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访女画家刘津朱

发布时间: 2013.10.31   来源:超级管理员

近访女画家刘津朱
| [<<]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衢州市美协副主席的女画家刘津朱,是我市最早走市场化道路的画家。如何把艺术作品与市场相结合,是摆在每一个艺术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刘津朱经过近20年的探索,已趟出了一条成熟的路子。
  “艺术作品如果不能被更多更广泛的人群去欣赏、接受,对创作者而言是一种悲哀;将作品束之高阁,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孤芳自赏解决不了生存的问题,生存是两个层面的,第一步是解决创作者自身的生存,第二步是作品本身的生存。”刘津朱侃侃而谈。
  刘津朱早已跳出了求生存的低级层面,如今,她是为了完善、超越自己原有的绘画风格而去作画。她长年寓居杭州,担任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理事,那边的学术氛围比衢州更浓,画界的朋友多,画展多,交流的机会多。平日里,和画界朋友看画展,交流作品和创作心得,作画累了,在西湖边品茗、聊天。想念衢州的亲朋好友了,又可时不时回来探望。“日子很充实也很休闲。”刘津朱喜欢这样的退休生活。
  能有今天的惬意,得益于她很早就将自己的创作风格定位在“雅俗共赏”、与市场相结合的路子上。刘津朱其实并非刻意要“市场化”,只是她长期以来一贯就不太喜欢“故作玄虚”的绘画风格。从“文革”时爬脚手架画人物像,到八十年代初每年都被省里的出版社选调去画年画、连环画,多年来她的作品总是朴实生动、生活情趣浓厚,为广大群众所喜欢。
  刘津朱退休前转入画院任专职画家后,专注于工笔人物画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她曾以另类的工笔画风格???变型夸张、随意莫测、工意结合的绘画,引起美术界广泛关注。当然这仅是作为艺术探索,“学术性太强,过于阳春白雪。”刘津朱说。
  刘津朱的大部分作品,力求雅俗共赏,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凭着早期奠定的良好基础,她独辟蹊径,在画面上淡化线的明确性,大量吸收水墨在生宣纸上自然渗透、水色交融的效果,层层渲染,使画面上人与景、线与色似被滋润流动的云气所融化。造成朦胧、柔和、宁静的清韵意境。中国美院原副院长、著名工笔人物画家宋忠元教授评价道:“在她的作品中,具有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在九十年代初,刘津朱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从而被海内外的多个画廊和收藏家所关注。面对慕名而来的寻画者,刘津朱自然而然地走进市场,她和她的画在市场化的道路上,一路行来从容。如今,她刻意追求的只是艺术的无穷。凭着她活跃开朗的个性和自强不息女性特有灵气,她的创作更日趋成熟。欣赏她的人物花鸟作品,看着、看着,不经意间,仿佛进入了缥渺的仙境,这就是刘津朱工笔画“兼工带写”独特的艺术魅力。
                                                                (吴旭东)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