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所谓“照镜子”,就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的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如今,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最美现象”和先进典型,是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镜子。在档案战线,先进典型的身影无处不在,今天介绍给大家的三位女档案员,是档案群体中最普通的一员,也是档案先进工作者的缩影。她们于平凡中体现出不平凡,她们就是“最美”档案员。
“档案工作者平凡,但绝不平庸”
今年55岁的吴建英,是桐乡市梧桐街道办事处一名普通的专职档案员。从1993年到如今,已经整整在档案岗位上工作20年。
1998年,吴建英从一个偏远小乡镇调入梧桐街道继续从事档案工作,她原本以为自己对档案工作已经很熟悉,工作肯定得心应手。可是到了新单位,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作为桐乡市委、市府所在地的梧桐街道,辖区内有14个行政村、13个社区,全街道档案数量相当于原单位的两倍多,工作量可想而知。她咬咬牙、定定心,没有犹豫、没有埋怨,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在工作中,她坚持工作“早”字当先、“严”字当头。每年早收集档案材料、早分类整理,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每一卷档案都严把质量关。不管多么繁琐的事情,她都耐心细致地对待,从不嫌麻烦。凭借一股绝不认输的劲头,一份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她克服种种困难,逐渐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今年,已经55岁的她,即将告别心爱的档案工作岗位,光荣退休了,但她还是与往常一样,从容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一天,她弯腰搬动材料时,突然 “嘎”的一声,一下子站不住,倒在了地上。当时她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想动又动不了,更别说起来了。她心想:“躺一会儿应该就没事了。”可半小时过去了,她还是没法动弹。同事着急了,连忙打120急救电话把她送到了医院。经医生检查,她得了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必须卧床休养。可是躺在病床上的她心急如焚,除了担心身体不能恢复如初外,更多的是担心不能按时完成年度档案材料的整理任务。同事劝慰她说:“你空担心什么呀,反正要退休了,这次又是因公受伤,你不做谁会说你呀?”可她却说:“不行啊,今年的档案到现在还没做,再不做就不能在退休前做好了。我一定要争取在退休前和新档案员一起完成年度档案整理任务。这样,我才能心安理得地办理退休手续。”就这样,不顾病痛折磨,她很快回到了工作岗位。
吴建英二十年如一日地兢兢业业工作,靠着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被评为全市档案系统先进个人。她说:“档案工作虽然默默无闻,又苦又累,也不为人所知,但档案工作事关重大。档案工作的担子重、责任大,要做好不是一件客易的事。现在开展档案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不仅要掌握相关业务知识、档案信息化管理技能,还要了解工作对象,提高工作效率,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在我看来,做好档案工作,必须沉下心去,钻进档案中,倾注满怀激情去干。档案工作者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站好最后一班岗”
今年55岁的童跃进,从1986年开始就走上了档案工作岗位,起初在桐乡市档案馆查阅窗口做接待查档工作,1990年调到桐乡市崇福镇人民政府,任专职档案员。
曾在市档案馆工作的她深知档案收集工作的重要。因此,把好材料收集关,成为她着力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崇福镇是一个大镇,部门相当多,材料收集的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她深入各科室、部门,详细了解材料的整体形成情况和需要归档的材料范围。在摸清情况后,及时向有关人员提出档案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并坚持主动上门收集材料。由于许多工作人员经常下基层,在办公室的时间不多,她经常多次上门都找不到人;还有些工作人员不重视这项工作,一味敷衍搪塞。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秉承一股韧劲,锲而不舍地“催要”材料,直到别人受不了她的“烦人”劲儿,配合她做好材料收集工作为止。镇政府的新、老同志无不领教过她的这种工作作风。他们常笑说:“材料早给老童早省事,否则她会一直追着你不放的。”
1997年,由于乡镇区域调整,原虎啸乡、留良乡、上市乡、芝村乡并入了崇福镇。按规定,这几个乡的会计档案也一并移交到了崇福镇综合档案室。其中,有两个乡的会计档案没有规范编号,于是她就逐一进行整改,忙得精疲力竭。同事看她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就劝她说:“这些档案原本不是崇福镇产生的,保持原状放在那里好了,你何苦要自讨苦吃?”可她说:“既然存放到了档案室,那就是我的工作了,看到档案不规范却不整改,我心里不舒服。”当时,由于档案材料非常多,为了按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年度材料整理任务,她总是利用休息日或者晚上时间加班加点工作,还经常把女儿带上,让她帮助做一些琐事。有人劝她说:“这样会影响你女儿学习的。”她却笑着说:“没事,我只在暑假里叫她帮帮忙。”女儿曾开玩笑地问:“妈妈,我有没有报酬啊?”她一本正经地回答:”你是帮妈妈干活,哪有什么报酬?”
二十多年来,她个人和单位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其所在镇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被认定为省一级,并获桐乡市首家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称号。镇所辖的26个村、 3个社区的档案室荣获规范化档案室荣誉称号。
2013年初,领导安排了一个新档案员,准备接她的班。她表示,要在退休前带好新同志。为此,她手把手地开始了“传、帮、带”工作。档案收集、整理、编目、保管、利用等各工作环节一一进行交代和示范,把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和经验一股脑儿地传授给新同志。她说:“即将退休之际,最不能轻松大意,因为面临新、老档案员交替的重要任务。这是我一生热爱的档案事业的最后一班岗,一定要站好!”
“看到查档者满意而归,我感到很充实”
今年55岁的蒋根珍,从2003年起任桐乡市河山镇人民政府专职档案员。她勤于钻研、爱岗敬业、勇于拼搏,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其所在的镇档案室达到省一级目标管理标准,为首批嘉兴市规范化数字档案室之一。个人多次被评为桐乡市档案系统先进个人,镇档案室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2003年,她从计划生育工作岗位转到档案工作岗位时,对新工作一无所知。可她心想:“被认为是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我都做过了,还怕做不好档案工作吗?”凭着一股子知难而上、绝不服输的劲头,她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刚开始的时候,她连打字都不会,更别说使用档案管理软件了,对档案专业知识也很陌生,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山一样的工作压力向她压过来,可她毫不气馁。那时,有人给她出主意说:“你向领导提要求,请一个会电脑的临时工帮忙。按你的年纪学电脑,很难学好。”她回答说:“领导安排我做专职档案员,再请人帮忙实在说不过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哪有学不会的东西?”就这样,她开始了有计划的学习,先从打字学起,白天在办公室学,晚上到家里再练。学习使用档案管理软件时,她把需要操作的步骤一步一步记下来反复琢磨。2011年,面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她从档案扫描、去污、纠偏、合并、挂接等入手,边学边干,刻苦钻研的劲头令同志们十分佩服。有的同事中午休息时间来找她聊天,看到她总在忙,就悄悄地走了,生怕打扰了她。
2012年,在市档案局的指导帮助下,她率先在行政村开展了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她一个村一个村地指导工作,没有丝毫怨言。全身心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其所辖的9个村全部实现了档案信息共享,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查阅档案,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服务。这项工作受到村民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临近退休,她接受采访时说:“档案工作做好了能给查档者实实在在的帮助,每当看到他们满意而归的样子,我心里就感到很充实、很快乐。现在,我就快要退休了,但我要把年度档案做好再办手续。这样,就算给我的档案工作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记者:周峰林 通讯员:李兴祥 钱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