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1993年5月8日在衢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衢州市计划委员会主任 田清标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 向大会报告199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199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1992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1992年是衢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三月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时机,开拓前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时期,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计划目标大都完成和超额完成。199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5.5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3.04亿元的105.8%,同口径比上年增长7.1%; 工农业总产值85.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80.68亿元的105.8%,比上年增长15.6%; 财政收入3562l万元,完成调整后年度计划35550万元的100.20%, 比上年增长4.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l亿元,完成年度计划l0.62亿元的145.1%,比上年增长62.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294乙元,完成年度计划l9.0l亿元的112%,比上年增长21%; 外贸出口收购总值3595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3250万美元的110.6%,比上年增长14亿 年末总人口232.9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6‰。
1992年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改革进一步深化。 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工业企业两项制度改革试点面进一步扩大,商业‘四放开”改革在半数以上的企业中推开,股份制试点正在积极稳妥地进行,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正在认真地贯彻落实。农村在坚持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实现粮食购销同价,扩大农民种植经营自主权,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长。
各类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迅速发展,全市已有各类市场136个,营业面积达35.91万平方米。 资金、技术、劳务、房地产等要素市场正在兴起。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调整了煤炭、燃料、运输和部分化肥、钢材的价格,基本放开了消费品的价格管理。社会保障、公费医疗、住房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逐步展开。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继续深化: 目前农业生产已全部取消指令性计划;工业生产中指令性计划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不到3%; 商业、物资、外贸和其它领域的指令性计划也大幅度地减少; 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企业和地方的投资决策权明显扩大。这些情况说明, 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体制已经发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变化,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大大增强。
利用外资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按照“东联西拓、 三线推进、市区重点、全面开放”的基本思路,全市狠抓了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落实。 开发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类招商活动活跃,在深圳、杭州、厦门和香港等地举办或参加的经贸洽谈会获得丰硕成果。 到年底止,全市规划建立工业开发区12个,新办“三资”企业68家,项目总投资21002万美元,其中: 协议利用外资6312万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批重点骨干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乌溪江引水工程实现了渠首至龙游梨园段31.5公里通水受益,柯山电站提前建成发电,市区和江山市话程控交换机8000门和4000门已经开通。衢州民航站、长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项目已先后开工建设,江山碗容水库已完成前期工作,衢州至开化地方铁路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并经专家评估论证,进入初步设计阶段,江山至常山的铁路专用线也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取得了新的进展,上下街改造已全面完成,城市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平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注意改善总量平衡。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财政支出基本上保证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金融状况良好,全市199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6077万元, 比年初增加59068万元,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l73564万元,增加33024万元;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2567万元,增加83909万元;货币净回笼71387万元。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6.5%,略高于6%的计划控制目标。科技、教育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科教兴市”战略确立以后,增强了人们的科技意识,加快了科技人才培养, 交流和科技成果向生产部门转化,并广泛开展了科学普及工作。全市共取得主要科技成果92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有了提高。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全市已有85个乡镇(含街道)和132.64万人口的地区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造破旧校舍1z万平方米; 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教育内部管理体制和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新闻、 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学艺术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文化交流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城乡卫生防疫防病工作水平逐年提高,医疗条件也有较大改善。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预定目标,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增加,199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240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l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l2元,基本维持上年水平。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当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农业基础还比较脆弱,农产品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放松农业、 忽视农业的倾向;第三产业发展虽比前几年有所加快,但仍落后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还很低:工业结构虽然有所调整,但成效不够明显,相当一部份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依然不太理想;基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进一步明显,特别是交通、通信方面尤为突出;经济快速增长中,科技进步的作用体现得不够;信贷资金供求缺口大,财政收支平衡困难多;在体制转换中,宏观调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1993年经济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993年是我市争取提前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决定性一年,也是努力争取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建设一个新衢州”这一新的奋斗目标的第一年。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加快发展,为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打下基础。今年,全市经济计划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和市委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和外向型经济,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我市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
1、 国内生产总值52亿元, 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
2、工农业总产值100亿元, 比上年增长17.2%。工业总产值77亿元, 比上年增长l8.4%。农业总产值23亿元, 比上年增长13.2%。
3、财政收入403l0万元, 同口径比上年增长8.79%。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 比上年增长52.5%。
5、出口总额4000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11.3%。
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4.5亿元, 比上年增长15%。
7、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水平上升幅度控制在8%以内。
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2‰以内。
主要任务和措施是:
(一)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加快发展“一优两高”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的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十项重要措施,切实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产量,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必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村科技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抓住放开粮合和其他农产品价格的有利时机,积极把农业和农民引向市场,大力发展优质、 高产高效农业。
第一、全面放开农产品经营,搞活市场流通。要认真组织实施关于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的决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放开蚕茧、棉花的购销和价格,发展各类农产品市场。在放开农产品购销和价格以后,要切实搞好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的供需总星平衡,建立和健全各级粮油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继续实行粮、棉合同定购和“三挂钩”办法,并由实物补贴改为价差补贴, 以哀正补到农民手里。
第二、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努力稳定粮、棉、油、桔等大宗产品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名、特、优、稀产品。全市要着重抓好优质粮油生产,抓好蚕桑、?柑、胡柚、弥猴桃、瘦肉型猪、白毛乌骨鸡、白鹅、食用茵、蔬菜、名茶、笋竹两用林等生产基地建设,努力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要继续抓好三个“60万亩”。开发黄土丘陵,要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 改造中低产田要与调整种植结构相结合;建设吨粮田要讲经济效益,实现吨粮千元。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粮食总产量达到100万吨,棉花3150吨柑桔26万吨,茶叶7500吨,蚕茧3800吨, 肉类75000吨, 淡水鱼9000吨。
第三、继续增加农业的投入, 多渠道、 多层次筹措农业发展资金。要多方筹集资金, 在首先抓好现有水利工程恢复、 维护、 管理的同时,抓好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加快乌引工程配套和碗容水库、长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碧家河、东坑水库等项目的建设进度,不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坚持造地和用地相结合,加强用地计划管理,严格制止各种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二)转换经营机制,加速工业发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小心环节。今年要着重抓好:①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②切实落实《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不折不扣地放权还权于企业;③积极稳妥地推进股份制试点,老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改造为股份制企业,新办企业原则上都要按股份制形式组建,同时大力发展城镇和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企业;④对长期生产、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国有小企业,要大胆地实行承包、租赁、拍卖等;③对产品关联度大的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走联合之路,组建企业集团。 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是改革的关键,要抓住不放,切实抓出成效来。
加快工业发展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 要继续抓好“三个一批”, 即一批骨干企业,一批重点项目,一批名优新产品,使之尽快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 要把工业的发展重点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上来,积极采用新工艺、 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加快老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要大抓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今年全市国有、集体企业技改投入不少于10亿元。各地确定的经济(工业)开发区,要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建设,尽快形成规模, 以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要大力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强化促销工作,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今年全市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要比上年增长1.37亿元,资金利税率达到l5%,库存产品资金压缩15%至20%,亏损额降低1200万元,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88.5%以上。乡镇工业是我市经济的一大支柱,是经济上新台阶的重要增长点。要继续坚持“三为主”和“多轮驱动”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发动千家万户加速发展。今年全市乡镇工业要实现产值36亿元, 比上年增长38%,力争实现35亿元,增长46%。
(三)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必须加快发展。今年要争取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l?2个百分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一要确定发展重点。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特别要重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生产要素市场、旅游、房地产、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和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全社会都来办第三产业。三要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全面推行第三产业的商品化经营,促使第三产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和单位,由福利型、公益型、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 四要充分调动多种经济成份和多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人员、资金和设备向第三产业转移。五要加强第三产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训,特别是加快金融、会计、 审计、法律、信息、咨询等新兴行业人才的培养。
(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合作方式要坚持外资、外贸、外经“三外并举”的方针,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利用外资要在进一步提高项目决策和投资效益的基础上拓宽领域,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吸引外商投资,并按照产业政策正确引导外资投向。在巩固和办好现有“三资”企业的基础上,今年要再新办100家。新办“三资”企业要延伸到乡镇企业、创汇农业,并推出一批发展势头好的企业大胆搞嫁接。对已签约的项目,要注重跟踪落实,狠抓资金到位,抓紧开工建设,确保累计投产l00家,争取早出效益。继续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认真贡彻以质取胜的方针,发展商品进出口贸易。 同时,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创造条件发展境外企业。积极探索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增加非贸易创汇。按照阎浙赣皖毗邻九地市横向经济联合章程和规划,加强四省九方经济区的经济、技术联合和交流,联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
(五)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优先发展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设施,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是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和保持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条件。今年我市计划安排的主要建设项目有:乌溪江引水工程及配套项目,江山碗窖水库、长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衢州民航站、金华??龙游??衢州??江山和衢州??常山??开化两条光缆,江山第二自来水厂,扩建衢化公司氟化工工程;衢州??龙游公路拓宽改造工程、衢州至开化地方铁路、江山至常山铁路专用线、衢州市区中立交桥、沙(埠)航(埠)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上述项目,在建的要抓紧施工进度,未开工的要抓紧筹建,争取早日开工。
建设重点项目,最重要的是落实资金,确保投入。 因此,建设单位和金融部门,要面向社会、面向省外和境外,广辟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并坚持投向服从重点,集中财力物力,办成几件大事。一是重点建设投资中,各方面资金要按计划及时到位;二是继续调整和放开部份基础设施收费和基础产品价格,增强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各项建设基金制度和集资政策,并保证筹集的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扩大重大项目利用外资和国内联合投资的渠道;五是积极探索重大项目的股份制试点,经过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进行股权筹资,扩大债券发行,增加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六是在重大项目和新开工项目中全面推行业主责任制和投资包干制,普遍实行招标、投标办法,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建设资金运营效益的提高。
(六)推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更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衢州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兴农,要积权推进农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品质的优良化,并围绕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继续组织实施好“丰收”、“星火”、 “燎原”计划,大力推广农村适用先进技术。要进一步建设好农村技术队伍,不断完善县乡村户科技推广网络。科技兴工,要认真落实各项鼓励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的政策,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和企业技术改造,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协作和联合攻关,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 吸收和创新,促进产品深度开发和系列技术发展, 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振兴衢州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各级政府要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全社会要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和深化各种改革,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全市计划在101个乡镇(含街道)、164.93万人口的地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比上年扩大l6个乡镇、32.29万人口的地区。妥善解决中小学入学高峰的矛盾。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各类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励自学成才。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优化教育结构,鼓励多渠道、 多形式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
(七)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继续开展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继续抓好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文明建设活动,力争把衡州建成教育发达、文化繁荣、风气良好、蓬勃向上的文明城市。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搞好基层服务网络的建设,确保人口增长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新闻出版、广播、 电视等方面工作, 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提高报纸、广播、 电视、书刊的质量,体现地方特色。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继续发展和繁荣各项文化事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健康、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认真抓好本市各项体育运动的组织和训练工作,重视发展青少年体育,进一步提高衡州体育运动水平。依法搞好环境保护,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物价总水平的监测和调控,继续抓好“菜蓝子”工程,丰富市场商品供应,使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新的提局。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已经为经济迈上新台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八五”后三年和整个别年代,加快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温和挑战。按照党的十四大和市委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我们还向这次大会提交了建议调整衢州市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的书面报告,请代表们一并审议。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遵循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依靠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真抓实于,就一定能完成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任务,为经济迈上新台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