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他乡还好吗?——记衢州一中在京部分校友

发布时间: 2013.10.31   来源:超级管理员

你在他乡还好吗???记衢州一中在京部分校友
| [<<] [>>]
   在衢州一中百年校庆北京校友座谈会上,记者见到了当年在衢州生活、求学
的一些院士、学者们。
司令不爱花
  现居北京亚运村、已退休的汪业广司令,性格豁达、豪爽。当记者提出给他拍
张生活照时,司令二话不说,换上运动服,手持龙泉宝剑,摆出“白鹤亮翅”的绝
招。就这一招,小区内许多青年纷纷向他学起了太极拳。像当年征战沙场、带兵训
练一样,司令硬是把他的“汪式”太极拳有板有眼地教给众多的“学生”。大伙儿
转身刚走进司令的家门,司令魔术般地已换上一套戎装,腰板笔直地在门口等我们
。从有些褪色的、又熨得平整的军装上,可看出司令对军营生活多么挚爱。为了祖
国的国防事业,司令贡献了一生的青春、热血。
  作为衢州人,司令忘不了当年在衢州一中读书时老师的教诲,忘不了当年顽劣
地用弹弓弹鸟的事,忘不了在沙滩上挑石担沙、勤工俭学的情景,也忘不了为了当
兵,多报了一岁年龄的事……
  司令阳台上虽然有些花,但司令坦言自己并不爱养花,是女儿的“杰作”。司
令预言这些花过不了几天就会枯萎,因为司令已把女儿、女婿、儿子、儿媳统统培
养成军人了。
院士不退休
  曾培养了52名博士的韩济生院士,6月21日在美国刚参加了《国际疼痛与药物
成瘾》的学术研讨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北京,从事一项从中枢神经化学角度研究
针刺戒毒的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退休后,仍带博士生搞地震监测工程技术
研究。一会儿到河北邢台,一会儿在北京齐家庄,一会儿又跑到日内瓦。而一直从
事“石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的汪燮卿院士退休后,仍在研究新的课题:催化
热裂解制取乙烯和丙烯工业技术及工业应用。老人由于患帕金森病,不断颤抖的手
仍在写下那思想的晶片,令人感动!
   这些执着的院士虽然年事已高,但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他们没有躺在功劳
簿上,仍严谨踏实地勤奋工作着!怎忘得了故乡衢州呢?“衢州一中那棵老柏树还
在吗”、“塘坞、石梁之间的那座庙还在吗”……汪燮卿院士生动地回忆起当年物
理老师讲课的经历:“江老师一次上课时拿出一块糖饼,让大家拽,但大家都拽不
开。然后江老师放在桌上一拍,糖饼就四分五裂了,每人分得一小块。江老师发话
了:‘牛顿从苹果落地悟出万有引力,你们从中悟出什么?’”
   “我们取得的所有成就,和中学时代打下的基础、启蒙是分不开的。”许绍
燮院士说。
回忆是沧桑
  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学珍教授是龙游人,回忆起当年读书的经历,心中充
满了感慨。当时衢州一中高中部在石梁,每周王学珍回家带上一袋米和腌菜,逆流
乘船两天到市区水亭门上岸,然后,挑着米、菜,步行十多里来到石梁念书。读书
那会儿,王学珍和同学就坐在祠堂、庙宇里。由于两次浙东事变都与衢州有关,往
往课上了一半就听到警报声,师生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励学敦行、求知报国。
   记忆最深的是衢一中老师很注重白话文教育。当时温文尔雅、从不发脾气的
楼老师是王学珍一直萦怀于心的国文老师。在老师的鼓励下,王学珍在中学时代就
常发表文章于报纸副刊上,被同学称为“中国的小莫泊桑”。
   不久前,北大、清华开了一次有150多所名牌学校参加的校长会议,但王学珍
没找到浙西的名牌学校,他有些伤感,也因此王学珍用他饱醮墨汁的狼毫为衢州一
中欣然题词:“继承优良传统,创建名牌学校。”
   被岁月吹拂的黑发染上了白霜,被青春滋润的皮肤粗糙了。人世间许多事都
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让我们记住这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们,因为他们有共
同故乡:衢州。
                                                              (巫少飞)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