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记忆闪光——专家、学者把脉衢州“非遗”保护

发布时间: 2015.11.04   来源:超级管理员

观展示会、拜谒孔庙、探龙游石窟、游烂柯山……几天来,应邀参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示会的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深深沉迷于衢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名胜之中。昨天上午,他们会聚一堂,为衢州“非遗”保护、传承、项目申报把脉。

  “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有450多项列入保护,说明衢州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进入国家名录的只有‘西安高腔’和‘江山婺剧’两项,还有很大的潜力。”专家刘锡诚说,展示会的一些项目,充分展示了衢州民间文化的多元性,它所呈现出的多样性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的“非遗”保护重点相吻合。在剧烈的现代社会变革中,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衢州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推进“非遗”保护,非常有意义。他建议,加强保护和发掘意识形态的“非遗”项目,“口传心授、世代相传,重视民间的扩大传播,‘非遗’保护的理念不能脱离民间的信仰与崇拜。”

  作为考古学家,第一次到衢州的宋兆麟快言快语。“我看了衢州孔庙,硬件设施很好,为什么上报国家‘非遗’目录项目没批下来,关键要在软件上下功夫,增加文化内涵。龙游石窟给我太多震撼,不仅在国内罕见,也是世界奇迹,应该大作发掘文章。还有,龙游的造纸文化也值得发掘;衢州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很有意思,‘芒神祭祀’全国都难找,衢州能不能把二十四节气民谚故事收集起来,汇编成册,这样申报项目更有希望。”

  “虽然以物质为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藏在后面的,它的意义在于创造过程。如‘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欣赏制作过程本身就是艺术享受。因此,‘非遗’保护工作应该建立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努力把背后价值意义发掘出来。”从事戏曲研究的专家王安奎深有感触地说,保护和传承“非遗”,任重而道远。

  中华曲艺学会会长常祥霖,语气中带着对衢州悠久、丰富和多元历史文化的神往。“廿八都这个地方太特殊了,像姓氏文化,一个小镇居然有130个姓氏,而且语种丰富,有13种。希望你们利用好这个资源,进一步发掘和总结。”常祥霖热情地说,“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示会,规模大、场地美、项目多,昨晚我上了博客,把照片都放上去了,就叫‘衢州非遗’一瞥。”

  出身衢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喻静,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独特视角、独立思考发人深思:“对增长和发展不能仅限于经济角度去理解,发展包括文化、人、社会的和谐进步,经济增长了不一定社会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反思,保护和传承‘非遗’,是对失落文化地拯救。”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