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201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文件

 

衢市组〔2011〕2号

 

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全市组织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较好地为我市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1、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服务科学发展注入新动力。善始善终完成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总结和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及时形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以“践行科学发展、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定诺、示诺、履诺、评诺”要求,全市61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13万多名党员全部公开承诺。坚持领导带头,11名市委常委带头深入12个联系点,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督查点评。上级党组织对下一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创先争优情况累计点评3600多次,进一步推进了创先争优向纵深发展。积极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开展党群共建,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使创先争优的过程成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过程。

2、以加强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为手段,党员干部能力建设得到新推进。坚持“学以致用、急用先训”和“按需培训、因需施教”的原则,扎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2010年市本级共举办培训班37期,培训干部2637人次。注重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指导各县(市、区)委和市直单位党委(党组)开好民主生活会。认真做好干部年度考核和日常管理,做好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届中调整工作。继续做好上挂、下派、互派挂职锻炼工作,抓好市管后备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培养。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援藏、援疆干部选派和市县乡三级公务员招录工作。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浙江省衢州市组织史资料第四卷(2000.3?2005.3)》编纂工作。

3、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动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制定出台《2010?2020年衢州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突破方向和创新性项目改革要求。开展市县联动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共推出53个岗位,其中,县(处)级10个。共有1667人报名参加竞争,是我市规模最大的一次。注重选拔方式创新,面试首次邀请群众评委,首次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首次采用量化评价方式进行考察。认真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严格把好公务员入口关。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全面落实,老干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4、以深化“三民工程”建设为抓手,健全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实现新突破。我市实施“三民工程”建设以来,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也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我市的创新做法,《党建研究》杂志社派人到我市开展专项调研,并予以刊登介绍经验,等等。深入开展“三民工程”建设专项行动,市县两级部门组成106个“三民工程”建设指导组,分别联系全市106个乡镇(街道),开展为期3个月指导服务,共为群众兴办2200多件实事,提供电脑、档案柜等1300余件,帮助解决资金1800多万元。建立健全网格联户社会管理机制,全市共确定2.2万多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3万余名。建立健全民情档案信息分析处理机制,组织乡村干部对全市1742个村、61万户农户的民情档案进行定期分析。通过领导联系,督促检查,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调研视察等方式,加大247个“三民工程”建设示范点创建力度,有力推动“三民工程”建设深入开展。超前谋划,按照调查研究先行、后进整转先行、人才储备先行、财务审计先行、信访调处先行的“五先行”要求,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顺利完成全市6个乡镇、78个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升远程教育学用水平。

5、以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为目标,人才资源开发取得新成果。制定出台《衢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牵头制定教育卫生、企业经营管理和农村实用人才等9个专项人才队伍建设的“十二五”规划,指导建立6个县级区域人才规划,初步形成了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参加人才招聘,成功举办高层次紧缺人才洽谈会、春季人才劳务交流大会,引进人才2675人。推动高层次人才开发,入选国家和省海外引才“千人计划”3名,评选表彰第四届拔尖人才30名,授予拔尖人才终身荣誉称号2人。依托“衢州企业家大学苑”,举办各类专题论坛和培训班63期,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903名。继续深化市校全面合作,创建“希望之光”市校合作专题网站,实现科学技术信息资源共享。认真实施市校合作项目,103个年度项目基本完成。深入推进“万名农村人才拜师学艺工程”,创建专家联系点133个,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35万名。新选聘61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引导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创办经济实体27个,建立7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评选产生“十佳大学生村官”和“优秀大学生村官”20名。

6、以扩大组织部门信息公开为途径,组织部门开明开放形象有了新提升。以巩固提高组织部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强素质、作表率、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部门新闻宣传工作。在《衢州日报》开设“党建视野”专栏,刊发“瞿组言”系列组工评论,办好“浙西先锋”电视栏目、“党旗飘扬”广播栏目和《衢州党建》部刊等,集中展示各地党建工作亮点,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

 

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

2011年2月23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