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衢政办发〔2014〕68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
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关于全面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6月19日
关于全面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的实施方案
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以来,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全省首个培育发展家庭农场试点市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加大扶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注册登记数量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家庭农场质量不高等问题。为全面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促进家庭农场健康持续发展,根据《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衢政发〔2013〕58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普遍持续增收目标,按照建设美丽、规范、安全、生态、优质、高效家庭农场的标准,与推进“五水共治”、加快农业“两区”建设、培育“一村一品”、发展休闲创意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等有机结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强化政策扶持,有效整合资源,破解瓶颈制约,加强规范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力争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到2015年,全市创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50家、规范化家庭农场300家,农产品“三品”认证达600个,其中有机农产品认证达150个、绿色食品认证达15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300个。具体实现“五个提升”:
--生产发展理念明显提升。坚持治水倒逼,打响生态品牌,树立“重规划、创特色、促融合、出精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家庭农场发展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现代农业;创新农作制度和种养模式,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拓展家庭农场的生产、生态、文化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15年,全市创建种养结合型示范农场60家、生态循环型示范农场60家、休闲创意型示范农场60家。
--基础设施装备明显提升。完善路、渠、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仓储、加工、办公等设施配套,提高农业机械、设施大棚、喷滴灌、冷链等先进装备水平,切实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强化自然生态和休闲观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景观美丽、环境整洁、乡土文化浓郁的家庭农场,促进其外观形象和人文景观明显提升。
--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管理制度、家庭农场规范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议计核算制度,不断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家庭农场组建专业合作社及行业协会,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组织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创办家庭农场或到家庭农场从事现代农业,强化“职业农民”培育,不断提高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到2015年,全市培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初级农民技术职称的“职业农民”1000名。
--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80%的家庭农场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100%的规范化家庭农场配备农产品质量自检设备,落实全程监控、市场准入、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抽检合格率达100%;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开展“三品”认证。到2015年,全市创建放心农产品示范农场300家,创建示范性有机生态农场18个,创建有当地特色的有机农业特色乡镇6个,创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6个。
--综合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家庭农场土地、劳力、资本等要素得到合理配置,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高于同行业全市平均数30%以上,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全面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要重点抓好“五项任务”:
(一)机制创新扩面提效,着力破解要素制约。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要素保障是基础。继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创新举措覆盖面,着力破解设施用地审批难、土地流转难、融资贷款难、农业保险难等要素制约。一是要保障设施用地。各地要认真落实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土资发〔2013〕9号)精神,根据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需要,优先安排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建设用地,建立健全“乡镇全程代办、部门联审联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各项费用执行最低价。二是要创新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率、鉴证率、流转期限;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流转土地经营权颁证、抵押和担保贷款、流转风险保障金及储备周转金、土地流出农户社会保障等制度,推动土地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大力推广整村整组整畈连片集中流转、土地股份合作流转等有效模式,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强对家庭农场等主体流转土地面积、价格、用途的监测,切实防止损害农民利益、改变土地用途、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时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三是要加强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42号)精神,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创新,合理调配信贷资源,不断完善政银合作,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业订单质(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机制和办法,简化审贷程序,保障信贷需求,力争全年向家庭农场发放贷款突破6亿元。四是要加快农业保险扩面。认真落实中央、省有关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扶持政策,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探索创新适合家庭农场的保险险种,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示范性家庭农场开展综合保险、规范化家庭农场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不断增强家庭农场防范风险能力。
(二)大干项目增添后劲,切实提升发展活力。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项目建设是关键。牢固树立“项目就是投入、项目就是后劲”的理念,建立健全家庭农场项目化扶持机制和办法,通过大干项目增添家庭农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质量。一是要注重规划谋项目。指导和帮助规范化、示范性家庭农场编制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定位,立足提升质量,围绕改善基础设施装备、推进“五水共治”、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等重点,科学谋划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实施一批项目。二是要整合资源建项目。坚持统筹协调,有效凝聚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合力,推动各项支农扶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坚持有机结合,有效整合农业“两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提升、“一村一品”行动、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推动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的提升。三是要创新机制促项目。组建家庭农场质量提升项目评审专家组,制定项目扶持资金补助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申报、评审、监督、验收进行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家庭农场质量提升项目扶持申报制度,由各县(市、区)年初上报项目实施计划,经专家组评审后付诸实施,项目验收后由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项目扶持清单,由市财政给予不超过项目当年实际投资额四分之一的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40万元。
(三)落实制度规范运行,全程监管保障安全。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落实制度是保证。把建章立制作为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全面落实衢州市家庭农场规范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试点创建,切实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要规范内部管理。以建设美丽、规范、安全、生态、优质、高效的家庭农场为标准,按照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生态保护等制度,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家庭农场从业人员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禁止行为规定,生产经营活动诚信、守法,切实增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示范带动能力。二是要突出质量安全。坚持“产”、“管”两手抓,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家庭农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引导其推行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生产过程、投入品、生产记录管理制度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支持规范化家庭农场配备质量安全自检设备,增加抽检频率和数量,全面落实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注册商标、“三品”认证和品牌创建,力争2014年全市30%的家庭农场注册商标,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0个、绿色食品认证2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50个,创建市级以上著名商标30个、名牌产品30个。三是要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引导家庭农场通过组建行业协会、合作社等方式,加强交流合作,加强行业自律;鼓励家庭农场牵头或参与组建合作社,采用参股、承接订单等形式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化经营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其他农户共同发展,使家庭农场成为质量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主体。
(四)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科技创新是支撑。按照“治水倒逼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一是要强化人才支撑。完善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创办家庭农场或到家庭农场从事现代农业;有效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阳光工程”等培训资源,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场主及成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和“职业劳动者”技能的家庭农场主。二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引导家庭农场牢固树立“治水倒逼、生态循环、精品高端”农业发展理念,紧密结合“一城、一区、一园、一村”建设目标,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创新农作制度,推广种养结合、立体经营、生态循环模式,做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切实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贡献率,走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三是要加强社会化服务。把家庭农场作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重点服务对象,有效提供良种供应、技术推广、疫病防控、质量检测和市场营销等综合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担任农业科技示范户,参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引导和鼓励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面向家庭农场的代耕代种代收、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集中育供秧(苗)、灌溉排水、贮藏保鲜等服务,降低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成本。
(五)拓展渠道强化营销,努力促进增效增收。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增效增收是根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网上网下”多管齐下,指导帮助家庭农场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一是要加强产销对接。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开展农超、农企、农校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在农贸市场设立专区、在大型超市设立专柜、在大中城市设立直销门店,向大专院校、机关单位、各类企业、酒店开展订单配送,组织家庭农场参加省内外各种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努力拓宽销售渠道。二是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依托“淘宝网·衢州馆”及知名电商平台,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开设网店或委托第三方电商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力争2014年50%的家庭农场开展电子商务或在网上收发农产销信息,电子商务销售额增加30%以上。三是要推进品牌创建。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创建品牌,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省、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县(市、区)级规范化家庭农场80%的农产品有注册商标,并通过“三品”认证。
三、保障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四化同步”的高度,把全面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兼顾、抓好落实。
(一)强化督查考核,形成工作合力。继续把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纳入县(市、区)、相关部门的综合考核、百个乡镇分类争先考核的内容。2014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对各县(市、区)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按考核结果给予以奖代补,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建立健全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工作专项督查制度,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强化指导服务,努力推动家庭农场提升发展质量。
(二)强化政策扶持,切实增加投入。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落实项目建设、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努力增加投入,推动家庭农场提升发展质量。2014年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其中1500万元用于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项目补助,400万元用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试点项目建设,100万元用于创新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综合保险。各县(市、区)要在落实兑现好上年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14年继续新增1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扶持家庭农场提升发展质量。
(三)强化统筹协调,推动集聚发展。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与农业“两区”建设、“一村一品”行动、主导产业转型提升等有机结合,引导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向农业“两区”集聚,由点向线发展,为农业“两区”建设注入新活力,形成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支持家庭农场牵头组建农民合作社,成立家庭农场协会,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采取订单、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家庭农场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家庭农场组织化程度,提升家庭农场抱团发展能力。
(四)强化挂联帮扶,促进示范创建。继续深化家庭农场挂联帮扶活动,完善挂联帮扶机制,在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帮扶,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竞赛活动,营造帮扶家庭农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通过创建示范性家庭农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五)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挖掘家庭农场提升发展质量的典型样本,通过各类媒体,多种形式宣传各地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的做法、经验和成效,组织开展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互学互看”活动,营造家庭农场发展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