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竹艺之美 穿透岁月

发布时间: 2020.04.13   来源:李啸

笔者手头有一张5寸的旧照,是一些年轻人在龙游溪口竹编厂里,有的削竹片,有的编竹丝,正在制作一种叫“阔篾斗”的盆子。由于照片上没有具体时间,只能从他们的衣着上粗略判断,时间应该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而且,由于存放不佳,这张旧照辗转到我手里时,“时光留痕”过重,显得十分斑驳。

 

照片上的年轻人正在制作一种叫“阔篾斗”的盆子

溪口竹编厂的前身是溪口篾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当地人口中的“篾业社”,原址就在溪口老桥到溪口初中的路边上。令溪口人自豪的是,“篾业社”除了生产常规的竹制品之外,还生产过竹编工艺品以供出口。

浙西衢州,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竹木资源。勤劳聪颖的衢州人民,也一直在竹木制品生产加工上不懈努力。

在唐宋时期,衢州出产的竹扇、竹书箱非常有名,竹制的生子簟、龙须席也是精美绝伦,成为州府贡品。尤其是唐代衢州所产的竹书箱,被视为珍品。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留下过一首《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烂柯山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远放歌声分白纻,知传家学与青箱。水朝沧海何时去,兰在幽林亦自芳。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诗里的“竹书箱”和“青箱”,可以说是衢州竹篾行业最早形成的产品。

目前,笔者查到最早的竹篾行业资料显示,在清光绪二年(1876),常山县天马镇就开设篾作工场。而据1949年衢州解放时的统计,当时衢州地区共有竹藤工匠1845户、2738人,多以个体流动工匠为多,其次就是前店后坊的小工场,师傅带徒、自产自销。1951年,衢县成立了高家篾业社,龙游县成立了湖镇篾业小组,常山成立了县篾作工厂,是衢州最早的竹木生产合作组织。到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衢州共有竹篾器社133家,职工4578人。1965年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衢州共有篾器社91家,职工2321人,年产值187.37万元,年产竹制品72.33万件。进入上世纪70年代之后,以衢县五一木器厂为代表的一批木器企业,开始形成独立的家具制造业,而竹篾业则部分停产转产,所产的也多为屏风、躺椅等。

竹篾行业是个很艰苦的行业,工序繁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技艺基本靠口口相传,极为传统。篾匠们的一双手靠着篾刀和篾刨纤云弄巧,剖竹撕篾,可以制作出旧时几乎所有的家庭常用器具。但是,在塑料制品大量出现之后,人工成本过高的篾制品就逐步淡化了实用功能。如今,在江山、衢江等地的一些民间技艺展示活动中,还能经常看见一些装饰功能更强、篾工精巧的果盘、喜篮等,但经济效益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笔者在网上看到过有衢州人制作和售卖竹扇骨,价格不菲却很行俏,下手稍晚会失之交臂。衢州竹编纸帘传承人程肖春,因为自己的独门绝技,时常被请进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等地,一展身手。这不禁引发人们的思考:既然竹篾行业在当下的实用性已经不强了,何不强化其文化属性,继续打造这衢州独有的文化呢?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