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2.13 来源:巫少飞 元象
11月14日,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影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诗刊》编委黄亚洲作为“最美衢州”采风团团长来到衢州。
文坛“耕牛”
“曾记得烂柯山那棋局如此让人着迷,江郎山那奇峰如此鬼斧神工……”黄亚洲踏上三衢大地才2个小时,口袋中的纸条上,就有了为衢州写下的诗稿。
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黄亚洲是公认的多产作家,《日出东方》、《开天辟地》、《张治中》、《中国亮了》等有影响力的剧本、小说和报告文学都是他的代表作。他先后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纪实文学等500多万字作品。如此海量的创作与他的勤奋相关。
2008年汶川地震,黄亚洲随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去灾区采访了10天。“5·12”地震发生后的第21天,他的个人诗集《中国如此震动》就已定稿,5天后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国内最早的一部抗震救灾主题的个人诗集。
此番到衢,无论是在欢迎晚宴上,还是在义工家园;无论是在孔府后花园,还是在行车途中……黄亚洲总是利用一切零碎时间,掏出纸笔,或低头沉思或奋笔疾书。小西门书店逛出来,黄亚洲告诉笔者,他已创作了《访孔子家庙》、《相遇爱心树》两首诗;晚餐后,黄亚洲又告诉笔者,他创作并修改好的《衢州抒怀》6首诗已在旅馆的商务中心打印。
黄钟大吕
1949年出生的黄亚洲在杭嘉湖水乡工作了20多年,每当有外地作家来,黄亚洲总要带他们到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看看。停泊在南湖上的那艘红船就停在黄亚洲的心中,一个廓清历史云山雾海的伟大构思像“地火”一样翻腾在黄亚洲的脑海中。
1989年3月,黄亚洲选择一个漆黑的夜,把台灯捻得更亮,在重重叠叠的历史资料中,黄亚洲坚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在历史脉搏的律动中触摸中国共产党伟大心脏的跳动。在《开天辟地》中,黄亚洲认真地描绘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讴歌了毛泽东担负天下兴亡的革命精神,高屋建瓴而又大气磅礴。1992年,电影故事片《开天辟地》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小说奖的《日出东方》,无疑是黄亚洲写出的又一部撼魂动魄的史诗性巨著。从历史的维度看,《日出东方》集中叙述了1919年到1928年这十年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斗的历程。但是,小说所辐射出来的审美内涵,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整整一个世纪历史命运的思考。小说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托,通过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潜心研究和艺术重构,展示了20世纪早期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五四运动、中共建党、中共一大、中共南湖特别会议、北伐、秋收起义、朱毛会师……在纵横捭阖的历史语境中,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由诞生到发展的曲折历程。
“两双大手如同山峦相连一样,又紧紧地握在一起。”
“中国革命现在走进了山里。若干年后,待它呼啸出山之时,整个东半球都感觉到了隆隆作响的岩浆。”
读这样的文字,像在倾听一个民族用它的巨大铜铸编钟奏响的黄钟大吕。
黄亚洲在即兴创作
轭行是福
由于文名远播,黄亚洲经常收到各地的邀请。为此,他曾对组织方说过:“稿费高的地方、好的地方不要叫我去。”黄亚洲信奉“轭行是福”。
2005年,黄亚洲“重走长征路”。这一次重走,不光是黄亚洲双脚的丈量,也不光是重新抚摸历史教科书中一个个滚烫的名字,一次次壮丽的战斗,更多的是他心灵的吮吸,是黄亚洲作为一个诗人的感官的一次远征。他诗情汹涌,一边走,一边写,历史的木槌猛然敲击到了现实这面大鼓上,突然之间,訇然有声。后结集出版的《行吟长征路》获中国“鲁迅文学奖”。
2003年的首届“浙江作家节”,其中主要的活动是“走进浙西”大型文学采风,黄亚洲参与了前期的许多踩线、设想、统筹。他打趣道:“以龙游石窟为素材的现场‘作文竞赛’就是我的主意,现在莫言获诺奖,当年莫言在衢州留下的文字当有非常高的价值哦。”由于黄亚洲那次跑上跑下地忙碌,结果腿摔成重伤。虽然那次黄亚洲没“走进浙西”,但此后黄亚洲曾多次来衢。黄亚洲有一次在衢采风,又一次摔倒在江郎山。“我后来是被农民兄弟背下来的。”如今他赋诗道:
它每一处石壁都流水潺潺,如我此刻的热泪盈眶
谢谢你,江郎山
你以一页精致的苔藓为请柬,让我们
朋友一场
不愧是行吟诗人,哪怕受伤,也豪情万丈:“我不是光芒,但光芒从我笔尖流出,这就是一个握笔者最自豪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