢州第六代衍圣公(孔子53世嫡长孙)孔洙赴京,令他载爵去曲阜奉祀。孔演是孔洙的族弟,曾陪同孔洙一起北上。
至顺四年(1333),曾任江山县尹的俞希鲁在编纂《至顺镇江志》的卷十九中记载:“华焕文,字尧章,丹徒人。衢州路柯山书院山长,今处州路龙泉县西宁乡巡检司巡检。”
元末明初,柯山书院毁于兵燹。(刘国庆文/图)
柯山书院旧址,位于今柯城区石室乡东村讲书堂背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