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衢州市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七日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七五”计划(草案)已送交各位代表,请一并审议。
    一、  “六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一九八五年五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华地区,建立省辖衢州市,实行了市管县体制。  “六五”期间,我市各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原金华地委的领导下,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一九八O年到一九八五年,全市社会总产值由十四亿四千三百万元增加到二十八亿七千四百万元,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八;工农业总产值由十二亿四千八百万元增加到二十亿二千一百万元,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点一;国民收入由七亿五千八百万元增加到十四亿七千万元,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二;人均国民收入由三百六十元增加到六百六十五元,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一;财政收入由一亿二千八百七十万元增加到一亿九千六百五十万元,平均每年增长万分之八点八三。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局面,而且发展的速度后期高与前期。
    农业生产有了新的的突破。一九八五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达到八亿七千五百万元,比一九八O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九点三,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八点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从一九八O年到一九八五年,粮食由八十四万三千九百吨增加到一百零九万吨,增长百分之二十九点一;棉花由三千七百八十五吨增加到四千四百五十一吨,增长百分之十七点六;油菜籽由一万七千四百八十四吨增加到二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吨,增长百分之四十八点四;柑桔由五千二百六十吨增加到四万七千五百六十七吨,增长了八倍;茶叶由四千九百二十吨增加到五千六百九十一吨;蚕茧由九百六十四吨增加到二千一百九十七吨;生猪出栏数由九十六万七千头增加到一百零一万一千头;淡水鱼由一千八百吨增加到四千四百九十吨;林木蓄积量已突破八百万立方米,比一九八O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六。乡镇工业产值由七十五百万元上升到二亿五千二百万元,五年增加了两倍多。农村经济开始由单一的农业转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轨道。
    工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市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一九八五年达到十一亿四千六百万元,比一九八O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三点二,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一点六。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多数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指标。从一九八O年到一九八五年,发电量由九亿二千七百万度增加到十二亿一千四百万度;水泥由六十万三千九百吨增加到一百二十八万六千四百吨;机制纸、化肥、农药、纱;布、丝等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交通邮电事业也有新的发展。一九八五年,全市地方交通部门水陆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一亿八千一百五十八万吨公里,比一九八O年增加一倍多。邮电业务总量达到六百三十八万九千元,比一九八O年增加二倍。在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一九八五年比一九八O年提高百分之二十四点四;预算内工业企业每百元产值实现利税比一九八O年增长百分之十五点五。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得到加强。  “六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八亿一千二百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四亿四千二百万元,新增固定资产三亿五千一百万元,建成投产项目六百三十七个。五年内,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一万二千七百五十千瓦、水泥生产能力二十八万八千吨、棉纺生产能力一万五千纱绽、啤酒生产能力一万五千吨;公路通车里程四百十三公里。现有企业更新改造的步伐加快,一些行业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城市供水、排水、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有了改善。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六五”期间共取得科研成果四百二十项,其中获国家和省级奖励七十六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群众性技术革新的开展,促进了生产建设的发展。中等教育结构进行了初步调整,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初等教育已基本普及,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由一九八O年的三千八百三十一所增加到一九八五年的四千九百四十三所,在校学生由四十二万五千九百人增加到四十四万三千四百人。学校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广播、电视、电影、新闻、文物保护、图书发行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开展。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地方病防治工作有新的进展。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由一九八O年的千分之六点二六下降到一九八五年的千分之五点六一。
    内外贸易购销两旺。一九八五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七亿一千四百万元,比一九八O年增长百分之十五点五。国营商业、供销社系统农副产品采购总值达到三亿一千八百万元,比一九八O年增长百分之五十点四;外贸收购总值达到五千七百八十四万元,比?九八O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五点七。
    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根据抽样调查,一九八五年我市农民平均纯收入为四百五十一元,比一九八O年的一百七十二元增长百分之一百六十。职工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为七百三十元,比一九八O年的三百七十元增长百分之九十七点三。就业人员增加,五年内共安置城镇待业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二万四千八百六十六人。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吃、穿、用向高档方面发展。居住条件有了改善;五年合计,全市城镇住宅竣工面积达一百十一万七千平方米,农村新建住房六百四十五万平方米。储蓄大幅度增加,全市一九八五年城乡居民储蓄达到二亿四千九百万元,比一九八O年末增长三倍多。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健全。基层政权建设有了加强。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严重经济犯罪话动的斗争深入开展,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五年来,其他各条战线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与驻衢部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各部、省属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界人士、各级干部、驻衢部队广大指战员和关心支持我市建设的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在外地工作的衢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五”期间,我市各级政府在抓好“两个文明”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转移工作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各级政府在党委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三十全会的这一战略决策,从上到下认真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坚决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为工作重点的转移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从“六五”开始,各级领导的主要精力真正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先后抓了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保证重点建设;抓了加快发展农业、轻工业,调整重工业服务方向;抓了端正各行各业的业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服务于四化建设这个中心;抓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并由注重产值、产量转向抓品种、质量;抓了宏观管理,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把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五年的实践说明,转移工作重点首先是指导思想的转变,就是一心一意搞四化建设,不因其他事情干扰而动摇决心。领导精力的集中,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因任何情况而分散精力。同时,相应地改进工作方法,根据职责分工,实行经济工作责任制,不因事务繁多而放松重点,从而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保证了“六五”计划的完成。
    (二)坚持进行体制改革。  “六五”时期,各级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逐步开展了各项改革。首先从农业改革突破,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各种新的经济联合体,不失时机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开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在农村改革的基础上,各地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搞活企业,同时进行流通体制等;系列改革,逐步理顺企业内外部的经济关系;价格改革顺利出台,工资改革迈出重要十步;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正在逐步深入。改革有力地推动我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具体形式;既要坚持总的原则,又要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搞好改革配套工作;既要有积极探索精神,又要有慎重稳妥的方法和实施步骤,考虑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六五”期间,各地都十分注意从当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改革和开放促进改造和开发,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在农村,各地在保证粮食生产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利用“四荒”为重点狠抓开发性生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据各县统计,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已由九八O年的百分之六十一点二,下降到一九八五年的百分之五十三点二;林、牧、副、渔的比重由百分之三十八点八,提高到百分之四十六点八,近几年来,各地还注意发挥农林产品、矿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翻番的战略重点来抓,做到“五个轮子”一起转,使全市乡镇企业产值在“六五”期间增加了二倍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各地针对工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重视技术引进,加强设备、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改造,改进经营管理,努力提高轻纺、食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统促进丁当前生产的发展,又为今后我市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后劲。实践告诉我们,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走符合本市情况的经济发展路子,这是加速开发浙西,振兴衢州经济的关键所在。
  (四)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几年来,各地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重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围绕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这个中心,努力探亲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办法,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发扬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各地还通过军民共建文明单位、邀请前线英模和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宣讲事迹等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促进了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状况的进一步好转。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既要看到经济手段、行政措施的效果。又要看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统要看到物质文明伪有形表现,又要看到精神文明的无形力量,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付担子一起挑,两个成果一起要。
   “六五”期间,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与上级的期望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在前进中还有许多困难和不足之处。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有些政策措施不够配套,改革的进展也不平衡,宏观控制手段不够完善,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仍较突出,资金、能源、原材料供应不足;在工农业生产方面,工业结构不约合理,一些企业素质不高,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消化能力不法,产品质量低,消耗高,经济效益不理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局部地区有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部分山区、老区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在城市建设方面,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差,住房比较紧,环境污染严重,文化设施不足,欠帐较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新的不正之风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  “七五”时期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我市的“七五”计划,是根据全国、全省“七五”计划精神和市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的。
    “七五”时期,是我市升为省辖市后的第一个五年。,认真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加快开发浙西资源,振兴衢州经济,胜利实现本世纪末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市人民政府提出;我市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O年的基本任务是:
    第一,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从衢州的实际出发,使改革与建设互相适应,互相促进,力争在五年或稍长一些时间内基本奠定新型经济体制的基础。
    第二,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组织生产和建设,坚持走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结构,加强重点建设,努力争取有一个持续的较快的增长速度,为九十年代经济振兴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
    第三,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加快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使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
    第四,在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使多数人民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并抓紧解决好少数贫困地方群众温饱问题。
    第五,在抓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激发起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现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的根本好转。
    综合上述任务,我市“七五”计划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一九九O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按照一九八O年不变价格计算)达到三十六亿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七。其中,农业总产值(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十三亿元,增长百分之四十七;工业总产值二十三亿元,增长百分之一百零一。社会总产值(按照一九八五年价格计算)达到五十一亿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国民收入二十六亿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七,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千一百二十元。财政收入三亿一千六百万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一;财政支出一亿七千六百万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一。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十二亿六千万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百分之七十六;外贸收购总值一亿五千万元,增长一点六陪。
    为了保证“七五”计划的实现,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一)注重经济效益,调整投资结构,促进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经过综合平衡,“七五”期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八(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五。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五。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速度的安排,农业略低于“六五”实际达到的水平,主要是考虑到今后农业的发展,除继续依靠政策以外,将越来越多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这些都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工业速度的安排比“六五”实际水平有较大提高,这不仅考虑到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具备很多有利的条件和潜力。社会总产植的增长速度安排略高;些,主要考虑到第三产业要有更快的发展。根据财政收入要与生产发展相应增长的要求,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安排也高于“六五”实际达到的水平。上述经济增长速度,我们认为是恰当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投资规模与结构直接关系到“七五”期间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也关系到九十年代以至更长时期经济发展的后续能力。在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时,我们虽然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但由于“七五”期间我省的建设重点放在沿海港口城市,国家没有在我市安排重点项目。因此,我们对投资计划的安排必须做到:第一,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计划安排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合计十一亿零二百万元,比 “六五”期间增长百分之一百二十。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三亿六千万元,比“六五”期间增长百分之六十二点二。这样的规模,大体上能够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第二,必须确保重点建设。 “七五”期间,列入计划的生产性基建项目六十八项,技术改造项目一百项。这些项目,对于保证我市经济协调发展和增添后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精心组织施工,保证质量,如期完成。第三,必须调整轻重工业的投资结构,优先考虑和保证投入少、工期短、见效快以及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能出口创汇的项目。要正确处理非生产性建设和生产性建设的关系,适当压缩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增加技术改造投资, “七五”期间初步安排全民所有制单位更新改造投资四亿二千四百万元,占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四十八点二,比“六五”期间增长百分之一百一十五。
    (二)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总的目标是要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多种产业互相结合,协调发展的新的综合性体系,使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种植业中,要十分重视抓好粮食生产,在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要从政策上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粮食生产。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规,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严禁乱占滥用耕地。  “七五”计划草案确定,一九九O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一百一十七万五千吨,比一九八五年增长百分之七点八,粮食播种面积要求每年稳定在三百万亩的水平上,年人均占有粮食保持五百公斤左右,要加快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的发展,提高它们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 要向现有的二百多万亩荒山、荒丘、荒滩、荒水进军,开发:“四荒”资源,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根据我市资源优势和已有基础,重点要加快建设以柑桔为主的果品生产基地;以蚕桑为主,棉、麻并举的轻纺原料基地;以用护林为主的林业生产基地;以猴头菇、香菇、木军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瘦肉型猪为主的畜牧生产基地和毛竹;茶叶、油料生产基地。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七
五”时期,我市乡镇企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到一九九O年,乡镇工业总产值要达到七亿六千万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二倍,力争达到十亿元。乡镇企业的发展,要继续走区、乡、村、户、联户层层办企业的路子,并注意整顿提高和发展现有企业。要把重点放在农副产品加工、建筑材料、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上,努力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或数品。同时,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开拓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市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
    为了巩固农业这个基础,各级政府都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办法,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管理,继续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七五”期间,要完成铜山源水库和千家排;??红旗岗水库灌区配套,并争取建设铜山源水库保坝工程和乌溪江东干渠等重点工程。加快改造中低产田,积极造田造地,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必要的劳动积累制度,互助互利,协作兴办农田水利,建设公用设施。
    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对现有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抓好“星火计划”的实施,上好一批“短、平、快”项目,使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尽快在农村开花结果。
  (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积极调整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加快工业发展步伐
    大力发展轻纺和食品工业。今后五年,要求轻工业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八点六,快于重工业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四的速度。到一九九O年,轻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由一九八五年的百分之三十九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五以上。纺织工业要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抓好衢州棉纺厂二期工程和一千五百吨锦纶抽丝联营项目的建设以及后续产品的开发,积极争取建设毛纺厂等项目,不断提高棉纱、锦纶丝、蚕丝的消化能力,逐步形成棉、毛、丝、麻、化纤、纺、织、漂、印、染系列生产。食品工业重点发展以柑桔为主的果品加工、罐头食品、饮料酒和肉类加工以及乳品加工。造纸、皮革、塑料、服装、包装等行业,也要有较大发展。要大力增加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发展新品种、新花色和出口创汇产品,努大创名牌,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扩大市场覆盖面。
    继续发展化学工业和建材工业。要抓紧衢州化学工业公司己内酰胺续建工程和氟化工工程的建设,搞好现有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利用基础化工原料,发展后续加工产品,特别在发展精细化工方面要有所进展。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日用化学工业,增加复合化肥生产;开发高效低毒农药,为农业生产服务。建材工业,重点抓好江山水泥厂四号窑新建等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项目。有计划地改造小水泥厂。要增加优质水泥的产量比重,积极发展水泥制品生产,提高水泥消化能力。到一九九O年,全市水泥产量要求达到一百八十万吨。要努力增产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搞好大理石的开发利用,尽早建成衢县大理石厂。
    进一步壮大机电工业。要通过技术改造,上质量、上品种,扩大适销产品批量,积极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开化硅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日。有的硅生产基础,积极发展硅系列产品生产。                                      
    (四)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经营合理,提高企业素质
    加强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是“七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项战略任务。各个行业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规划,确定正确的技术发展方向。技术改造的重点是化工、建材、机械、造纸、纺织以及其它行业中的骨干企业。技术改造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降低消耗为小心,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二是要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破除“大而全”、  “小而全”的传统观念,实行专业化协作;三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适用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四是抓紧改造和淘汰耗能高、质量低、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及落后的工艺和设备。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市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主要性能,达到国内或者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要十分重视加法企业的经营管理,把它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切实抓好。企业和主管部门都要根据国家提出的三级企业标准,抓紧制订上等级、创先进的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的保证体系和奖惩办法。搞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特别要提高于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观代化管理水平,并通过考察任命、民主选举、推荐、招聘等形式,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市的企业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五)加强能源、交通和邮电通讯建设,保证生产建设顺利进行
    能源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七五”时期能源供需矛盾仍将十分突出。解决能源不足,一要开源,二要节流。重点要抓好电力生产和建设。衢州闹桥电站和开化齐溪电站要尽快建成发电;衢州化学工业公司热电厂锅炉要抓紧技术改造,增加发电量;要充分发挥现有小水电的作用,积极鼓励乡村集体和工矿企业集资办电。有条件的厂矿企业,要利用余热发电。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电力不足的矛盾,到一九九O年,全市发电量要由现在的十二亿一千万度增加到十五亿度。同时,要加强输电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搞好电网调度,提高供电能力。要积极生产地产煤,利用丰富的石煤资源,发展石煤综合利用。还要加强能源管理;抓好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贯彻“以改造为主,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国家、集体一起上,加快公路改造和建设。“七五”前两年,要重点建设好龙游至诸葛、衢州至江山、常山至玉山三条水泥公路;争取建设常山至江山、衢州至上方两条水泥公路。同时,要相应改造和建设一部分客货车站。加强航道管理,发展内河航运。抓紧对衢江水系的综合考察研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开发衢江水系的支持。积极发展邮电通讯事业,重点是增加市、县电话装机,扩大长途通讯、邮政综合处理和邮运能力,加快电信邮件的传递速度,提高社会服务效益。
    (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商品流通和社会服务
    “七五”期间,要把发展第三产业当作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一项重大措施抓紧抓好。从我市实际出发,今后若干年内,重点是发展商业、交通和其他与人民生治相关的服务业。还要发展与现代经济生活相关联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等行业。同时要尽可能吸收新的经济技术成果,发展二些新兴的第三产业部门。
    要十分重视流通领域的工作,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进一步理顺批发商品体系,办好各类贸易中心、专业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建成市商业、供销两座贸易大楼和开化贸易中心大楼。要鼓励集体商业,合作商业和个体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并存,少环节、开放式的城乡商品流通网络。要充分利用四省通衢的交通地理优势,在邻近三省设立窗口,开拓市场,扩大贸易往来。要加强商品供求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市场预测工作,更好地指导生产、流通和消费。加强市场管理,维护更好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要认真组织好蔬菜、副食品供应,努力开辟和扩大各种人民生活必须的服务行业,如理发、浴池、修理、饮食、旅馆等,方便城乡人民生活。
    旅游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我市有南宗孔庙、烂柯山,合利塔,以及白云山、仙霞关、江郎山、十八洞、卧佛山等名胜古迹,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更好条件。 “七五”期间,要把振兴旅游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搞好旅游点的规划和保护,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抓紧修葺孔庙和烂柯山等旅游点,发展旅游事业。
    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在价格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等方面,区别不同情况给予优惠。各级、各部门都要关心、帮助和支持第三产业,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
 (七)加强城乡建设,改善环境条件
    城市建设要坚持有步骤地改造老城和积极建设新区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搞好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七五”期间,城市要以加快住宅建设,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五年内新建城镇住宅一百五十万平方米。要继续改善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和排污排水条件,增加商业服务网点、公共卫生和文化娱乐设施;搞好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有较大增加。“七五”期间,各县县城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龙游县城的灵山江防洪堤、鸡鸣公园、常山县城小南门道路拓宽;江山须江公园、解放路拓宽和中山路、中山中路的改造;开化县城道路改造以及龙游、常山、开化、江山县城台来水厂的扩建等。市区重点抓好续建火车站广场二期工程、衢江路、拓宽上下街,新建铁路立交桥、儿童公园、北门停车场、市区环卫基地,着手建设市第二自来水厂。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治理脏、乱、差,整顿和美化市容市貌,努力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市、县城市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
    村镇建设要围绕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要求,按照有利生产、促进流通、方便生活的原则,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认真制订、完善和实施村镇建设规划。“七五”期间,应优先解决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饮水、照明、文化、娱乐、环境卫生、交通道路、农贸集市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重视商业网点建设,合理安排乡镇居民点的布局,逐步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的农村集镇,使其成为周围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促进城乡经济的联合和交融。在城乡建设中,要严格控制和节约用地,尽量做到不占或少占耕地。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制止对自然环境的被坏,积极治理污染,特别是要加强对衢江水系污染的治理。要防止和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改善城乡、环境状况,努力做到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八)把科技进步和智力开发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振兴衢州经济,科技要走在前面。“七五”期间,科技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组织好科技攻关,力争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应用。要坚持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提倡多渠道办科研。发挥各级科协和各类学会协会的作用,以科协和所属各类协会为中心,建立适合我市特点的情报信息网络;加快情报的传递和科技成果的交流。为保证科技工作的开展,要逐年增加科技经费,  “七五”期间,用于科技事业的经费比“六五”期间增加百分之四十。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重视智力投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积极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九八六年,全市要实现基本普及初等教育。一九九O年,要在城市和郊区普及初中教育,在多数农村开始实行普及初中教育。同时,要加强幼儿教育,大力发展中等专业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筹办工业、卫生、商业、供销四所中等专业学校,卫生学校今年开始招生。一九九O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枝学生要达到四千五百人。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争取五年内培器具有专科以上水平的专门人才七千人,比“六五”期间增长十三倍。要逐年增加教育投资,“七五”期间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市、县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要比“六五”期间增长百分之八十左右,各乡财政用于教育的资金也要逐年有所增加。农村开征的教育事业附加费要保证全部用于基础教有。要认真办好师范,加强教师培训,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素质。
    要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尽可能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问题,解除后顾之忧;  对有创造、有贡献的知识分子,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做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九)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七五”期间,要继续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往,发展对外贸易,到一九九O年,全市外贸收购总值达到一亿五千万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一点六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一。在外贸出口中,一是要坚持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努力做到质量稳定,服务周到,讲究信誉,增强竞争能力,开拓新的外贸渠道;二是要努力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逐步做到由出口原料性的初级产品为主转向出口制成品为主,由出口粗加工制成品为主转向出口精加工制成品为主,在继续增加农副土特产品、化工产品、医药保健品出口的同时,逐步增加轻工业品和食品的出口;三是加快建立和发展一批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的出口商品基地和出口专业厂(车间),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出口生产体系;四是对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继续实行鼓励政策和措施,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十)在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继续改善人民生活
    “七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百分之七到八,城镇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每年增长百分之五。人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要与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皖不能片面强调生产建设,忽视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能不顾发展生产,只强调多分配,在衣、食、用、住、行方面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目前我们的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还不发达,各方面都还有困难,应继续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防止在工资福利上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
    要根据“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广开就业门路,继续做好城镇待业青年的安置工作。五年内全市安排城镇就业人员二万四千人,使应该就业的待业青年都得到妥善的安置。要坚持“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积极做好待业人员就业前的培训工作。要加强劳动保护,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安全生产。
    要积极发展文学艺术、电影、电视、广播、体育、卫生、新闻、图书等各种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七五”期间,以南宗孔庙为基础修建衢州博物馆,并筹建市图书馆。到一九九0年,全市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广播混合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医疗卫生工作要继续贯彻城乡兼顾、中西医结合和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群众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加强各级医院、医疗机构和设施的建设,五年内医院病床增加一千五百张,同时,新建市传染病医院、开化中医院,积极筹建市中医院、精神病医院和常山县中医院。到一九九O年,要使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农村人口饮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增加和改善体育设施。“七五”期间,争取建设市和龙游县四百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以及江山体育馆。
    进一步做好优抚、救济工作,办好各种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
    “七五”期间,全市处于婚育高举时期,必须继续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今后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九点三以内,到一九九O年,全市总人口不超过二百三十万二千人。
    三、继续深入进行各项体制改革
    实现我市“七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继续深入系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经济关系,逐步实现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使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上新的运行轨道。根据中央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  “七五”期间的各项改革,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农村的改革,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山林、多年生经济作物和水面的承包责任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根据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的原则,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农业和乡镇工业、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把“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农村商品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要充分运用农业区划成果,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各有重点的农副产品基地和专业化生产群体,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粮食由统派购改为合同定购,现在只是开始走上轨道,要继续改进和完善,同时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把生猪和其他大宗农副产品纳入经济合同范围,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更好地符合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在坚持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长期不变的前提下,从搞好服务入手,进一步健全原有的地区性合作组织,把一家一户办不好或不好办的事认真抓起来;要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产品或行业兴办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组织,使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要根据各地实际,提倡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联合体、专业户的发展。农村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要加快步伐,不断开拓各种农村专业市场,从各大面解决流通不畅、买难卖难的问题。供销社的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通过学习和推广富阳县供销社改革的经验,实行开放式经营,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联营和代购代销业务,为农村商品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同时,要大力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强自身的支农实力,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集体商业组织和综合服务组织。
    城市的改革,我们要继续以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为中心环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搞活企业的各项规定,继续简政放权,加强和改善间接控制,切实减轻企业的不合理负担,有步骤地调减大中型企业的调节税,增提折旧基金,增强企业自我改造、台我发展的能力。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要继续推行“一包三改”责任制。国营小型企业要通过承包、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不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要不断完善各种形式的内部经济责任制,推广在实践中已见成效的经营管理经验,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关系,更好地确定企业内部的分配形式。要继续推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贵任制,使厂长的责、权、利同他任期内最终要实现的各项指标结合起来。要完善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要制订和完善节能降耗的改革措施与奖惩办法,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内部的消化、承受能力。通过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理顺大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全民企业与集体企业、城市企业与乡镇企业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的组织程度和配套能力。各企业和主管部门都要根据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上等级,创先进,全面提高素质”的要求,在计划、质量、设备、技术改造、经济核算、劳动工资等方面,实行全面的目标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对长期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要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进行改组和关停并转。
    要继续深入流通领域的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提倡多渠道的直线流通,减少中间环节,逐步发展跨地区、跨部门的工商结合、农商结合和农工商结合的新型商业形式。在发展消费品市场的同时,扩大生产资料市场,进一步沟通城乡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国营商业、物资部门和供销社要继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吞吐调剂,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平抑市场物价。同时,要大力加强地方产品的宣传和推销,代购原料,开拓市场,为地方工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有步骤地开辟和建立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巩固和发展建筑市场,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适应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关键在于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的改革。在改革价格的过程中,继续坚持稳步前进、放调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采取切实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时基本稳定。                                  
    宏观管理和微观搞活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缺一不可。我们要继续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的措施,不断完善各种经济调节手段,综合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利率和工商行政管理、审计、标准计量等经济杠杆,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的运行。在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的同时;要进一步把微观经济搞活,运用上级已经下放的权力,大力发庭横向联合,积极参与竞争;深化企业内部的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并注意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自觉服从宏观管理,使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更好地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
    为了适应管理职能的变化,要调整和改革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充实和加强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和检查监督机构,适当精简和合并专业性经济管理部门,使之从具体管理直属企业的生产经营转向搞好全行业管理。
    要重视经济法规、经济司法工作,运用法律手段把更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存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保证各种经济活动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加强横向经济联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联合不仅可以出效益,出生产力,而且对城乡改革也有重大意义。  “七五”期间,我们要在生产领域的联合、生产与科研、教育之间的联合、生产与流通之间的联合等方面,开创新的局面。要发挥我市资源和地理条件的优势,积极发展跨地区、跨部门的商品流通和经济技术协作,加速资源开发和商品生产的发展。要本着自愿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提倡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优质名牌产品为龙头,促进人才、资金、原料、技术、商品购销等方面的联合和交流,逐步发展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和企业辜体,形成综合经济优势。特别是城市工业要有计划地向乡镇工业扩散产品,输送技术和人才,积极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要从资金、税收、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制订政策措施,鼓励联合,并在法律上保护联合。
  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要同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科研、教育要面向“七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央两个《决定》的精神,把各项改革深入下去;要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发挥科技市场的作用,通过有偿转让和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吸收和开发新技术的能力,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要健全科研机构的管理,继续改革拨款制度,对外实行有偿合同制,对内实行科研承包责任制,增强科研单位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改革职称评定制度,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要发动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开拓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实行多层次办学,加快人才培养。对普通教育继续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进一步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抓好成人教育。要继续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文化、卫生、新闻、体育等方面的改革,要在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引向深入。
    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复杂。在改革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工作上也难免出现某些失误,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正确对待前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遇到矛盾就对改革产生怀疑,更不能走回头路。“七五”期间,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改革的方向、原则和部署,紧紧依靠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探亲,勇于实践,把各项改革全面推向前进。今年主要是对现有的改革措施加以巩固、消化、补充、改善,存利除弊,解决突出的问题,使改革发挥出更好的效益,同时搞好调查研究,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为今后改革迈出更大的步伐作好准备。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赵紫阳总理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我们既定的长期战略方针。”“七五”计划分包含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它们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如果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不但要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同时还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从各个方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保证“七五”计划的顺利实现。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按照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我们要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坚持不懈地进行四项基本原则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大力宣传和学习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事迹,深入进行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针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深入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当前,要着重抓好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文件的学习和宣传,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实现“七五”计划和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本世纪末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要继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献身四化、励志图强、振兴中华的革命精神,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抵御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侵蚀的能力,反对“一切向钱看”、损公肥私的思想和行为,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的、健康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使新的一代健康成长。要深入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做到主动热情,礼貌待人,  尊老扶幼,助人为乐,维护公共卫生,遵守交通规则;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整洁、安定、繁荣的文明城市。
    发展教育、文化、新闻、卫生、体育等事业,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条件。要端正思想、文化、宣传战线的指导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教育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要进一步加强文学、艺术、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方面的工作,充实宣传内容,提高宣传质量,努力创作出更多的积极反映改革、反映四化建设、反映人民革众创造性劳动、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要加法宣传纪律,坚决抵制腐蚀人们灵魂和毒害青少年心灵的文艺作品,清除精神鸦片的污染,反对资产阶级合由化倾向。要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在各级比赛中创造更好的成绩。
    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社会注意民主和社会注意法制的认识,做到“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在今后五年内,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公民中系统地普及法律常识,引导大家学法、知法、守法;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今年是五年普法教育的第二年,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抓落实、干实事,认真开好这个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制止和取缔一切败坏社会风气的丑恶现象,进一步落实治安责任制,教育、挽救、改造轻微违法犯罪分子,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政法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战斗力,实现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保卫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坚决纠正不正之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市各级政府机关的广大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生流是好的。但是,有些地方和单位农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官僚主义严重,失职渎职;有的违反规定,经商牟利,有的假借各种理由,利用公款游山玩水;有的甚至贪污盗窃、行贿受贿,走上了严重犯罪的道路。这些现象,既损害了政府机关的威信,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坚决纠正。纠正不正之风,一要坚决,二要持久。各级政府尤其是市人民政府和市级机关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以合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在纠正不正之风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划清界限,既要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打击,敢于碰硬,决不手软,又要注意保护干部、群众改革和搞活经济的积极性,使他们勇于负责,大胆开展工作。
    在“七五”期间,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和复退转业军人的安置工作,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搞好民兵组织、训练、装备的改革调整工作。要认真做好外事、侨务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落实华侨、侨眷和去台人员家属的政策,加强海外联谊活动,以推动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大业。各位代表:
    “七五”计划的蓝图变为现实,将使我市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到一九九O年或稍后一些时间,我市将逐步成为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化工、建材基地和初具规模的轻纺、食品、机械工业基地,成为我省联结闽、赣、皖三省边界的交通枢纽和商品交流中心,成为经济比较繁荣、生活较为富裕、社会文明安定的新衢州。
    为了胜利实现“七五”计划,我们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切实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开创“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认真刻苦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示,努力掌握理论武器,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要结合工作实践,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法规,增强贯彻执行政策和法律的自觉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努力学习钻研现代化科技文化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其它必要的专业知识,学会按经济规律办事,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职责。             
    各级政府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实现政府机关管理职能的转变,把政府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各级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要从直接组织商品生产和调配转到抓行业的规划、 协调、监督、服务上来,从土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到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上来,并且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年初中央召开的中央机关干部大会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85)57号文件的精神,切实整顿机关作风,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廉洁、文明、创新、实干、高效”,改变遇事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现象。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层层负责,敢管敢抓。对积极工作,廉洁奉公,成绩卓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一贯不负责任,工作疲杳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失职和违法乱纪的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做到激汝扬清,扶正祛邪;要下决心转变作风,克服“文山会海”,深入实际,实行面对面的领导。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各级政府在扎实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抓住几件群众最关心、对全局影响最大的事情,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使人耳目一新,给群众带来实惠和鼓舞。
    要适应市管县的新体制,重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和我市的实际,我们一是要面向全市,立足本级,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市本级各方面的工作搞上去,不断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和组织、协调各种经济活动的能力;二是要从加速开发浙西经济的战略设想和“七五”计划出发,总揽经济全局,通盘考虑城乡两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合理配置和组织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市、县的共同繁荣;三是要本着“领导就是服务,服务就是解决问题”  的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尽心尽力为各县(区)、为基层、为群众搞好各项服务工作,扎扎实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加快开发浙西,振兴衢州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做人民的公仆,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和决定,自觉地接受他们的检查监督,主动汇报工作,及时办理好人民代丧的议案、建议、经常听取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批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各位代表:
当前我市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是令人鼓舞的,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胜利完成“七五”计划,这是全市二百二十万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现在,实施“七五”计划的战鼓已经擂响,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驻衢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愚公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以必胜的信心,求实的作风,高效的工作,为胜利实现第七个五年计划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