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江尾思君见君

发布时间: 2014.04.30   来源:超级管理员

  “我这里是福建,你那边是浙江。”年过八旬的谢家奶奶笑眯眯道:“际洋村属浦城县,际下村归遂昌县,平台下小沟就是省界。”

  七八年前,在遂昌大柘古玩市场偶遇一批故纸,不少与衢州相关,我就买下了。

  这批资料出自际下村周氏家族,木行排票、信札、账册、山契、地契、药方、试卷、私塾教材、民国课本等,时间从乾隆至民国。

  发票出自衢州、樟潭、江山、清湖、兰溪、遂昌、浦城、忠信等商号,多数为清末。衢州、樟潭的商号有数十家。

  那些排票为际下周氏,从周公源至乌溪江放木排到衢州樟潭的凭证(见图1)。票上“堰银已付”红印,估计是过石室堰时留下的。

  光绪年间,衢州修缮天妃宫,调换柱子用的十来根大木料,就是从际下运出。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从那以后,同饮一江水的际下村,不时勾起我的思念。

  “照得牖民进化,教育为先。本知事此次因公下乡,道出际下调查,就地学龄儿童为数不少,国民学校迄未设立,殊深诧惜询。据义务委员周春田声称,就地各户拟聘蒙师,设馆教授等。经查学校教科规有定章,私塾误人,久干例禁,余另文布告外,为此,谕仲该委员传谕各塾师及各户一体知悉,於该地国民学校尚未设立以前,为补救一时,此准其暂设学塾,惟必须遵章改良,教科完备组成后,着即将员履历学科章程,呈报县署以便考查立案,如有仍前锢弊,采用杂字、千家诗等书,一经查得,定予勒闭,切切此复。中华民国六年四月四日,沈士远。”(见图2)

  沈士远(1881-1955),1917年正任遂昌县知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浙江省政府秘书长、教育厅长、民国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建国后,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主任。

  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为民国初著名“北大三沈”教授。李大钊当年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他儿子李葆华被沈士远教授营救。

  清明节后第二个周末,按信上线索,从遂昌坐班车三个多小时到际下,寻找“周春田”,几位古稀老人都说不识。

  “你从哪里来?找周春田什么事?”一位身板笔直的老汉,从头到脚打量我一番问道。

  “我们衢州城里都喝乌溪江水,感谢你们把水源保护得这么好,想来听听源头的故事。”

  “周春田是我叔辈,他1940年前后去世了。”老人86岁,叫周德年,“全国森林防火模范”。1953年任村干部,2000年从村支书岗位退下来。

  “原来际下村很脏,上游际洋村更脏。前年春天一起清理垃圾。”老支书说,当时路边垃圾堆成小山,塑料袋满溪漂,忙了三四个月,才把垃圾清干净。

  际下村的保洁员,同时负责清扫、回收际洋村的垃圾。“光垃圾桶就送他们好几百个,花费5万元。”后来,际洋村人维护环境卫生也自觉了。

  “第一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宗孟平牺牲在这里。”接着,老支书说起源头故事。

  1935年,红军挺进师在这里开辟根据地。6月5日,宗孟平率第二纵队部分,到际洋村横源坑邹兰恢家住宿,户主向“剿共”义勇队告密,遭两百多敌人袭击,宗孟平眼睛被土炮打瞎,杀害在上游叫阴潭的溪边。

  “家谱刚修过,看家谱更准。”周德年领我找到修谱的周敦年老人。

  “际下虽地处深山,但我们对教育一直很重视。”周敦年退休归居故里,年已古稀。

  际下村尤家墩自然村后山坳上的仙峰庵,古时,是遂昌去浦城必经之路,遂昌西乡的主要驿站。离仙峰庵五十来米,神仙叠石似一柄蘑菇,巍然巨石如斧砍剑劈。最初,杭州净慈寺一位出家和尚,在此落脚修行。鼎盛时,庵中有和尚三百多人。

  南宋布衣史家尹起莘,遂昌大柘人,曾借读于仙峰庵。著有《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五十九卷,笔者收藏有该书家刻本。

  际下以张、廖、周、刘四姓为主。周姓祖籍湖北黄岗,唐时迁大柘,明初再迁际下。

  “你看,周春田这一房前后五代,都出秀才。”周敦年翻开周氏家谱。

  在沈士远写信前一年(1916),遂昌县知事程荫谷,曾给际下村私塾塾师周春华寄信。提出对私塾的处理办法,要求塾师具有普通学识,能教授修身、国文、算术三科,粗知教育理法。未改良者,限一年内切实改良。对误人子弟者,限令六个月内改营他业。

  程荫谷,南昌人,在民国遂昌25任县长中,程回头率最高,应民众请求,先后三任遂昌县长,民献匾额“三沛甘霖”。程热衷教育,曾创办县立第二高等小学。程荫谷后曾任义乌县长。

  “我读小学时,学校设在关公殿,学校早已开设国文、算术、修身这些课程。”周敦年沿着老街,来到村西保存完好的关公殿。接着,又介绍旁边也做过校舍的兴福殿。

  “村民对公益事业很热心。”周先生指着墙上民国十年立的“永垂不朽”碑。原来,民国九年山洪暴发,路桥损毁严重,村民纷纷捐资修复,多的十元,少的一元。工程完工,尚有节余。

  “周春田老屋作为古民居,县里已立牌保护,就在省界的沟边。”周先生讲起闽浙两省划界故事。

  唐末宋初,遂昌与浦城县令,奉上司之命划定省界。相约各自从县城同时步行出发,到会面处立碑。遂昌县令提前动身,多行了60里,两县令正好在际下村与际洋村这条小沟边碰头,就这样定下两省界址。

  “这座楼有一千五百多平方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电影院、俱乐部。”晚上,村支书宋松法在办公室介绍村情。

  际下位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西南,全村1011人,人均林地六十多亩,一半已作生态公益林保护。茶叶、高山蔬菜和獭兔,现为主要经济来源,去年人均纯收入约八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际下集资七十多万、集工两万多个,扩建六百多平方米学校教学楼,开办幼儿园,都属全县一流。村里连续被评为县级文明村,获省级先进党支部称号。

  际下和际洋两村联建“生态保护联防队”,白天巡山护林,晚上沿溪巡逻,溪里石斑鱼又成群游了。

  公益林保护后,村民办起农家乐。村东西两侧有上百亩风水林,数百年树龄古木郁郁葱葱。前年投资20万,筑起游步道,又添美景。

  走出办公楼,清风拂面,群星闪烁,令人心旷神怡。

  一场夜雨,早晨空气更加清新。顾不上早饭,我沿溪探源。山上鲜红、淡紫、雪白各色杜鹃竞相开放,路边落英缤纷。古道石阶上苔藓雨后如碧,水潭里小鱼受惊,不停乱窜。

  返回衢州,再翻看那堆故纸,心绪仍在那片绿野飞扬。邹跃华文/摄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