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宋庆龄奶奶关爱下的三胞胎们

发布时间: 2020.01.02   来源:陈江

有人说,这世上最美的不是照片本身,而是它帮你留住的珍贵记忆。

2018年6月,由宋庆龄先生创办的中国福利会为纪念成立80周年,发布了26张老照片,展出主题为“寻找和宋庆龄在一起的孩子们”活动,其中有一张摄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照片,是5组三胞胎的合影。我,就是其中一组三胞胎中的一个。拍摄这张照片时,我才10岁。


上世纪60年代初,5组三胞胎的合影,第一排中间为陈江。

我们三胞胎于1952年4月出生于上海,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第三组三胞胎。可对于我们的降生,爸妈没有露出一丝笑容。“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没想到一下子又添了三口人,靠你爸爸一人的工资,生活难哪!”多年后提起往事,母亲对我们说,“当时生下你们,我最担心的就是今后怎么生活啊!”

然而,我们是幸运的,一出生就被送到了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免费抚养。这是一所环境优雅、设施齐全、质量一流的国际化早期儿童教育机构,由宋庆龄创办于1950年,以帮助最急需托儿的家庭解决困难。托儿所接收的婴儿中,有一类就是三胞胎。1950年至1954年,托儿所免费接收过7组三胞胎,他们大多因家贫无法抚养,在宋庆龄奶奶的安排下进入托儿所学习生活。

在人口稠密的上海,新中国成立前只有42家托儿所,只有达官贵人的孩子才有入托的待遇。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是第一家寄宿制与全日制相结合的托儿所。在那里,我们三胞胎得到了周到的养护。听父母说,那时候都是全托,周一去,周六回。孩子来到和离开托儿所都要严格测量体温。连大人都吃不到的牛奶、水果,我们经常吃。我二哥瘦弱,抵抗力差,刚生下来就住进了保温箱。送到托儿所时,体质仍没恢复。托儿所一位阿姨带一个孩子,每位阿姨都要从早晨6点半工作到晚上6点。托儿所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三浴锻炼、冷水按摩、中草药防病等研究。上世纪50年代初,托儿所的幼儿就已经养成了每天“三浴”的习惯——冷水浴、阳光浴和空气浴。放到现在,也是很超前了。

我们从出生开始,吃穿都在托儿所,直到4岁多才离开。让我们终身难忘的是,在7组三胞胎中,唯有我们的名字是由托儿所阿姨取的。当年送到托儿所时,父母还没来得及给我们取名,托儿所阿姨按照洋、海、江的顺序给我们取了名。直到现在有人问起我的姓名,我都会自豪地说:“是国家取的。”

10岁那年,托儿所还惦记着我们,邀请5组三胞胎“回娘家”,并特别制作了一些幼儿食物,让我们“重回童年”。我记得托儿所阿姨叫着我们的名字,带我们参观当年的“卧室”和活动设施,还为我们5组三胞胎拍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你们三个孩子生活在新中国,在福利会营养好,很少生病。要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福利会!”爸妈在世时,嘴里常念叨着这几句话。是啊!如果我们三胞胎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那就没有幸福的童年,更没有我们的今天。

如今,我们三兄弟已经68岁,进入了老年。 但我们至今很少生病,这是在托儿所阿姨精心照料打下的底子。

回望68年的成长历程,我生而逢时,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每每想起,总令我感慨。我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调到开化工作。我也在磨砺中成长。2003年,开化兴起建设乡村康庄工程的热潮。作为县交通局专职负责报道的通讯员,我走过了全县三分之二的乡村,夏顶烈日、冬冒严寒,奔忙在山区,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600多篇报道,记录下康庄工程建设中的点点滴滴。我想,这也是我对祖国妈妈的微薄的回报。

难忘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她是我获得最初启蒙的地方,给了幼稚无知的我礼貌的熏陶;她是我心中最快乐的园地,给我的童年留下无限的乐趣;她是辛勤的园丁,让我这棵小苗茁壮成长……

我更忘不了宋庆龄先生,忘不了这位中国少年儿童最慈爱的祖母!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