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11.02 来源:超级管理员
记者 徐丽/文 李啸/摄
10月29日,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龙游籍著名翻译家许钧先生回到家乡,并带回了三位特殊的客人——法国著名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与夫人热米娅,以及中国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
站在这个秋天的尾巴上,骤降的气温也没能挡住人们如火的热情,他们用真诚的目光和微笑迎接着这几位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无论是许钧的故乡龙游塔石的古老村落,沧桑神秘的龙游石窟,还是漫步在花香弥漫的水亭门历史街区,于半书房听一曲清越古琴,亦或是在孔氏南宗家庙的千年银杏树下,对话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两天的衢州之旅,这里的山水人文,这里的风土人情,都令他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勒克莱齐奥在访问许钧故乡的祠堂时,对这里的沧桑瓦当产生了浓厚兴趣。
乡情之旅
“这里就是我一直想寻找的家族密码”
这一天,在龙游县塔石镇塔石村许钧二弟的家门前,不少村民把不大的院落围得水泄不通。“许家最有出息的二儿子回来了!”“听说他还带回个老外,得过全世界最厉害的文学奖……”从村民们的窃窃私语中,好奇和景仰像一条无声汹涌的河,静静地在人群中流淌开来。
红烧鱼、白斩鸡、清炒地瓜藤、龙游发糕……一道道热气腾腾的家常菜不断地从厨房端出来,送到客人们的桌上。许钧的父母,84岁的许文立和81岁的蒋水兰衣着简朴,满脸笑容地招呼着大伙入座:“菜是自家地里种的,鱼虾都是自家水塘里捞的。今天家里的6个孩子全都聚齐了,往年只有过年才这么热闹,我们心里高兴!”
细雨过后的清晨,这个不大农家的小院落了一地的梧桐落叶。踏着满地的金黄落叶,勒克莱齐奥像中国人走亲戚一样,将自己专门准备的礼物送到了许钧父母手上:“您非常的美丽、温和。”他如此称赞许钧的母亲,并祝福两位老人健康长寿。
吃着温热的家常菜,与许钧的亲友说说家长里短,勒克莱齐奥和毕飞宇不约而同地表示,在这个相识了二十多年的朋友许钧老家的饭桌前,他们都找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它的名字叫做——“回家”。
“这些年,龙游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外多年,我也常和翻译界、文学界的朋友介绍我的家乡龙游。”许钧告诉记者,早在3年前,勒克莱齐奥就对自己常唠叨的家乡龙游着迷了:“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放飞过我的青春梦想,成就了我的人生图卷。那流淌着的灵山江水,早已随血脉渗透到我身上每一个细胞。可以说,这次我带着他们来龙游、衢州做客,不仅是来感受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同时也为了寻找一份乡情的气息。”
石板路百转千回,连通着河与屋。旧街,古屋,长廊,说方言的老人……村落因镌刻着千百年时光的印记而显得弥足珍贵。“这里山水相衬,恬淡宁静,人情醇厚。这些独特的乡土元素,就是我一直想寻找的、属于农村生活的家族密码,激起我无限的创作欲望。”勒克莱齐奥这样描述着自己对龙游的第一印象。无论是许钧父母家丰盛的饭菜,还是村中老宅的雕花窗格与飞檐翘角,都令这位76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这个古朴的村庄充满好感:“1967年我第一次来中国,如今每年我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中国度过。上世纪80年代末,我与许钧先生在南京中山陵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后来,他成为我的作品中文版的译者,我们由此成为好友。当我来到许钧先生的故乡,我看到了岁月在这个村庄里流过的痕迹。走过村落里那片被白墙青瓦环绕的小广场时,我仿佛能看到七八岁的许钧在这里玩耍的场景,能够感受到他的那份快乐。由此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许钧会对家乡有如此的眷恋。”
“沧桑,安静,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从容不迫。”同行的毕飞宇表示,虽然这是自己第一次来龙游,但这里的村落间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和淳朴的人情味,一下子就将自己拉回到40年前,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大的波澜就是哪家来个亲戚,那是我们看外部世界的窗口。今天在许钧先生的家乡,当我与那些来看我们的村民四目相对时,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童年,看到了我的家乡和当年的乡亲。”
许钧举行家宴,招待勒克莱齐奥夫妇和毕飞宇。
书香之旅
人生最美的相遇,是心仪的书和景仰的人
勒克莱齐奥、毕飞宇和许钧一行人的衢州之旅中,不得不提的还有两场别开生面的读者见面会。
在10月29日晚上的龙游读者见面会上,20平方米的小房间内挤满了慕名赶来的读者,座无虚席。现场,有书迷现场深情朗诵勒克莱齐奥成名作《诉讼笔录》和毕飞宇的《青衣》。不少人捧着书,站在角落安静地聆听作家们的写作心得。在龙游县人民法院工作的陈璟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都对文学很感兴趣,曾读过勒克莱齐奥和毕飞宇的不少书。“当天下午我才得知勒老和毕飞宇来龙游的消息,就立刻给龙游作协前主席陶百妍打了电话,我告诉她说,哪怕是站着听自己的文学偶像谈写作,我也感到非常满足,这将成为我一生中的美好回忆。”
“中国的古典文化教给我许多,从中国的古典诗歌,如王维、李白的诗句中,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在见面会上,勒克莱齐奥透露,自己的下一部作品的主题是“中国的自然观”。
“真的想为中国的村庄写点什么。”在衢州的两天行程中,透过车窗,勒克莱齐奥看到了许多麦草垛,他告诉读者们,当时,他的心中就立刻涌起了一股难言的激动之情:“这些稻草垛,让我想起了我在家乡时与乡村和土地的接触。那还是个战争年代,我们兄弟两人在秋天收割后的麦田中捡拾麦穗,一如米勒的那幅著名油画《拾穗者》。农民给我们的人民提供了食物与粮食,我们不要忘记他们。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游走,让我真正接触中国农村与农民的生活。”
“可以说,许钧是我接触法国文学的引路人。”说起自己与龙游人的渊源,毕飞宇告诉记者,早在好几年前,自己便与龙游籍作家柳营相熟。而面对盲人读者、推拿师曲波的提问,曾著有《推拿》一书的毕飞宇表示自己早就注意到这位特殊的读者:“我最自豪的就是我的家乡图书销售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老家人爱读书,他们认为只有放在头脑中的知识,才是永远带不走的东西。这种质朴的读书观影响了我的一生,现在我将它分享给你们。”
“在半书房,读全世界。”10月30日上午,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诸葛慧艳的陪同下,勒克莱齐奥一行来到位于市区下营街的半书房,毕飞宇对这里清幽的读书环境赞赏不已。而当一曲清雅的古琴曲缓缓响起,勒克莱齐奥享受地闭上了双眼欣赏起来。曲毕,他用中文写下“半书房”三个铿锵大字,激励衢州的年轻人多多读书:“对于年轻人来说,文学一直在那里。”
勒克莱齐奥驻足于孔氏南宗家庙红墙下,他觉得能见到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如同一场美丽的梦。
文化之旅
“这次来衢州,本身就是一场与文化的对话”
“也许许多人都喜欢新的东西,而我更爱那些老建筑,我享受那些旧旧的东西里容纳的过往岁月。”短短两天的行程中,勒克莱齐奥对那些古老的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许钧家乡老宅那一角挂着落叶的屋檐,还是村中祠堂馀庆堂的苍青色瓦当,都令他流连不已。在参观了龙游石窟和红木小镇后,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勒克莱齐奥表示,来自遥远时空古人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能给他提供素材和灵感。
“这里的人们对文学的热爱,出乎我的意料。”勒克莱齐奥不止一次地说道。在龙游石窟参观的过程中,一行人还偶遇了一队来自磐安作协的采风团。有眼尖的团友一眼就认出了两位作家。“我们简直不敢置信,没想到在这里能碰到勒老和毕老师!”来自磐安作协的胡海燕惊喜之余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毕飞宇的作品,这次不仅亲眼见到了偶像,还要到了签名,特别开心。
“我曾对许钧开玩笑说,如果把衢州的丘陵铲平,那景致就该和我的家乡江苏兴化的一模一样。但当我踏上衢州的土地之后,我觉得这里诠释了另一种江南的味道。”毕飞宇说,尽管只有短短两天的接触,但他发现在衢州这片土地上,“既有江南之清丽柔婉,又有着一股特殊的铿锵力道。”
漫步水亭门历史街区,满街的鲜花酒旗马头墙,令一行人目不暇接,而在最后一站孔氏南宗家庙中,与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的对话,又在他们的心间吹来了一丝疏朗清风。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来到孔庙,并能坐下来与孔子后人对谈交流。”当听闻孔祥楷打趣说“自己曾在梦中去过巴黎圣母院”时,勒克莱齐奥立刻幽默地回应道:“那是最好的游览方式。”他说,在自己很小的时候,曾在祖母书房中的一本百科全书上读到过孔子的《论语》章句。“又也许”,勒克莱齐奥补充道,“这次来衢州,本身就是一场与文化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