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建乙巷:两口水塘的消减之旅

发布时间: 2014.07.08   来源:超级管理员

  

如今的建乙巷

  沿着蛟池街走到蛟池塘,往南拐,就是建乙巷。沿巷再往里走,还有一个建乙塘,边上被一条东西走向的花厅巷穿过,巷道向西,分别是当典弄和百岁苑两处地方。以建乙巷为中心,一块方圆只有二百来米的地方,竟然涉及7个地名,确属少见。然而,看似复杂的地名分布,其实已经被简化过一次了。今天的建乙巷,其实是由原来的蛟池巷、马王巷、建乙巷、城河沿四巷合并而成的统一称谓。

  简化地名分布的同时,两个相邻的水塘,也被一次次侵占了水域。如今,建乙巷两侧林立的商铺,或许有不少曾经就是蛟池塘和建乙塘的塘沿之地。而关于这两个相邻水塘的原有面积到底有多大,是现存的两倍、三倍还是四倍,已经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了。

  一条弄堂连着两口水塘,这水塘,其实也是衢州古城水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经城建风云,保存至今。其水,贯通南湖与斗潭,引自石室堰。

  除了“衢州三怪”之一的鸭怪,蛟池塘地名的来历,还源于塘内住着一条蛟龙的民间传说。可根据权威资料显示,塘中原种植茭白,因“茭”与“蛟”谐音,故称“蛟池塘”,也称“茭池塘”。北宋宣和年间,县尉陈润和知州彭汝方就居住在蛟池塘附近。彭汝方后来在与方腊义军交战中被杀。

  有了建乙塘,所以有了建乙巷,巷以塘名。早些年,建乙塘的面积比较大,每天日出之时,太阳倒映于水面,所以就叫“见日塘”。“见日”与“建乙”方言谐音,因而又有了今天的叫法。时至今日,水塘的水中日出之景早已不再,留下的念想,多只停留于线装书籍与老人的回忆之间。而把这些回忆和线装书籍糅在一起,组成的是小巷前世今生的记忆。

  据周围的老人回忆,当年建乙巷两边有许多木屋。印象特别深的是在建乙塘里,还有一座吊脚楼,常年有人居住。只是,因为生活气息尚属原生态,塘中水却远比今天清澈。每当夕阳西下时,小巷里一抹浅绛色的阳光,黄昏时炊烟袅袅,星星随意地守望在小巷的空中,水塘呈现一片银灰色。

  建乙巷向西,就在今天立马广场的位置,以前是衢州酒厂的厂址,当年著名的“太白陈酿”、“桂花酒”香飘万里。后来古城改造,在酒厂的旧址上,竟挖出了带有孔氏南宗印记的石条、石雕,冥冥之中为衢州的孔氏南宗,完成了一次阶段性的佐证。(府山  徐肖富)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