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姓氏和它的历史文化名人

发布时间: 2013.10.31   来源:超级管理员

 清漾这个小小的村落,在1400多年的历史中,8位尚书,80多位进士,出过一门“七子六进士”,主张抗金的状元毛自知、弘一大师书法艺术衣钵传人毛善力,以及毛维瞻、毛国华、毛友等浙西文人群。清漾族人之著作收入《宋史-艺文志》的有9部,收入明代《永乐大典》的有5部,清代《四库全书》的有6部,是浙江文化的的一个亮点。 

毛渐:第一位为毛姓修谱的人
现存的《清漾毛氏族谱》为土棉纸木活字本,清同治己巳年(1689年)版本,而他最初的编纂者为清漾毛氏27世、宋龙图阁待制毛渐,毛渐初纂的依据“乃梁尚书兵部知谱事贾贽所上之本”。
毛渐(1036年?1094年),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出任宁乡县知县。以治理沅江五条支流、开发湘西的政绩,召为司农丞,提举京西南路(今汉水流域)常平。元(“祠”字的“司”改右)四年(1089年),任两浙转运副使,正值太湖沿岸洪水泛滥成灾,毛渐按照吴越国钱氏统治时期曾采用过的方法,“起长安堰至盐官,彻清水浦入于海”。又开辟无锡莲蓉河,武进庙堂港等,至此以后,水患不再。因治水有功,毛渐入京任吏部右司郎中。其后又以秘阁校理出任陕西转运使,“摄渭、秦、熙三州”。曾出任边镇元帅,领兵驻泾原,防御西夏。绍圣元年(1094年)调任渭州(今甘肃平凉)知州。
毛渐著的《地理五龙秘法》、《毛渐诗集》10卷、《毛渐表奏》10卷、《清漾毛氏族谱》一部,均收入《宋史?艺文志》。作为学者,毛渐还整理过不少古籍。元丰三年(1080年),奉苏州太守晏知止之命校正刊行《李太白文集》,这是李白集的第一个刻本,世称苏本。北宋年间又有据苏本翻刻的蜀本。今苏本虽已不传,但现在国家图书馆藏本有北宋蜀刻本,后有《毛渐序》。
毛滂:北宋潇洒派词宗
毛滂(1060年?约1124年),字泽民,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毛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宋元丰三年(1080年)随父赴筠州(今江西高安),结识苏辙。七年出任郢州(今湖北钟祥)县尉。元(“祠”字的“司”改右)时,毛滂任杭州法曹,以一篇《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为苏轼激赏。《四库全书提要》载:“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秩满代去,已行抵富阳,轼闻有歌其《惜分飞》词者,折简追还,留连数月,由此知名。”元符元年(1098年),毛滂任武康知县。崇宁元年(1102年)毛滂连坐受审下狱,后流落东京。大观初年(约1108年)任登闻鼓院,政和年间任词部员外郎、秀州(今嘉兴市)知州。
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著《东堂集》10卷,收入《四库全书》。《宋史?艺文志》列有《毛滂集》15卷。在《清漾毛氏族谱》中,仍记载着许多苏轼与毛滂交往的酬答书信、词文。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宋近两万首宋词中,以黄庭坚和毛滂作的咏茶词最多,其中,毛滂的《玉楼春》首次提及“侑茗”这个概念,这在宋人文集中并不多见。
  
毛注:16次上书弹劾蔡京的谏议大夫
    毛注(??约1130),字圣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是衢州继“铁面御史”赵(扌卞)之后又一位严正的御史言官。曾先后任南陵、高苑、富阳三县知县,都以“治办”称。大观年间(1102年?1110年),御史中丞吴执中推荐其为御史,徽宗召见他说:现在读书做官的“寡廉鲜耻,而卿独知义命,故特召卿。”毛注因此出任主客员外郎。
毛注先后上书弹劾奸臣蔡京的奏章达16次。最终蔡京离开京都,拙居钱塘。而闻名北宋的“花石纲”一案,最初上疏反对的也正是毛注。晚年,耿直之士毛注隐居清漾仙居寺。毛注生平遗著有《毛注奏议》,收入《宋史?艺文志》。
毛晃与毛居正父子:一生编著韵书
    毛晃(1084年?1162年),字明叔,为毛滂族侄。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与朱熹同榜进士。毛晃为南宋著名小学家,他为了修订和补充《礼部监韵》而潜心研究、著述,夜以继日,磨穿了案砚,高宗皇帝特御赐铁砚一方,因此文人学士尊他为“毛铁砚”。其后裔至今仍保存有铁砚。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花费了毛晃一生精力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一书编著完成,他较《礼部监韵》增收了2655个字,增注别音别体字1961个,订正485个注音、解释,纠正了其中一些错误。它是一部学术价值高、实用性强的工具书。另外,毛晃还编著了地理著作《禹贡指南》。
     毛晃之子毛居正,父亲为同榜进士,继承父业续修韵书,完成《增韵》一书,增收1420个字。晚年受国子监聘请校正经籍,著有《六经正误》,并为《资治通鉴》作注释。
    毛氏父子所著韵书,在学术界奉为正宗,南宋后期还刊行全国。明初著名文学家、大学士宋濂曾奉旨编著《洪武正韵》,采字注释,主要依据的是毛晃、毛居正的韵书。
      入选《中国书院大辞典》的江山“高斋书院”为毛晃所创。毛晃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5卷、《禹贡指南》4卷,毛居正的《六经正误》6卷,均被收入《四库全书》。
 
毛恺:一身浩然正气
    毛恺(1506年?1570年),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掌管传旨、册封等事),后擢升为御史。先后担任过安徽宁国知府,河南按察使,南京刑部、吏部尚书,明刑部尚书等职。
     为官期间,毛恺独历清操,拒收任何馈赠,时人称其“冰蘖其清,毛公一人。”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江山县筹建城墙,知县余一龙按例征银,但他打开粮册一看,不料毛恺家只有薄田数亩,米仅数石,还不及普通下户的产业。余一龙大为感动:“先生彻表彻里,浑然一致,天下宁几人哉?”毛恺对自家亲人则是无私自律,他家造房子,地皮缺一角,而邻居建厕所,家人请他出面要地方官帮助解决,他却说:“退一步天地宽阔,还是缺一角好。”至今毛尚书的屋子仍然缺一角,成为传世美谈。
     毛恺无私无畏,秉公执法,皇上的不妥处理,他也敢坚持。如太监李芳因检举朝官贪污浪费,又谏劝穆宗勿沉溺游乐,触怒穆宗,被廷杖八十,下令刑部监禁待处决。毛恺奏道:“李芳罪状未明,臣不能随意治他的罪。”在毛恺一再的谏请下,李芳终于获释。时人称毛恺为“毛青天”。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为毛恺写过“道德逢辰颂序”,赞毛恺“恢之于宽”、“履之以让”、“饬之以礼”、“体之以勤”。
    毛恺死后被追赠太子少保,谥“端简”。著有《介川文集》10卷、《奏议》8卷、《薛文清读书录钞释》3卷。
 
毛子水:国学大师
    毛子水(1893年?1988年),原名延祚,改名毛准。毛子水启蒙老师是监生毛廷柱。幼年的毛子水读了大量的四书五经,为他以后研究国学奠定了基础。
    1914年,毛子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18年冬,毛子水与同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刊物。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如顾颉刚、孙伏园、叶圣陶、俞平伯、朱自清、冯友兰等均是社员。1920年,毛子水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并任北大图书馆馆长。两年后,他赴德国留学,曾亲聆听爱因斯坦讲课。
    抗战期间,毛子水与陈寅恪教授一同离开北平,任西南联大教授。曾押北大图书馆珍贵善本经香港、越南海防抵昆明。1945年返北平,仍任北大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并主编《大公报》文史周刊。胡适在学术上曾称毛子水为“东南图书馆”。
    1949年,毛子水应台湾大学校长傅孟真之邀任教于台大中文系。1954年被聘为台湾“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常委。1959年受聘为台湾“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委员并任主席至1986年。1960年,毛子水曾偕胡适、钱思亮等36人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参加“中美学术合作会议”,发表论文《人文概论》。
    毛子水先后任《新时代》主编,“中央研究院”评议员,台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导师。著有《毛子水文存》、《<啧有烦言>解》、《胡适先生传略》、《记陈寅恪先生》、《傅孟真先生传略》、《<论语>今注今译》、《<荀子>训解补正》、《中国科学思想》等。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