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3.08 来源:超级管理员
张蓓
双溪桥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古樟,在开化城东金钱山脚下,一座苍劲古老的石拱桥,默默地带给这座小城一份难得的古朴与沧桑。
双溪桥,位于开化县城芹阳办事处小桥头村,始建于宋政和(1111-1117)年间,因地处古溪和马金溪的交叉处,故名“双溪桥”。 经历过多个朝代的更迭变化,遭受过无数次风霜雪雨和洪水冲击的双溪桥,至今仍然保留着其古朴的风貌,在默默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双溪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古溪,面对马金溪,长约25米,宽约4.5米。中孔拱跨11.5米,矢高6米,拱圈纵联砌置,桥墩迎水面做出分水见尖,桥面用石板铺砌。距今已有近九百余年历史的双溪桥,是开化县诸多石拱桥当中跨越时间年限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座。
原先立于桥头的青石碑现早已圮废,但我还依稀记得碑文上曾经这样铭刻文字:“双溪介于两山之间,水势奔迅奋急,以舟楫民,夏涝冬冱之月,人疾徒涉。政和间参政李光为令曰,始俾为桥,以便往来……”从史料记载中可得知:古溪、金溪,古未置桥,在宋政和年间,会稽人氏李光莅兹开邑为县令,始叫民造桥。以供行人于“山峦重叠、溪涧湍急”间往来方便,这是“双溪桥”最早的历史雏形。
然而,由于李光初始建双溪桥
为简易的木制桥,草创之初,其制未尽。经过日月腐蚀,桥很快糜腐陋甚,不能支久,最终被洪水湮没。之后,双溪桥虽经乡人邑人修修缮缮,然乍成乍毁间,不过一二年或两三年时间。直至绍兴乙亥岁,李光令喻君仲远审知其放,因地形视地势商度用工,劝募闾伍,集材鸠工。当时应者云集,集得近山巨材数百根,没过多久桥就建成。建成之后的双溪桥宛然卧波,鉴溪临水,却仍然是木桥。民国《开化县志稿》有记载:“联木为械,步二而柱,横木贯之三,籍双大板,其厚四寸,飞栏相扶翼其外,中为亭便休息,乘者得以安,行者得以肆。”
双溪桥在明成化乙未(公元1475年)的冬天,由县令林清操办,阀石筑墩。嘉靖丙寅(公元1566年)县令李文募资,用方石垒砌成3个弧形块石券顶拱桥,就是今天可以看见的石制拱桥。双溪桥最后一次大修是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政府奉拨赈水款项,给予重新修葺并铺就青石板桥面,成为一座真正的石拱桥。2002年,开化县人民政府对该桥进行加固维修,在桥面中间拓平一条长约25米的水泥路面的车行道。两侧还保留原桥面的部分青石板,大的青石板有近一平方米,小的也有普通瓷砖那么大。今天的双溪桥,仍然是城东小桥头村居民和居住在金钱山脚下居民往来的便利通道。而当年古溪上的小木桥,也已然蜕变成了私家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可随意行走的石桥。 漫步桥上,看古拙的双溪桥在青山绿水间水气氤氲、古朴沉静。开化双溪桥,是一段由木头和石头砌成的历史;开化双溪桥,是一个古驿道的重要关口;开化双溪桥,是一处遥远的记忆遗存。九百多年时光的磨砺,日月星辰,双溪桥如长河落日般的浩荡之气依然还在。为穿越命运及生活的通道出口,它仍然为能抵达靠岸而安寂守候。曾经车水马龙的桥面,此刻有着野旷天低般的悄然无声。青石板铺就的光滑桥面上,微露斑驳,桥墩也遍布青苔、杂芜,而那随风声雨声走远了的古代马蹄声,似乎还在山谷深处隐隐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