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双抢”

发布时间: 2016.08.03   来源:超级管理员

林华

  1975年,我19虚岁,已是10分底(农村劳力中最高的工分)一年了。因年轻,又是“10分底”,处处都要干在前,重活累活抢着干。

  那年“双抢”任务十分繁重,全生产队男女劳动力仅40来个,160多亩水田在20多天时间里要全都抢收和抢种(即“双抢”)下去。7月初,沉旬旬的谷子已呈金黄色,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稻浪,意味着“双抢”即将拉开序幕。队里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分工负责。队长没文化,但是个耕、耙、耖的老把式。他为总负责,具体带领另外2人负责耕、耙、耖。我作为队里会计兼队委,主要负责收割早稻和插种晚稻。另一队委负责施肥、喷药防病以及灌溉等。

  他们都知道,我负责的这个组任务最艰巨,工作量也最大。在短短的20多天时间里,要将150多亩早稻收割掉,并且还要插种160多亩晚稻。

  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队里采取了分操作组,按劳取酬的办法。具体是先确定每块水稻收割多少工分,插秧多少工分,然后用抓阉的方法,确定收割哪几块早稻和插种哪几块晚稻,人员则各人自由组合。

  那时候的劳动强度是现在无法想象的。“双抢”一开始,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到田里拔秧苗,7点半左右回家吃早饭,早饭后马上收割早稻,中午收工时,尽管大家都又累又饥,可仍然抢着挑箩筐里最满最重的稻谷。中饭后一般是挑粮谷(上交国家粮食任务),然后是插种晚稻,有时要插种到晚上10点多才收工。所以在“双抢”期间,每天都要劳动15个小时以上。

  那时候虽然吃的是粗菜淡饭,可是人的精力特别旺盛。“双抢”的近一个月里,我和队里的野毛(绰号)两人操作一台打稻机,一般每台打稻机2个人脱粒,4至5人割稻,2个人递稻把。可我们这台打稻机凡是其他组里不要的人都让他们参加进来,正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最多时10多个人割稻,4个人递稻把。我和野毛两人踩得打稻机就像电动机似的,一个上午要脱粒5至6亩早稻。

  下午插秧,一般又是我和野毛两人合作,有的田面积较大、别人不敢要,也是我们两人给包下来。常常晚上插秧到10点多钟,最晚的一次插秧到深夜近1点钟。有时又饥又渴,但总是坚持再坚持。有几次晚上回家路上疲劳得直想睡觉,到家里后才发现脚上挂着几个黑黑的、鼓鼓的东西,原来是蚂蟥趁机吸足了血,在灯光的照耀下,它那滚圆的肚皮透着亮光,已撑到最大的极限。用手一拍,手掌一片红,脚上伤口处鲜红的血仍不断往外涌。

  回想当年的“双抢”,真是拼命似的,没人后退,没人逃避,大多是超负荷地工作,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当年的“双抢”,我和野毛更是每天比别人多干几个小时,往大处讲,是为了“双抢”,可也有人说我们两人为了多赚工分。其实当年每10分工分仅有6毛多的价值,就算一天赚30个工分,只不过2块钱。 如今农村中很少插种水稻,而种粮大户都用机械化收割稻子和插种水稻,所以,以前“双抢”的情形,只有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