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0.31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市博物馆,藏有一块人称“半截碑”的石碑。碑文作者就是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唐朝大文学家韩愈。?
公元815年(唐元和十年),韩愈为龙游灵山徐偃王庙撰写了这篇题为《衢州徐偃王庙碑》的碑文,碑一直立在灵山徐偃王庙中,后因时日久远而断成两截,下半截在清同治年间被湘军的一个师爷掳走,剩下的半截当地人专门建“景韩楼”为之妥藏,直至转交博物馆。?
徐偃王是周穆王时一个诸侯,封地在淮河中下游一带。由于“偃王治国,仁义著闻”(《水经注?济水》),因而得到不少诸侯的拥戴;而当时的周天子穆王又“无道,意不在天下”(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四方诸侯便转而向徐偃王进贡朝拜,与之结盟者达36国。周穆王怕威信日高的徐偃王危及自己的地位,便派人去楚国说动楚王出兵伐徐。面对楚兵压境,徐偃王不愿臣民作无谓的牺牲,便采取不抵抗主义而弃国出走,因而被史家称作“爱民不斗”、“以国易仁”的仁义之君。?
对于徐偃王的下落,史籍中有说死于“彭城武原山下”的,也有说“不至彭城而至越城之隅”的。在浙江境内,徐偃王的遗迹在旧志中记载很多,如龙游的“偃王遗宅”,舟山的“偃王之庐”,温岭的“徐偃王古城址”等。这一切尽管不一定可靠,但可以肯定,当时有不少徐氏族人流落江南,散居浙江各地,为古越之地带来相对先进的中原文化。龙游的灵山,就是徐氏聚居之地。?
镇子大,家族盛,那徐偃王庙的规制也就不凡,也难怪韩愈老夫子都出马来撰文立碑。?
韩愈在碑文中记叙了当地乡人纪念徐偃王的盛况和虔诚,对其仁义之举更是歌颂有加。对此,历代文人也按韩愈的调子多有题咏。如南宋诗人刘克庄的诗:??
仁暴由来各异施,秦徐至今谁雄雌??君看骊岫今无墓,?得似柯山尚有祠。?
以秦始皇的暴政来反衬,着眼点也在“仁义”二字上。龙游灵山的南宋状元刘章更是直接赞颂徐偃王“仁义终难泯,丹心照汗青”。?
到了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俞樾途经龙游,也因车马倥偬未能游偃王庙而遗憾,只得赋“朝发龙游县,小泊徐王祠。云祠徐偃王,中有昌黎碑”的想象之词聊以自慰。不过俞樾看重的是“西汉石不可多得,唐碑已可宝贵”(《韩昌黎〈徐偃王庙碑〉跋》),着眼点已转向碑的文物价值和韩愈那篇碑文的史料研究价值了,所以当愈樾后来在转辗相托终于得到碑文的拓片时,就专门写了一篇《韩昌黎〈徐偃王庙碑〉跋》,抒发自己得到拓片的欣喜之情,并据拓片作了一番细密精当的考证。他还郑重其事地将这篇跋文刻石,立碑于西泠桥畔的寓所。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衡量,俞樾这样做自然比那些一味礼赞“仁义”的诗文要有意义多了。半截碑前有韩愈为之撰文,后有俞樾考证题跋,其身价当然称得上是“浙西第一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