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德同志在世界温商大会衢州投资环境推介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在世界温商大会衢州投资环境推介会上的讲话

赵 一 德

2012年2月1日

 

今天是大年初十,我有幸率衢州市党政代表团来到温州参加世界温商大会,感到特别的亲切和高兴。首先我谨代表中共衢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和251万衢州人民,祝愿大家新春愉快、龙年大吉!

我在温州工作了六个年头,与同志们朝夕相处,与各位温商经常交流,大家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美好的印象。温州了不起,温州人了不起,温商最了不起。遍布世界的230万温商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实践,锤炼了“踏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塑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温商品格,开创了“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坚持看黑板”的温商作风,更树立了“恋乡不守土、敢冒知进退、自信不自满、重利不守财”的温商形象。可以说,温商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是当之无愧的浙江骄傲和弥足珍贵的发展资源。

衢州与温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两地同为江南儒学的传播地,衢州的孔氏南宗文化与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同根同源,都是儒学文化的重要一脉。两地同为浙商文化的发祥地,明清时期衢州的龙游商帮与徽商、晋商齐名,共同跻身全国十大商帮,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温商更是创业创新闯天下,成为驰名全国、影响全球的著名商帮。近年来,随着山海协作工程的深入推进,温商在衢州的投资不断增加。目前温州在衢州的“山海协作”签约项目累计达528个,总投资260.9亿元,到位资金114.8亿元。在温州等兄弟市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衢州已经成为浙江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广大温商作为重要的推动者和生力军,为深化两市交流合作、促进衢州科学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衢州人民会记住你们,衢州人民也感谢你们。我们相信,随着山海协作工程的进一步深化,海陆联动发展机制的不断完善,衢州与温州的交流合作会更加紧密、更加深入、更有成效,温商的身影将更多地出现在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值此世界温商大会召开之际,我们为友谊而来,为合作而来,为发展而来,真诚希望各位温商朋友进一步了解衢州、走进衢州、融入衢州,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我们将大力推进浙江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温商到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衢州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连接长三角、泛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市场腹地十分广阔。今年初,夏宝龙省长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山区经济转型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扎实推进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培育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完善海陆联动发展机制,拓展浙江经济发展腹地”。这表明,衢州的发展已上升到了省级战略层面,省委、省政府将对衢州给予更大的支持。这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发展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衢州加快发展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有利于我省拓展发展空间和战略腹地,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探索山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培育浙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目前,我们正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抓紧与省级有关部门对接,最大限度地创造政策环境。可以预见,这一重要战略的实施,将会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使衢州成为吸引人才的高地、资金聚集的洼地、投资创业的宝地,更好地为海内外有识之士特别是广大温商朋友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将大力推进“四大建设”,为温商到衢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衢州地处金衢盆地,地形以低丘缓坡为主,十分适宜大产业布局。全市有近期可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21万亩,常年动态保持1.2万亩“三通一平”的熟地。目前,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已被列为浙江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重点规划面积67.8平方公里,“十二五”时期开发建设面积为25.4平方公里。去年,衢州市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技术园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工作已通过科技部评审,全市已经形成“绿色产业集聚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园区)和工业功能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设施配套、梯次发展的空间平台。我们将围绕提升城市能级,按照 “三生融合”和产业集群、空间集约、功能集成、要素集聚“四集并重”的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区的现代产业功能、综合服务功能、高端城市功能、一流生态功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衢州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都比较充裕。相信凭借温商敏锐的眼光和务实的手笔,能够有效地整合这些要素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企业扩张的成本优势,进而提升竞争优势,为温商的发展、衢州的崛起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将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温商到衢发展提供更多的商机。这些年,衢州市牢牢抓住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获得了国家级空气动力机械制造业、国家氟硅新材料产业和省级光伏产业、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基地等命名,成为浙江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全市工业产值连续7年保持30%以上增长。第一,我们将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属制品、特种纸、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建成全省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第二,我们将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要求,推动农业“两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在科技投入、新型主体培育、制度创新上力求突破,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建成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第三,我们将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衢州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非常明显,我们要走经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道路,在打造“住衢州、游四省”品牌的同时,积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楼宇经济、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努力建成全省现代服务业新兴区。转型升级,既需要内生动力驱动,也需要外部力量推动,这些必将为广大温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们将大力推进环境再造,为温商来衢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全球化、市场化的条件下,环境竞争力最重要,哪里有了好的环境,高端要素就流向哪里。所以,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一个地级市,宏观环境我们无能为力,但微观环境的优化我们应竭尽所能。这些年来,衢州一直非常重视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全省首个全市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前不久还与昆明、丽江、桂林等城市一起,被评为“2011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民生满意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4年名列全省前列,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之城。下一步,我们将在优化布局、拓展空间上下功夫,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在打造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环境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把衢州打造成为四省边际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商务成本最低、社会环境最优的地区。今天,衢州、温州两市将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我们将以此为新的契机,狠抓深化落实工作,制定好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欢迎大家到衢州投资创业。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开放、合作、共赢是我们始终秉承的发展理念。当前衢州正处在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正处在做大总量、提升能级的突破期,正处在弯道超车、追赶跨越的机遇期,潜力巨大,商机无限。今后五年,衢州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 “两地三城”是指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的绿色腹地”和“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打造 “人文生态城”、 “民生幸福城”和 “活力创业城”。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在座各位的积极参与、鼎力相助。真诚地欢迎大家能够融入衢州,与衢州人民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女士们、先生们,一个美好的人生主要由健康、感情、事业三要素组成。作为老朋友,一是希望大家把健康作为人生最大的事业加以经营。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各位温商朋友到处打拼、非常辛劳,要找个地方放松放松,衢州非常适合你们。衢州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9天,出境水全部达标。衢州非常适合休闲,我们打响了“住衢州、游四省”的旅游品牌,花15分钟左右可到孔庙、烂柯山,花半个小时左右可到龙游石窟、根雕佛国、江郎山、清漾毛氏文化村,花两个小时左右可以到千岛湖、黄山、龙虎山、三清山、武夷山。欢迎大家到衢州去创业,如果没有合适的创业机会,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去休闲,在不创业的时候去养老。衢州也非常适合发展养老产业,再不去投资,恐怕就失去机会了。二是希望大家把感情作为弥足珍贵的财富加以珍惜。衢州、温州文化同根同源,民间感情很深,商界交流很多,干部交流也很频繁。希望大家珍惜这份感情,结成同甘共苦、携手共进的好兄弟、好伙伴。三是希望大家把事业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加以追求。衢州既有广阔发展空间,又有一流生态环境、深厚文化底蕴,民风淳朴,优势明显。希望大家把事业放到衢州去,这是你们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舞台。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家庭幸福!衷心祝愿温州人民、衢州人民的明天更加幸福美好!

谢谢大家!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