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12.18 来源:超级管理员
如今的中河沿,已找不到丝毫的古风遗迹。 汪加干 摄
刘国庆
晚清时期,衢州柯城东河沿有一座“将军第”,俗称“罗公馆”。那座雕梁画栋的雄伟建筑,在当时的城中可谓首屈一指。尤其是馆中的“上谕厅”,秘藏着咸丰、同治、光绪历朝皇帝的谕旨。厅内还悬挂着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近代封疆大吏所题的匾额,金碧辉煌,气象不凡。这座豪宅的主人,就是官阶从一品的晚清“海军司令”罗大春。
罗大春(1833—1890),字景山,贵州施秉人。他早年出身行伍,身经百战,28岁时便被朝廷赏赐“忠勇巴图鲁”(满语“巴图鲁”是英雄的意思)的称号,并荐升为总兵。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围攻省垣杭州,势如破竹。罗大春奉命统兵驰援杭州,在严州(今建德)一带与太平军激战。但是,太平军顽强抵抗,罗大春部却始终无法进入杭州,杭州很快就被太平军攻破。当时浙江巡抚王有龄、杭州将军瑞昌等在城破后自刎,而浙江布政使林福祥、浙江提督米朝贵等人则仓皇出逃,并向太平军投降。
清廷立即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师浙江上游的衢州,开始收复浙省失地。不久,浙江布政使林福祥、浙江提督米朝贵、总兵罗大春等相继投到衢州左宗棠行营。左宗棠上奏朝廷后,奉旨在衢州诛杀了林、米两位文武大员。而罗大春则因其一向英勇骁战,虽驰援不力,但情有可原。加之严州士民跪请开恩,于是被左宗棠保了下来,革职陪斩,随营戴罪立功。之后,罗大春随左宗棠征战两浙,驰骋鏖战,战功卓著,逐渐收复了浙江失地。左宗棠也开始逐渐赏识并倚重罗大春。于是,罗大春又逐渐官复原职。衢州也成了罗大春生死攸关之地,遂寄籍衢州,开始营造华屋,购置良田,并将远在贵州的族人迁居衢州横路一带。
罗大春的一生,既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事,也为捍卫国家疆土完整、守卫台湾宝岛建立了卓越功勋。同治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罗大春也随之入闽任福宁镇总兵,后又升为福建陆路提督。当时,左宗棠、沈葆桢在福州马江口创办了著名的马尾造船厂,建造军舰,训练水师,时称“福建轮船水师”,受闽浙总督、福建船政大臣节制。这是中国近代海军的雏形,早于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同治十二年(1873),清廷又命罗大春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并兼任轮船统领,堪称我国早期的海军司令之一。
同治十三年(1874)2月,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日军几千人相继登陆,清廷震惊,认识到“海防一事为今日切不可缓之计”。于是,罗大春奉旨与钦差大臣、闽浙总督沈葆桢在厦门率领船队渡台,英勇抗击倭寇并妥善安抚台湾土著。
日兵撤退后,罗大春又率部队开发台湾,修筑了苏澳至花莲的道路,对台湾海防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我们仍能看到当年罗大春在台湾的“开路碑”以及罗大春在台湾期间撰写的《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和《台湾倭兵纪事》。其中,还保存了晚清政府经营台湾的珍贵史料和罗大春开发台湾时所遭遇困难的实情。当时的福建巡抚卞宝第盛赞罗大春守台之功,“当与韩(世忠)、岳(飞)齐名”。晚清著名学者俞樾也誉之为“中兴名将”。
罗大春一生戎马,几度浮沉。他既受到清廷的多次诰封,直至诰授“建威将军”,恩宠有加。他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皆诰封一品。但他也曾遭受朝廷的多次贬官革职,以至于罹祸。晚年,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思痛录》,意为“痛定思痛”。此书史料翔实,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行伍出身的罗大春,甚喜文墨。他在戎马倥偬间,相继刊刻了《史纬》《批点四书》《吾学录》《活人方》等书籍,这在清代的武将中并不多见。尤其是他于同治七年在福建刊刻的《恪靖伯奏稿》,更是问世最早的左宗棠著作专集。当时已调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在军中看到此书时,十分感动,专门致函答谢。衢州西安、龙游两县的学子赴杭州参加浙江乡试,居无定所,十分不便。罗大春为了激励和奖掖后进,在杭州贡院文龙巷口购地两亩,耗资3000余银圆,建成“西龙试馆”一所,供西安、龙游两县赴省乡试的士子寄宿,减轻其旅费负担;并且抚恤寒门,访查贤士,赠给度岁之资,令人称赞。
光绪十六年(1890)5月,光绪皇帝亲批,由兵部带领引见,授任罗大春为福建省福宁镇总兵。不久,他病逝于福宁镇总兵任上,后归葬衢州。俞樾为之痛撰挽联:“崎岖百战后,飞扬大纛高牙,浙闽草木,都仰威名;犹不忘严陵城外,数载艰难,往事重提,示我亲编《思痛录》。荏苒廿年前,省识轻裘缓带,褒鄂英雄,更饶儒雅;试回忆望海楼头,一樽谈笑,旧游如梦,哭公兼恸对床人。”据一些耄耋老人回忆,东河沿“将军第”内珍藏丰富,除圣旨、匾额外,尚有名人的字画、函札、古籍善本以及刻书的雕版等。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轰炸衢城,“将军第”被夷为平地。所幸的是,《思痛录》稿本、晚清名臣左宗棠、沈葆桢、卞宝第、李鹤年、俞樾等人致罗大春的书札等辗转递藏,至今大都珍藏在衢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