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者姜爱军
发布时间:
2013.10.31 来源:超级管理员
|
文:吴旭东 | 39岁的姜爱军开书店8年了,之前他在开山公司跑储运,每月收入并不低。因为开书店忙碌,无法两头兼顾,就辞职下海了。这个决定使他少拿了二万元的下岗安置费,然而姜爱军至今无悔,只因他是个爱书者。 开书店前,他几乎每个星期天都泡在新华书店里,买走一大摞的新书回家“啃”。爱书者开书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开了8年书店后,姜爱军不再“浪漫”了,他说:“一些爱书的朋友对我说,真羡慕你,喜欢什么书就进什么书,一边卖书一边看书,多惬意。这真是个错误的想法,开书店也是做生意,要考虑利润得失,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自己喜欢的书,否则就很容易赔钱。” 姜爱军似乎已完成了角色转换:从爱书者到地道的书商。每天上午在南区的新萃书店打理生意,下午到广盈街的东方书店对着电脑浏览网上图书,接着打电话到杭州联系进书事宜。有一段时间,他利用电脑管理帐目,如今又倒退回去,重新用人工记帐。改革何以不彻底?他笑道:“电脑是好东西,也许是我没利用好,用电脑记帐越记越乱,越记越忙。”姜爱军现在的记帐方式就是收了书钱,往抽屉里一塞完事,他就是这么个率性而为的人。 商人以盈利为目的,姜爱军当然不例外。他说他现在整天都在琢磨着如何把书店做大,琢磨着购书者的读书兴趣,有时越琢磨反倒越糊涂了:比如,现在的购书者为何只剩下中小学生,而成年购书者寥若晨星般稀少。 果不其然,在东方书店呆了一下午,记者也是只看见一些中小学生进出书店。“因为做的是未成年人的生意,又是精神领域的文化生意,所以我觉得书店老板得具备起码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他说自己8年来最感自豪的是:自己是靠经营正版图书起家的。 正说着,恰巧就有一个购书者,打来电话要求退书,买书人怀疑自己买去的一套《三国演义》是盗版书,因为该书的个别字印刷模糊。姜爱军既尴尬又委屈地解释了一大通,这是出版于10年前的铅印书,印刷效果是没有胶印好。姜爱军赌气般发誓,说绝对不是盗版书,不信可以寄书到出版社做鉴定。 谈到盗版,姜爱军有惊人之语:“是垄断造就了盗版猖獗。”为何出此言,他又不肯多说了,说是让你自己去思索。此外他还无奈地说,盗版书是图书业的毒瘤,它扰乱了正常市场,使图书业日渐“坏死”,就如癌细胞的侵染、扩散,吞噬着肌体中的良性细胞。“此话怎讲,就是说,做盗版书的能赚钱,不做盗版书的,阵地被冲击得七零八落,越来越赚不到钱。摆在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不也做盗版去赚钱,要不就是坚守文化人的操守,不赚钱也不去做盗版,最后极可能被逐出市场。”这便是姜爱军对盗版的理解。 他说自己现在是不敢做盗版,做正版又半死不活,凭着8年来创下的一点小名声在勉力支撑着,走一步看一步吧。那姜爱军开书店8年真的是不赚钱吗?他快人快语:“一点不赚钱那是不会的,赚太多是绝对不可能的。当大家看到我的店里人进人出很热闹时,我只不过是赚了一些书而已;当大家看到我的店里没什么顾客时,那我就是赔钱了。总之,我不想说出自己的商业秘密,何况今天讲了太多的钱字,没意思了。” 姜爱军将话题转到书价上,他说:“如今的书价并不贵,因为书价有十来年没涨了,出版社出一批书,有的畅销,有的滞销,事先谁也算不准。为了扯平,就靠畅销书的利润来弥补滞销书的亏空,所以出版社定价是有自己的考虑的。相反,盗版书却能见好就收地赚一笔。”他认为,买书者大多不会杀价,只因喜欢,比如《哈利?波特》较贵,却依旧好卖。谈到书价的折扣时,他透露说正版书进货渠道较正规,批发时,通常最低只打折到7折,也就是书店卖正版书的最大利润空间是书价的30%,畅销书有时只有15%的利润,而盗版书的利润空间则过半。“真正维持一个书店生意的书,可分成长销书和畅销书二类,品种并不多,书店里大部分摆着的书,其实真的可谓是摆设,一个月也卖不出几本,所以一个书店里可以将书架上的大部分书打折卖,反正也卖不了多少。只有为数不多的,占书店比例很小的长销书和畅销书在当家,盗版就盗在这些书上,读者就要当心这些书。当然,盗版书往往便宜,也有人就选择便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姜爱军最后如是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