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一块镌刻着时任广东右布政使徐霈撰文的《程氏祠堂碑记》石碑从衢州运抵江山,入藏江山市档案馆。
徐霈(约1511—1600),字孔霖,号东溪,江山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先后任两湖监察御史、京都给事中御史、河南学政、广东左布政使。在河南从政时,徐霈与三衢程氏联姻,结为亲家。隆庆六年(1572)二月,徐霈为程氏位于衢州坊门街附近的宗祠撰写《程氏祠堂碑记》。后宗祠被毁,石碑沉入地下。2003年,衢州坊门街重建,位于大南门城墙外的这块程氏祠堂石碑重见天日,被在衢江山籍徐氏宗亲渭福珍藏。
前不久,江山市召开的江山徐氏文化研究座谈会。在会上,徐渭福提供了珍藏徐霈记事碑的信息。在江山徐氏宗亲的引荐下,江山市档案馆及时将徐渭福捐赠的这块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的明代文物运回了江山。
程氏祠堂碑为青石质地,上方为半圆形,下方稍有缺损,碑身长1.22米,宽0.75米,高约0.10米,全文共358字,题刻为小篆体,两旁各有凤凰展趐,正文为楷书行文,周围有图案碑面光滑,文字清晰,记载了三衢程氏自唐宋以来数世子孙的繁衍昌盛和加官进爵,以及嘉靖年间宗祠焚毁重建、置田祭祀的情况。徐霈撰文石碑的入藏,为丰富我市明代文物馆藏和了解徐霈其人提供了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