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衢州市档案局
一年一度的龙游县社阳乡大公村祭祖灯会,已在当地流传了400多年。4月5日,当地又一次声势浩大的清明祭祖灯会如期举行,不仅邀请了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一些摄影爱好者也赶来造势。今年正好迎合了“2006中国乡村游”的旅游主题,此次祭祖灯会成为农家乐旅游内含的鲜明文化符号。这一天,虽然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却依然挡不住大家的热情,蜂拥而来,使这个山清水绿、粉墙黛瓦的千年古村沸腾了。
一长溜的自驾车沿路有序地停放在村头,好像一条汽车长龙;各类物资交易摊位早早搭建在村中央,买主、卖主乐此不疲地讨价还价;老远就听到鼓乐声、唱戏声,原来是村中大礼堂里正在上演着婺剧“三请樊梨花”,四乡八邻把大礼堂围得个水泄不通,看得津津有味。经打听,这是村里邀请了婺剧团,在祭祖灯会期间为乡民演四夜三天的戏呢;对面与大礼堂一溪之隔的大公殿更是热闹非凡,来自金华、建德、兰溪、衢州、杭州等地的香客远道赶来祭祖拜佛,祈求福乐平安。一位东阳的徐姓客人对笔者说:“徐偃王是我们徐氏先祖,他以国易仁,泽被四方。每年再忙,我都要来社阳大公殿祭拜祖先。”
祭祖灯会仪式是从傍晚6点开始。只见大公殿内的祭台上摆放着全猪、全鸡、全鸭、全鱼、全兔、水果、馒头等十大祭品,家家户户扎制的花鸟、生肖、人物等造型的上百种花灯集放在殿内。待主持人宣布“社阳大公民间祭祖仪式现在开始”时,大小鞭炮齐鸣,全体肃立。只见十二位少男少女恭呈祭品,一位威望的长老面朝偃王神灵诵读祭文,然后6位中青壮汉燃放烟花、洒“偃王神露”,选出的20位舞灯者集体祭拜。最后一个程序是出灯,即村民手持、肩扛花灯沿街串巷挨家挨户游灯。此时,天已完全暗了下来,隐隐绰绰、闪闪亮亮的灯在夜色分外美丽,加上人头攒动的人群,夜晚的大公村犹如“小香港”。
社阳乡大公村位于县东南山区约30公里。该村有古樟、罗汉松、乌饭、野生猕猴桃等六百种以上植物,有黄腹角雉、金猫、穿山甲等10多种野生动物,山林、竹林面积9500多亩,属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明清建筑建于曲径通幽、山环水抱的地段,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为此,近年来,乡、村两级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游,并被县里定为首批农家乐旅游示范点。而大公村素有“闹会”习俗。一年之中共有头会、二会、姐妹会、关老爷会、老佛会等五个“庙会”,其中八月初一的老佛会据传是徐偃王生日和唐僧诞辰纪念日,因而是一年中最兴盛的“闹会”。闹会还成立了头首组织,置山、田产,其收入用作庙会基金资费,定期公布收支账目。
独特的闹会吸引着城市游客来此“住农家大院,吃农家瓜果,尝山珍野菜,观乡间山水”,享尽农家风情。村主任说,他们村要把清明祭祖灯会办成一举三得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奉上天、拜大地、祭徐王,诚心;创文明、学科学、构和谐,用心;农家乐、农家游、农家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