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衢州市委员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

为胜利迈向21世纪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衢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沈雷

(1996年4月6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衢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刻召开的,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为指导,回顾总结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讨论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措施,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衢州市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谱写衢州走向新世纪的宏伟篇章。

现在,我代表中共衢州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胜利前进的5年

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我市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5年。5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团结一致,艰苦创业,积极探索适合衢州实际情况的改革和发展路子,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5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2.1%,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增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全市工业总值(90年不变价)167.56亿元,五年平均递增31.4%。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度增长,1995年达48.9l亿元,五年平均递增31.6%,财政收入稳步增加,1995年达6.08亿元,年均递增12%。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农村,稳定并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股份合作制,积极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步伐加快,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发生较大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各项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体制改革,进行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制度等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逐步发展。1995年全市外贸收购总值达到4.26亿元,五年平均递增22.6%。三资企业稳步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逐步扩大,到1995年底,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76万美元,累计开工投产三资企业202家。市和衢县沈家、江山城南三个省级开发区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乌引工程、江山碗窑水库、常山长风水利水电枢纽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衢州民航站的建成与通航,浙赣复线全线贯通,衢龙公路改建和市区中立交桥工程的完成,使我市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邮电、通信发展迅速,实现了电话程控化,传输光缆化,建成了衢州市本地电话网和移动通信网,电话号码升7位。实现村村通电,一批电力、电网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保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衢州市区面积已达19平方公里,古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市区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达5393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896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比1990年增长76.4%和23.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去年末达44.68亿元,比1990年末增长319.2%。市区和乡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14.54平方米和28.4平方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山区和贫困乡村进行重点扶持,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绝大多数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稳步向小康迈进。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五年来,全市通过市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279项;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分别达到4项、114项和287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424个。全市已在占总人口98.87%的地区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青壮年非盲率达96.5%,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已超过普通高中。文化、卫生、体育、新闻、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事业蓬勃发展,一批社会事业重点建设工程相继建成使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群众性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不断深入,人民武装、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军政、军民团结更加紧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大了执法和工作监督力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群团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广泛开展普法教育,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其他专项斗争,促进了社会政治稳定。

??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组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广大党员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增强党委班子内部团结,有效地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统揽全局的能力。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下派、外派、轮岗、交流等方式,使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着力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发展新党员,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加大党员廉政建设力度,认真开展反腐败斗争,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同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我们所取得成绩,都是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同心同德、携手合作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驻衢部队、武警部队和中央部属、省属在衢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离退休老同志和衢州籍在外地工作同志热情帮助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所有为衢州繁荣、进步、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过去5年工作的经验,最根本的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把中央的指示精神和衢州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年来,我们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主要是: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过去五年,我们对衢州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两个千家万户”的提出,“把思想统一到继续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深化改革上”的要求,坚持“打基础、争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强基础、攻工业、兴三产、创文明”的总体思路等等,都是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支持,并认真付诸行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五年来,衢州经济之所以能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全市上下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各级领导班子团结一致,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各行各业各部门自觉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生产力的大气候。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以后,全市上下进一步确立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从而使全市经济总量逐步扩大,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三)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开放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革命。过去五年,我们本着积极试验、稳步前进、分类指导、不断完善的原则,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使全市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有些方面的改革,我市还在全省前头,并取得了实际效果。我市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欠发达地区的结合部,承东启西,衢通四省,具有相对的区位优势。五年来,各地坚持对外对内开放,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和外引经济的发展。

(四)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把领导的积极性与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市一大潜在优势,各地发动千家万户搞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乡镇企业是广大农民的一大创造,各地满腔热情地支持、引导,使我市原先比较滞后的乡镇工业在工业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二”;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市一条短腿,各地发动千家万户大力发展,成了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特别是被誉为江南“红旗渠”的乌引工程,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建成通水,建设中所创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被省委、省政府誉为“乌引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五)坚持两手抓方针,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战略方针。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抓教育,抓活动,抓法制,提高人的素质,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化解各种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

在充分肯定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有许多不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陈旧落后的东西,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还不够强。二是在领导工作中,特别是经济建设上,力量还不够集中,重点还不够突出,分类指导还做得不够好,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局面还有待根本改变。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是有些农村和企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还不够强;少数党员和干部工作作风漂浮、弄虚作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四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一个时期以来,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情况不好,重特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20世纪还剩不到五年,新一届市委将肩负起带领全市人民胜利跨人21世纪的光荣使命。在这世纪之交的的重要时期,我们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综观天下,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迅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尽管矛盾和冲突仍然存在,有些甚至还在激化,但总体形势趋向缓和,国际环境总的来讲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内形势更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团结,各地都在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九五”期间国家和省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配置提出新的要求,沿海发达地区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将向内地转移扩散部分产业。所有这些,都将为我市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机遇。我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农业有一定优势,工业有一定基础,科技有一定实力,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全市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增强,要发展、争发展、能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强烈愿望和共识。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正面临着国内外经济竞争的巨大压力,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兄弟市地,经济发展来势很猛,如果我们再不加快发展,将会远远落在后头。今后一个时期,衢州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主动赢得发展,对我们全市各级党组织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千方百计把衢州经济搞上去,不辜负党的期望和全市人民的重托。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把握“二十字”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带领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基础,攻工业,兴三产,创文明,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面向新世纪,把握新机遇,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为把我市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小康、文明开放的新衢州而努力奋斗。

根据总的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八五”期末的基础上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把衢州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中等城市。其基本要求是:

??总量翻番。在全面提高经济质量、增强发展后劲的基础上,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增幅要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力争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总量翻番。

??结构优化。加快经济社会结构向现代化转变,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全市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的比重达到50%以上;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全社会出口交货值年均递增20%以上;在农业综合开发、省际边界贸易和化工、机电、建材、塑料及皮革制品等行业的某些领域形成较强优势。

??机制转换。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调节管理制度,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科教进步。初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科技教育体系,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中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社会文明。深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民主法制比较健全,社会管理有序,道德风尚良好,环境整洁优美。

??生活小康。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较大改善,城乡居民实际收入不断提高,全市多数地区提前进入小康。城市住宅基本成套化,农村住宅质量和配套设施得到改善,主要生活质量指标明显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今后五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解放思想是改革和发展的先导,是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法宝。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干部群众建设衢州、发展衢州的努力过程,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我们同样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超越过去,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业绩。要继续破除“左”的、“旧”的思想束缚,既坚持不搞争论,敢于探索,敢于竞争,敢当“出头鸟”,始终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又坚持唯物辩证法,讲求科学态度,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走出一条振兴衢州、发展衢州的成功之路。

第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全党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这是我们时刻也不能忘记的指导方针。今后五年,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无论有多少项工作,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工作上,其他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等几套班子紧密配合,形成抓经济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群众团体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市县乡村地方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论是条条还是块块,都要把经济建设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互相支持,积极配合,同唱经济建设一台戏,齐心协力,把衢州经济搞上去。

第三,必须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抓住抓好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就是抓住了关键。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明确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内涵、基本要求和深远意义,从衢州实际出发,运用唯物辩证法,自觉做到扩大经济总量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相结合,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搞好大企业与放活小企业相结合,开发新项目与依托老基础相结合,发展二三产业与强化农业基础相结合,努力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实现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统一,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保持良好的社会环境。改革、发展、稳定是社会全面进步缺一不可的三大支点。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社会也不可能从根本上稳定。只有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才能把握大局,搞活全局。这既是我们过去实践的深刻体会,也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始终把握好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一心一意加快衢州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理直气壮地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要对不同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善于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努力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五,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注重发挥政治优势。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始终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今后五年,我们要继续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当然强调两手抓,不等于两手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我们在更加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认真解决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使精神文明建设变软为硬,化虚为实,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努力完成迈向新世纪的各项任务

为实现迈向新世纪的宏伟蓝图,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努力完成以下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围绕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两大发展目标,把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深度开发、合理利用全部农业资源上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农业生产领域,坚定不移地发展粮食生产,坚定不移地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坚定不移地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加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发展粮食生产,总的还是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开发旱粮,依靠科技,提高效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5万吨以上,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好龙游、衢县两个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努力提高粮食商品率。要依法加强对土地尤其是粮田的保护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在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5万吨以上的前提下,继续发动千家万户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要围绕乌引灌区农业对外开发区,国家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区和世界银行贷款第二期红壤开发、造林项目,第三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养牛示范市项目等,用足用好政策,推动重点区域农业资源的广度、深度开发。要以十大商品基地建设为龙头,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开发层次和质量,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建设一批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使“一优两高”农业成为振兴衢州经济的优势产业。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九五”期间,要继续抓好江山碗窑水库、常山长风水利水电枢纽、开化碧家河和东坑水库工程续建,以及乌引、铜山源水库等工程的渠道配套,保质保量建设衢江标准堤,重视水毁工程修复和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龙游沐尘水库、江山白水坑水库和常山芙蓉水库等水利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市农村劳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发动群众,多搞一些以劳动积累为主的小型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抓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水土保持,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业和农村工作关系大局,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充分认识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实现农业发展目标的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市级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用很大精力抓农业和农村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也要关心支持农业,各行各业都要大力支持农业,支持农村工作。要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无论哪一级,财政用于农业的资金,必须达到《农业法》的规定要求。要进一步完善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农业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夺取衢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满怀信心地迈向21世纪!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45pt; margin: 0cm 0cm 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7pt">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是经济工作的中心和着力点。今后五年,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突出培育支柱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品。要立足于从整体上搞活公有制经济,以骨干企业为依托,转换经营机制,形成活力。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多渠道筹集技改资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调整产品结构,壮大企业实力。要发展规模经济,扶持优势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企业、出口创汇大户企业和高技术企业,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九五”期间,全市要重点培育化工、机电、建材、塑料及皮革制品4个行业。纺织、食品、造纸、药品、森林工业、建筑行业等6个传统产业,要立足于调整、改造、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坚持发展提高并重的方针,加快发展乡镇工业。要继续实施强镇、强村、强企的“三强”战略,抓好重点乡镇和重点骨干企业,促进全市乡镇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增效益。要加快科技进步,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素质。

进一步发动千家万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以小集镇和主要交通干线沿线为主战场,加强规划引导,充分发挥个体工商大户、私营企业和办厂能手的龙头作用。要利用土地、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积极引进外来加工户和能适应千家万户生产的加工产品。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通过联合、参股、租赁、承包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

根据我市第三产业严重滞后的现状,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发展第三产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要以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以市场体系培育为纽带,活跃流通,繁荣商贸,发展金融,促进第三产业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要大力开拓市内外、省内外市场,努力把衢州建成承东启西的四省边界经济贸易中心。要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发展合作银行,争取国家级商业银行在衢州设立分支机构。要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智力型的中介服务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利用悠久的名城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搞好规划,逐步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开发。

(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们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把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资产重组,优化结构,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要逐步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在小型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中积极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承包、合资、联合、兼并、租赁、转让等形式,发展规模较大、效益明显的企业集团,尽快实现优势扩张。要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建设一个懂经营、善管理、有奉献精神、团结协调的好班子。

要深化农村改革,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以山地开发、利用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建立健全社区性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要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引导农业和农民奔市场、奔小康。

要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加快商品购销体制改革,发挥国合商业主渠道作用。要严格市场物价管理,稳定“米袋子”、“菜篮子”,增加有效供给。要推广连锁经营和代理制,积极发展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完善金融市场,培育劳动力市场,规范房地产市场,建立产权市场,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组织体系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秩序。

要加快各项配套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科技、教育、卫生、土地、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等,也都要继续深化,并取得新成效。

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要继续实施大经贸战略,坚持“拓市场、建基地、扩规模、抓质量”方针,保持外贸出口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逐步扩大机电、化工、医药产品出口,有计划有重点地培植50个拳头出口产品,并办好化工医药、农副产品、轻工工艺、机械设备、纺织服装、五金矿产及建材6个出口生产基地。

要积极有效地扩大利用外资,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农业、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并努力争取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发展衢州经济。要加快开发区建设,坚持以工业为主、吸引外资为主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提高开发的质量和效益。要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开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渠道。要加强外事工作,进一步扩大与国外友好城市的交往与合作,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对外交流。要主动接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加强同外地优势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提高我市企业的实力和水平

(四)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今后五年,在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要着眼于长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重点完善提高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市政公用设施五大基础网络。争取到本世纪末,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加快实施现代化奠定基础。

要加快建设“三纵三横两联”的公路网络骨架,集中力量建设杭金衢高速公路。努力改善区域路网,重点抓好铁路大通道建设,江常铁路要尽快开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衢州经景德镇至九江铁路,与京九铁路接轨。民航要优化已开通的航班量,争取开通新航线,机场建设远期扩建到次干线机场。要有计划地整治衢江等内河航道,逐步提高通航能力。

要大力发展邮电通信事业,利用先进技术,坚持普及、提高并重,到本世纪未建成覆盖全市的综合数字网、数据通信网、电信支撑网和快速高效的邮政网四大网络。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2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0部,实现村村通电话,使全市综合通信水平达到国内同期先进水平。

要以电网建设为重点,加强与浙江电网的联系,增加受电口子,增强电网受电能力,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以500千伏为主要电源点、220千伏为主网架的网络结构,并进一步扩大和完善110千伏电网。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各种小水电。

要进一步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城镇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强规划,配套协调,重点提高供水、排水能力,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通信系统,完善环卫设施,提高绿化覆盖率。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应作为今后五年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突出环节来抓。要实行农科教结合,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着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特别是增产增收明显的重大科技项目。要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积极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和乡镇科普协会,大力培养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壮大农技队伍,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要依靠科技主攻工业,不断加快技改步伐,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机电、化工、建材、皮塑、造纸、纺织六大行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嫁接,主要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80年代中期水平。要继续组织实施“火炬”、“星火”、“丰收”、“燎原”计划,培植一批星火示范企业、示范乡镇和星火支柱产业,积极创建省级和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密集带。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1996年全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努力发展高中段教育,使全市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段教育人数达到60%以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占高中段学生总数的比重不断提高。要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普通高中、中专和职业学校,努力创造条件创办一所高等专科学校。要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教育新体制。

要活跃学术活动,进一步放开搞活科研机构,大力发展厂办科研开发机构,鼓励发展各类民办科技机构,积极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投入开发机制。要加强科技、教育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量,全面开展以“少生、快富、文明、奔小康”为核心的新家庭计划活动。要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认真研究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努力开展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小康。实现小康的关键和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要在拓展生产力布局中,扶持山区建设一批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和帮助山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发挥山区的潜力和优势,加快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名优特经济林、笋竹两用林和商品用材林,抓好一批名优特新农业拳头产品,促进山区经济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贫困乡村群众的温饱问题,帮助他们早日实现小康。要认真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问题,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要加强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努力实施“安居工程”,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要大力发展群众性卫生体育事业。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疾病防治,进一步改善城乡卫生保健状况,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体质,显著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七)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要重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突出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体公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祖国、爱衢州、爱家乡,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努力抓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加强科普教育和无神论教育,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发动全社会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政治优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重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把精神文明的设施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机制。要提高市民素质,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片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活动,开展军民、警民、城乡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到2000年,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争取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和“双拥”模范城市竞赛活动中登上新台阶。

要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事业,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改进宣传方法,讲求宣传艺术。要进一步办好党报、党刊、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切实把握好舆论导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增强名城意识,发挥文化遗产优势,加快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要继续大力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和文物、博物、电影、图书、档案、史志、民政等各项事业,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八)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依据宪法,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搞好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政治协调、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创造条件。要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文联、侨联、社科联、残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按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和对台政策,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要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政治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更好地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积极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县,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有计划、有步聚、多层次、分对象地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加强和改善司法、行政执法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职权等现象。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积极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与经济犯罪活动,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要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强化民兵和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和“双拥模范县”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把党组织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实现迈向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根本保证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关键是搞好党的自身建设。最近,江泽民同志反复提出,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主要学理论,学知识,学科技,首先是学理论。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讲正气,是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好传统、好作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同一切歪风邪气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的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当具备较高的理论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素质,归根到底讲的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既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党的殷切期望,又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向。今后五年,我们要以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全面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在学习中要认真研读邓小平同志的原著,结合学习党章、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整体上把握特色理论的科学体系。要继续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培训制度,加强各级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学习理论的主阵地作用。要把深入学习与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学习特色理论,还要同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等结合起来,以充实自己开阔眼界,更好地担负起领导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民主集中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健全民主集中制,首先必须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纠正目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民主不够、集中也不够的问题。要进一步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积极创造条件,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要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行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中的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重大问题要提请党委决定。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纪律,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下级与上级、领导与群众、自由与纪律、权力与监督的关系,保证我们党在政治、思想、行动上的完全巩固和高度统一。要切实加强党内团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团结,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培养选拔领导干部,建设担负跨世纪重任的各级领导班子

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和领导班子的建设,是总揽党的建设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五年,各级党组织都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真正建设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勇于改革、务实创新、团结协调、廉洁勤政、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奉献于事业、服务于人民”的主题活动,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理论学习,懂政治,讲政治、任何时候都注意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真正把讲政治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志。要抓好干部经常性思想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行为规范。要大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今后,干部培养选拔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不仅要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还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证。要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市委打算今后每年要选拔一批后备干部读研究生,安排一批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学习,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和村任职。各县(市、区)也要做好机关与乡镇、部门与企业、条管部门与块管部门干部的换岗锻炼。要切实做好妇女、党外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要重视做好老干部工作,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四)坚持把党建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下大力气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要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凝聚力工程”活动,并作为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抓手,分类指导,分块实施,抓好载体,以点带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按照中央提出“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着力抓好村支部建设。要在全市广泛开展创“五好”村支部竞赛活动,每年在考核的基础上,命名一批小康先进村,一批奔小康先进乡镇,一批脱贫致富先进村。要针对村富民富、村穷民富、村穷民穷、三种经济类型村支部,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制定经济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后进村支部转化。要继续实施农村党员科技致富“金钥匙”工程和“放鸟出笼、引凤归巢”工程,抓点带面,将“两大工程”不断推向深入。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要加强乡镇党委班子建设,配齐配强乡镇党委班子成员,逐步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富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创一方文明”的坚强领导集体。要进一步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县、乡镇党委分级负责,定期检查,严格考核,为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企业党的建设,要以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为契机,理顺企业领导体制,选配好企业党政一把手,确保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要进一步加强机关、学校、街道等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要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根据各自特点,主动开展党的工作。要抓好培养吸收新党员的工作,尤其要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发展新党员,重视培养吸收青年、妇女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要大力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大事,坚持不懈地下大力气来抓。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肃纪律,形成全党抓党风、抓廉政建设的好风气。二是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廉洁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作出表率,并管好自己的下属、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过好权力、金钱、美色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三是要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继续重点查办发生在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中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治腐败分子。要搞好各项专项清理工作,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四是要加强党内监督,建立健全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党委内部的监督制度,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的作用。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抓好勤政建设。各地、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增强艰苦创业意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把大家的精力和注意力引导到勤政上来,引导到搞改革开放抓经济建设上来。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真正取信于民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增强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并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要体察民情,与群众交知心朋友,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欺下瞒上的错误行为。要在党员、干部中继续大力倡导和发扬开拓进取精神,乐于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和廉洁奉公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地为人民谋幸福。

同志们,历史的巨轮正隆隆驶向21世纪。面对这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又十分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