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当事人报告]长风十里舒画卷 “流淌的故事——来自‘五水共治’的报告”·常山篇

发布时间: 2016.06.27   来源:超级管理员

连中福

  川流不息的钱江源,以她激情澎湃的胸怀,将涌动的清源,送出山川,奔向开化县城后,汇聚成芹江,继续向东奔流,流至与常山交界的石门山下,被一座20多米高、180余米长的拦河大坝截断,形成了一个正常蓄水为吴淞高程101米,有效库容498万立方米,库区160万平方米,沿江水面10多里长的长风水库,也称长风湖。

  我们采风小组在常山的部分行程,就沿着长风湖展开。

  长风湖变迁

  从常山县城出发,车子沿205国道前行15公里,你会看到一座17扇弧形钢闸门与固定堰相结合的大坝,这就是长风水利枢纽。长风水利枢纽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集旅游、发电、灌溉、供水、通航、防洪、养殖为一体的水利水电枢纽,后来,被俗称为湖,成为游客春天踏青,盛夏避暑,中秋赏月,冬日赏景的好去处。

  曾有一段时间,长风湖因管理不善,沿江村民的生活垃圾、沿途公路的环境垃圾、周边渔家乐的饮食垃圾,甚至还有上游漂浮下来的死家禽家畜等,湖面上垃圾成片,水质明显下降,来观光旅游者也少了许多。

  “五水共治”攻坚战打响后,乡村两级凝心聚力,建立起强大的攻坚队伍,结合“创无违建乡镇”“四边三化”等工作,把治理长风湖作为治水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集中行动,对涉及6个村48个点的205国道沿线乱搭乱建进行分段整治,对十里长风湖沿岸及湖面进行全方位清理。建立了江岸湖面及沿岸公路两边违章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等长效管理机制,将沿江沿湖治理纳入乡村两级目标考核管理责任制,落实巡查防控机制,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觉跟进,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对象到户的有效机制,大大改善了沿江生态环境,保障了以长风湖为中心的205国道沿线休闲长廊景观的提升。

  在做好沿岸湖水清理的同时,将治水与违建拆除、村民致富、景观改造相结合,全力建设以公路为纽带、以江水为重点的治水工程特色亮点带,针对沿江沿湖村,突出河道湖面保洁和生态修复,打造碧水绕村的水景长廊。

  夫妻护清流

  来到长风,陪同的何家乡副乡长宋斌给我打出的第一张名片是:夫妻护河。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护河夫妻家里。护河夫妻是今年58岁的村民何文和与55岁的妻子钱木兰。说起夫妻护河的事,老何很是得意:他以前是在湖里捕鱼的,自己有条机帆船,前些年,看到湖里的垃圾很多,没人去管去捞,水质随之下降,鱼类自然会减少,心里虽然有些焦急,但因垃圾量大面广,又没人牵头组织清理,只能干焦急。

  2014年上半年,乡村两级组织力量开始对长风湖进行整治,集中力量打捞湖面垃圾,清理沿岸堆积物和树枝枯叶,十里长风湖打捞上来的垃圾达数十吨,用拖拉机运了好多趟。湖面沿岸清理结束后,村里对长风湖保洁进行对外投标承包,何文和发挥自己有机帆船、曾在湖中捕过鱼的优势,承包下这项保洁任务。从此,何文和开始承担起对十里长风湖的清理保洁。

  开始,何文和只是一个人开着船在湖面上忙碌,既开船又打捞垃圾,一天下来,只能打捞一二船垃圾,十里湖面和沿岸打捞清除一遍就要一个多星期,尽管每天都起得很早,还把中饭带到船上吃,晚上摸黑才能回家,有些天,将船上的垃圾卸完回家时,天已黑得摸不着门,天天累得他全身就像散了架。有几次一个人在船头打捞水草时,因水草卷在一起,拖拉上船需要很大力气,造成站立不稳,差点掉进湖水,虽然从小在河边长大,有水性,不会发生危险,但毕竟有些年纪了,让人有些不放心。而对老何的辛苦劳作,妻子钱木兰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一天,钱木兰向老何提出两人一起清理河道、保洁湖面的想法。老何听说原本在附近企业上班拿工资的妻子要辞去工作来和自己一起清河护水,心里虽有些巴不得,但想想收入却亏了许多,他提醒妻子:原本想一个人干的活,现两个人来干,劳力增加一个但收入没增加,你这个劳力不是白搭进去啦?

  妻子却说:既然乡里村里把清河护水的任务交给咱,就是对你我的信任,经过前段日子打底,你也有了数,光靠你一个人干,时间长了不仅湖水保护不好,还会把身子累垮。我给你当助手,不仅可以在船上做饭吃,将更多时间腾出来保洁,遇上个风雨天或碰上要紧事,还有个帮手。

  妻子一番话说得入情入理,何文和同意了。从此,十里长风湖上,有了一对夫妻忙碌的身影。

  每天早上5点,钱木兰就要起床烧早饭,或炒蛋饭,或馒头稀饭,或包煎饼之类,总之要让老何吃得干、吃得饱,耐饿,干活才有劲。

  早上6时许,老何穿上连体下水裤,和钱木兰一起撑着小舟,载着锄头、捞兜、砍刀等工具,从村口小码头下水开始清理河道。这是个体力活。像清理水草,每卷起一次就有十几公斤,或几十公斤重,要将其一摞一摞地卷拔起来,拖进船舱,粗长的水草卷拔后,一些细碎的就要用捞兜捞干净。“这种大面积的清理,每进行一次就需要三至四天。这种水草如不及时打捞清理,会成片地污染水域。”何文和一边手拿竹竿捞兜沿岸打捞一边和我们聊着。

  “河里的垃圾和污染物多来自于沿岸陆地。”何文和说,长风湖顺长风大峡谷延伸,峡谷中群山互叠,植被茂盛,常有四五级以上谷风穿过,而205国道也是沿长风湖而建,公路两旁植有高大的行道树,谷风穿过时,会将山上植被的叶子和路旁行道树的残枝败叶,刮落河中,因此,长风湖的清污任务特别重。

  说起长风大峡谷,老何显得特别兴奋,给我们讲起了这里的一段人文故事:相传,苏东坡游览钱塘江时,顺源来到长风,虽当时还未成湖,但这段河流水面开阔,水势平缓,峡谷中不断有阵阵山风吹过,一直吹到峡谷下游约2.5公里一处叫“璞石潭”的河段。这段河流被当地人称为“潭”,其原因是河床拐弯形成漩涡,河水有数米深,而河岸两侧则群峰延绵,山体怪石嶙峋,破不成面,故此河段被取名“破石潭”,后因这里风景独特,多有文人墨客慕名而至,渐渐人们将“破”字雅化成“璞”,成为“璞石潭”。苏东坡过此地时,写下了“十里长风吹璞石,三潭印月照断桥”的诗句……据记载,长风曾是常山古县址所在地,后因县衙东迁,古城才变为乡野,当地百姓现今建房拓基,还能挖到一些城墟的残砖瓦砾。

  “如此说来,长风是个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老何的叙述中,我似乎感受到长风辉煌的过去。

  “那可不,我们保护好这一江清水,就能让下游的人沿着钱塘江到我们这里来看风景,吃生态鱼。”看起来皮肤黝黑得像老农般的老何,说起治水的好处却头头是道。

  “刚接手清湖那会儿,江边垃圾成堆不说,江里还有各种垃圾不时散发出臭味。”钱木兰回忆说,有一段时间,经常可以看见江面上漂浮着猪、狗等动物尸体。最让她难忘的,就是捞起的死猪不仅有一股恶臭味,而且被水一泡,体积大得吓人。他们费了好大劲才将其拉上岸,然后找个合适的地方深埋掉。

  除了怕看到死猪、死狗等动物尸体外,钱木兰还怕刮大风。一旦有风,垃圾枯枝会特别多,枯枝败叶缠绕着水草和垃圾,加上水流的冲击力,每次清理都特费劲,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害怕刮大风的另一方面,是刮风会使船摇晃摆动,身子站不稳当,捞起垃圾来特费神,清理湖面的速度也会减慢,效率就低。

  自从夫妻一起下湖保洁,清理湖面速度就快了许多,有时在离村近的湖面打捞垃圾,个把小时就能将一船垃圾打捞上岸。有人调侃地夸他们:“这男女搭配,干活就是不累啊,如今的钱木兰比古代花木兰还有能耐哩!”听到夸奖,夫妻俩擦着满头大汗嘿嘿地笑,“这河水清了,我看着心里就像喝蜜似的甜!”钱木兰总是笑着这般回答。

  “这河床有界,湖面上的垃圾却无界,流来淌去的。因此,我们在清理湖面垃圾时,把同一个水面上都清理干净。”老何说得同一水面上的垃圾,是指他承包区以外的河面,同一片河面虽然有界,但老何在清理河面垃圾时时常超出一二公里。“如果不超界清理,有时风一吹,垃圾会顺着水面漂浮到我的界面上,能顺便一起清理,于自已于他人都有利。”老何说。

  自何文和、钱木兰夫妻共同承担长风湖保洁后,十里湖面就像焕发了“第二春”,湖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感觉。走进长风村,像大花园般的村庄倒映在清澈的湖面,村民们茶余饭后,总喜欢去湖边走走,深吸几口从湖中蒸发起的水气。“面对这样的美景,现在村民们也不舍得随意破坏,整个村庄、湖面干净得没有一点垃圾,谁再乱丢垃圾、乱倒污水就显得特别没涵养。似乎村民在一夜之间与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的老习惯挥手告别了。”村干部如此说。

  绿色的湖面顺着长长的峡谷延伸,仿佛一幅摊开的长卷,让我不禁感叹:“好山好水好人家,好一个宜人的亲水家园!”

  “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让大家得实惠。长风湖的生态鱼将为村民带来更丰厚的收获。”站在长风湖旁,向对岸正在保洁湖面的何文和、钱木兰夫妻打过招呼,我们和宋斌一起走访下一站——长风渔家乐。

  渔家更红火

  这是副乡长宋斌给我打的第二张名片:长风渔家乐。

  在去“长风渔家乐一条街”的路上,宋斌为我们介绍起一个长风的历史故事:“一句‘十里长风吹璞石’的古诗,把长风与下游几公里外的璞石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长风不仅因为有了古诗而出名,古时的长风街就为其曾经的辉煌留下了痕迹。”宋斌说:长风湖两岸都是山峦叠嶂的峡谷,山环水绕,树木葱郁。而在长风湖南岸的石门山西侧因山体多有洞孔,古县志上记载“石门山巅有窍”。在洞孔中常有云烟似的气体冒出,汇聚成雾,由于山区地势复杂,风向紊乱,当东南风吹来的时候,这股雾气就偏东方向飘去,东南风把沿海地区的湿热空气带来,与石门坑附近一带的冷湿空气交织在一起,就很快形成积雨云,出现阴雨天气;如果刮的是东北风,带来的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使空气中的水气很快扩散蒸发,于是,就成了晴朗天气。古代人把这种“东驰为雨,西行则晴”的云雾,当作奇异天象大肆宣染,使之成为一道名为“石门佳气”的景观。当云遮雾障的“石门佳气”形成后,山谷中风向突变,北风呼啸而起,林涛滚滚,雾气翻腾,“佳气”直至数里外山谷口璞石潭才渐渐散去。如此壮观奇景,文人墨客观之,怎会不生发许多诗情画意?

  有关石门佳气的传说,还与一位历史名人有关。即南宋名相丰国公赵鼎。赵鼎随宋高宗南渡后,曾隐居常山黄冈山万寿寺,再次出山后,力主抗金,受奸臣排斥,被贬海南三亚,忧愤绝食而终。终前自书“身骑箕尾归天去,气作山河壮本朝”铭旌,并留遗嘱:遗体归葬常山何家长风石门山。赵鼎平反后,封谥号“忠简”,人称其墓为“忠简孤冢”。有人说,“石门佳气”为赵鼎忠魂所化。并以“一生忠义成佳气,千古悲哀续断流。”诗句为证。“遗憾的是,石门山赵鼎墓‘文革’时期被毁……”宋斌发出一声叹息。

  听着宋斌的介绍,我眼前呈现出长风湖旁石门山下当年的历史风尘。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长风渔家乐一条街。

  长风现有渔家乐70余家,其中三星级渔家乐50家,日餐饮接待能力4000多人,每年营业额超过4000余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以烧制钱塘江上游的生态鱼和邻近千岛湖的丰富鱼种为品牌,主要沿长风湖一直延续与开化华埠交界处,形成了省渔家乐最为集中的一条街。2006年,长风石门坑自然村被省农办评为浙江省农家乐发祥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长风渔家乐一条街已初具规模,许多远方食客慕名而来。渔家乐经营已经成为长风村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

  “历经近两年的整治,长风湖水更清,景更秀,生态环境更宜人,来乡村游或冲着吃生态鱼来的客人越来越多,依托这些湖光山色和生态鱼资源,沿线“渔家乐一条街”上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宋斌给我们介绍着,走进一家望江鱼庄,“每天都很忙,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上百人次,营业额上万。”望江鱼庄老板樊建明经营渔家乐已有16年,说起“渔家乐一条街”的红火,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到长风吃鱼才叫过瘾。生态鱼庄的水好、鱼鲜,充满地域特色……”一位正从鱼庄就餐出来的顾客向我们说起吃鱼感受时,一脸喜色。

  “这里色香味俱全的农家小溪鱼、将军鱼、野杂鱼等,种类丰富、鱼的肉嫩味鲜、香辣可口,每年都吸引上海、杭州、温州、江西等地数以万计的宾客慕名前来品尝。”宋斌说。

  游过黄冈山、赏过月亮湾,累了,来“渔家乐一条街”品尝一餐生态鱼,已成为来常山游客的一种时尚,如果有兴致,春天里的挖笋、采茶、摘野菜;而秋天里,采胡柚、拾板栗、取土蜜等农家事都可以体验一番。

  “如果想住下来,200多个床位的民宿,让你吃住都顺心。”说到长风渔家乐今后的发展趋势,宋斌说,要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渔家乐协会,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引导经营户自觉遵守协会管理章程,统一服务标准,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鼓励渔家乐经营户积极参与星级评定,通过示范带动,提升服务档次;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和安全保障意识,确保渔家乐安全整洁卫生……

  临别时,宋斌一再叮嘱:下次再来看看更美的长风湖。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