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衢州文化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在陪同北大教授叶朗省亲的途中,叶朗曾和记者说,衢州应使文化资源成为文
化资本,衢州应“文化立市”。我的思考从这里开始。
  不久前,我去了柯城区九华乡的荥阳侯方氏墓,了解到作为省级文保单位的古
墓竟被盗墓者掘进10多米。专家虽然认定墓室内还没被盗进去。但事实上,同样的
事几年内曾发生在赵(扌卞)墓;发生在龙游的寺底袁;发生在常山阁底……在浙
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现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郑嘉励告诉记者:如果
对有着近200多座六朝古墓的寺底袁附近进行考古发掘,很可能又是一个“河姆渡
”。但可惜的至少70%以上的古墓曾被盗墓者盗过。
  一方面,像天皇塔基座、赵(扌卞)墓、梁公塘窑址等三衢大地的地下遗产面
临着保护的危机;另一方面,原先深藏在民间的陶瓷、牛腿、字画、绣包、太公像
、漆器、香炉等正以另一种形式进入城里人家。某茶楼放一农家风车,某房开公司
有一明代书法条幅,某美术工作室置一清代木雕,某官员居室放一旧时家谱……民
间艺术正成为城里人的一种风雅装饰,或者说,民间艺术正在以另一种形式“消解
”在消费时代。
  令人震惊的是:最好的婺州窑出土瓷器不在博物馆,而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收
藏者手中;价值千万元的收藏在某个人存放的银行保险柜里,也不在博物馆。而面
对百床馆、天章阁等民间收藏的繁复,我们想问的:这本来应是谁做的事?
  在感慨市区唯一一幢明代建筑(位于小西门)风雨飘摇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江
山张村的老祠堂是牛栏屋;衢江区全旺岩头村的“天官屋”有几个雕刻非常精美的
雀替就离灶堂一步了;常山招贤古宅被“蹂躏”得体无完肤;骏惠堂、蓝氏宗祠、
徽商会馆等老建筑正遭受白蚁的侵蚀……我们忧心如焚地耳闻目睹着民间文化遗产
频频告急:无数珍稀罕见的民俗技艺和民间文艺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
改造旧城的推土机把老城民居和附着其中的民间文化精华訇然推倒碾碎;经典民间
文艺随着它们生存土壤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变迁而日渐式微。我们甚至还来不及记
录和记住它们,就悄然远我们而去……我采访所见到的道情老人黄玉鸿,他会唱一
些失传的老戏,可是文艺工作者谁记录过他们的声音。类似的还有全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西安高腔。
  而没有这些,我们又从哪里去寻找心理重心?
  我们能够做到让市区太白井边上的化粪池加厚水泥墙,但是我们没做到《文物
法》规定的文物保护圈。我们在建设、修复的名义下还做了多少令人遗憾的事哪?
新修的多少宗祠悬着大红大绿的伪牌匾;衢城仍悬着被人讥笑的伪马头墙;衢江的
杨炯祠墙面还贴着马赛克;南湖桥头的城市建筑色彩是多么不谐调;“有一切佛法
集一身之观”的永明延寿住持过的天宁寺被包围在钢筋水泥中……《威尼斯宪章》
中“修旧如旧”的内涵在“建设”的名义下鲜有人提及。我们引以为豪的衢州古城
墙,据圈内人士说,当年申报的障碍居然是我们自作聪明地在城墙上加了新阁楼。
我们自豪的还有“两子文化”,但是,孔府“红墙”外我们做了哪些事?我市真正
引进的唯一职业棋手是许顿,而现在他的编制都不清楚,如果他女朋友不在衢州,
他还会留在衢州弘扬“围棋文化”么?
  文化大篷车下乡了,文化也送至民工了,在基层文化“繁荣”的同时,我们同
样看到另一种文化“自卑”:在宣扬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儿女读书的同时,我们看到
多少人因教而致贫?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都可以算一下:一个大学生培养出得花多
少钱?
  文化人是应有文化品质的,但试问,衢州人会“炒”衢州人的字画么?有多少
人还在演绎着“文人相轻”的陋习?
  当我们《柯山棋话》一书的封面是龙游石窟,当衢州新编历史文化书籍中大量
出错……事实上,这不应是一个失去常识的时代。
  当基层的文保员连工资也无处拿时,我们对文化有哪些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
是:我们对文化还要做哪些令人遗憾的事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