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家余绍宋
发布时间:
2013.10.31 来源:超级管理员
|
| 1883年农历十月初六,衢州城化龙巷余姓大宅院内,一男婴呱呱坠地。主人余恩钅荣,字镜波,76岁,龙游县人,原广东连州知府,因龙游府第毁于太平军战火,解组归乡后居衢州。见重孙出世,乐不可支。他给重孙起了个“绍宋”的名字,他希望重孙日后能像先祖宋代南渡名宰余端礼那样光宗耀祖。老太公的希望没有落空,余绍宋日后果真成了一代宗师。2002年,在余绍宋诞辰120年之际,余绍宋作为现代著名方志学家被列入浙江省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列。同时衢州人民也将他评选为衢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余绍宋能成为著名方志学家,这与他从小的志向及热爱家乡的情感是分不开的。余绍宋5岁开始识字,7岁入家塾读书。13岁时,随父居龙游凤梧书院读书。时常听父亲与人谈及志乘年久失修,深恐文献散失,屡欲修而不成。他向父亲询问才知道“方志为一县宝书,功侔国史”。虽年少领悟不深,但对他后来致力于方志学的研究,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16岁为诸生,又3年食廪饩。并专心于经世之学,涉览群书,尤喜研究史学。当他读到章学诚《文史通义》一书,领悟到方志是史学之典型,于是取康熙《龙游县志》细读,发现有许多不足之处。这时他对方志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增加了对方志学研究的兴趣。 1903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龙游县开设新学堂,聘余绍宋为学长。21岁的他,这时已攻读了经史学的大量书籍,逐步掌握了治学方法,又熟悉了不少地方掌故,并有了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结识了当地许多学者。又因拜谒先茔得以周览家乡的山川景物,加深了桑梓之情。当时学堂总理是其叔父余与九,曾与人议及修志事,终因人才物力两缺而未能举事。但余绍宋暗自铭之于怀,更加发愤读书。遇书中有涉及县事,就一一笔录,积久盈寸,再与旧志考订校对,发现康熙《龙游县志》确有不少谬误之处,遂成《旧志订伪》一篇。这是他方志学方面的最早著作。 1906年余绍宋东渡日本留学,临行龙游县地方“助束装费二百金”,这笔钱出自往年修志的余款,虽为数不多,但余绍宋却感动万分,“私念今日地方以此款赠行,他日报之者别无他道,盖至是而修志之意遂决矣。” 1910年,余绍宋从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学成回国,先后在清政府和北洋政府部门任职,职务居然升到了司法部次长、代总长。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余绍宋虽有为家乡修志之心,却因政务繁忙无暇顾及。 1921年,余绍宋从京城归衢,为母祝寿,恰值龙游商议纂修县志,有意聘他为总纂。余绍宋此时要职在身,公务甚多,颇感为难,但为家乡修志是他的夙愿,其母也极力赞成,终于接受总纂之聘。次年,县中设修志局,公推祝康祺坐办局务,并设局员2人,采访员8人,而撰文则由余绍宋一人承担。 龙游旧志仅存明万廷谦主修的万历壬子志和清余岫云、卢灿主修的康熙癸丑志。自1673年至1921年,历史走过了两个半世纪,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其间龙游县志已有7次议修,但均半途而废。如今要重修这部县志其难度可想而知。 余绍宋既专事编撰,查询、审核、掇拾均出自他一人之手。为查找资料,几乎阅遍了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所有有关浙江的地方志,又参考了大量有关龙游地方的典籍。此外,三四年里,为了查询、审核,余绍宋与祝康祺通信达二三百封之多。一部一百数十万字的著述,几易其稿,仅用三四年的时间告成,确非易事。 1925年,《龙游县志》由北京京城印书局排印出版。这部新县志将各家方志、文献加以详细对比,引经据典,择其最优者而效之,删除不符合科学、不符合史实的谬误,正如梁启超所说:“越园之治学也,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纯采科学家最严正之态度。剖析力极敏,组织力极强,故能驾驭其所得之正确资料,若金在炉惟所铸焉。”余绍宋修志法源本于章学诚,但在体例、方法及史学观点上都已有很大的改进与发展。《龙游县志》问世后,被许多学者誉为民国时期地方志的一大佳作,梁启超为该志所作的序,集中地体现了这一观点。 余绍宋于1942?1949年期间又担任浙江通志馆馆长之职,纂修《浙江通志》,经8年的努力,完成了125册重修浙江通志初稿。 余绍宋除方志学之外还长于书画及书画理论。他书宗二王兼法颜鲁公、李北海,章、篆、隶俱佳。尤擅山水、松竹,寻丈巨幅,大气磅礴。先后出版《画法要录》、《中国画学源流概论》、《书画书录解题》等,还撰有《画学师承记》、《佛教艺术概要》两书稿,因战乱而散佚。另有《寒柯堂诗》遗世。 (木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