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文件
衢市宣〔2011〕2号
201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一、着力提升理论解读力,全民学习再掀热潮
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理论教育向基层延伸。
1、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给力科学发展。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习型党组织考评办法》,科学安排学习内容和课题,积极创设各类学习载体和平台,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和方法,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全年累计举办高级论坛5期,人文大讲堂5期,百姓讲坛10期32场,乡镇宣传委员“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题培训班1期,努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热爱学习的浓厚氛围,着力提升各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2、全民读书周引领百姓读书风。为进一步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9月24日?30日,围绕“创新从读书开始”主题,市委宣传部会同多家部门联合举办了“2010•全民读书周”系列活动,推出了衢州书展、晒书会、“好书大家读”博客大赛、“十佳书香之家”评选等11项主打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2万多人次。其中衢州书展活动,由省新闻出版局、省出版联合集团和衢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市委宣传部承办,历时3天,参展读者达6万多人次,销售图书2.4万多册,总销售额近160万元。组织了以“学习,让生活更美好??人文社会科学与您同行”为主题的社科普及周活动,举办各类活动120余项,受众5万余人次。
3、科学发展观学践活动纵深发展。围绕“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开展“全民学习日”活动5次,直接参与者达40万余人(次),有力地推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坚持和完善市级社科规划课题立项制度,及时组织2009年度市级课题的鉴定结题和成果转化,立项公布2010-2011年市级社科规划课题67个,14个课题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及省社联联合课题。出版省文化研究工程项目《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二、着力提升舆论引导力,科学发展奏响强音
以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转型发展主题报道体现主流强音。围绕市委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的决策部署,组织市直新闻媒体以《转型发展新跨越,加快发展看衢州》为总栏题,市县联动,媒体联动,部门联动,重点开展了《转型升级在衢州,加快发展看工业》工业宣传月活动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十一五巡礼十二五展望”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大容量、高密度地报道衢州直面挑战、破解难题、负重奋进的做法和经验,营造了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2、品牌外宣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围绕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创业文化周、全民读书周等重大活动,集合资源、集中优势、集聚力量,为各项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氛围,借力打响“南孔圣地、围棋仙地、生态福地”等外宣品牌。按照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把宣传世博会与我市的各项工作相结合,着力宣传世博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开设专栏(专题)3个,刊发报道(图片)2000余篇,并在衢州新闻网上开设专栏(专题)15个,累计发稿1120条,点击量达134.1万人次。组织开展了“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走进衢州”活动,邀请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新浪、腾讯、浙江在线等16家网络媒体20多名记者来衢考察采访,在网上形成聚焦衢州的舆论热潮。围绕“两子文化”的核心元素,精心策划制作分别以棋子、孔子为主题的外宣邮册和我市形象宣传片?《美在衢州》,取得良好反响。
3、舆情应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了《衢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关于建立衢州市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工作机制,加强舆情应对。推出《衢州舆情》、《网上舆情专报》等载体,加强舆情调研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掌握社情民意、决策部署提供有益参考。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形成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整体合力,有效做好12•13纵火案的新闻舆情应对工作。
三、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创业创新凝神聚气
以创业文化建设为抓手,突出文化品牌打造,推进文化惠民低保,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1、创业文化周活动唱响创业主旋律。为大力弘扬创业创新文化,推动全民创业,五四青年节期间,以“创业从青年做起”为主题,组织开展“2010创业文化周”系列活动,推出创业文化论坛、“好青年”创业项目金点子评选、衢州市青年网商创业行动、“创业之星回校园”等10项主打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5万人。制订《衢州市创业文化建设纲要》,整体谋划三年工作方案,市县两级党委建立创业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创业文化建设工作。
2、儒学论坛扩大文化品牌力。为进一步扩大衢州“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的影响力,9月28?29日,以“儒家文化与时代精神”为主题,成功举办“2010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近百名中外儒学专家、嘉宾朋友云集衢州,共同探讨弘扬儒家文化、培育时代精神之方略,论坛通过了《共建人类和谐与道德的精神家园??2010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宣言》,收到与会专家论文43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亲自担任组委会主任并出席论坛开幕式。
3、惠民行动构建文化低保线。紧紧围绕文化保障工程“五有一减免”工作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年送戏1282场,送书139328本(册),送电影20800场。新建基层综合文化站20个,农家书屋77个,免费发放《民工文化报》7期70000余份。建立县(市、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6个,基层点2802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4、节会活动打造城市营销名片。一年来,全市上下主打各类节会活动,有力提升了衢州知名度美誉度。市本级举办第六届中国(衢州)华东旅游交易会暨江郎山申遗成功庆祝大会,江山市举办“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龙游举办2010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国(龙游)拉力赛暨龙游旅游文化节,开化县举办2010中国(衢州•开化)根雕艺术文化节等等,充分展示了三衢大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和优美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5、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取得新进展。我市文艺精品创作与文艺对外交流活动频繁,全年达到20多项,多部(幅)作品在全国“摘金夺银”,取得“零”的突破。组团参加义博会和深博会,打响衢州特色文化产业、产品的知名度,获得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
四、着力提升文明感召力,基层创建攻坚破难
以文明集镇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构建城乡文明新格局。
1、道德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做好“身边好人”的推荐宣传工作,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巡讲等活动,共推荐“身边好人”候选人13名,其中毛建国、朱江月等7位同志先进事迹在中国文明网上展示,姜希敏、刘乾藩2位同志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与多家单位共同主办“文明出行”主题交通安全活动、第四届“赛得益嘉杯”的士节、“2010 衢州心理健康文化活动月”、“衢州市十佳书香之家”评选活动等,极大地提高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文明集镇创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干净、整洁、有序、文明”为要求,围绕集镇环境和文明风尚两个重点,通过外出考察、修订规划、宣传造势、典型示范、现场推进、建立机制等多种形式,在两区八镇全面开展文明集镇创建试点工作。经过努力,各试点镇集镇环境明显改善,文明风尚明显提升。同时,以“乡风评议”和“双五结对”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
3、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组织召开了全市五城联创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市容秩序整治月”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以“儒雅衢州、礼仪之城”为主题,对江滨路孔子文化广告长廊进行全面改造。开通“衢州文明在线”网站,加强文明创建交流,提升创建工作水平。组织开展新一轮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评选和复评,新评省文明城区1个、文明单位26个、文明镇(街道)3个、文明村14个、文明社区2个,评选和复评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458个。其中,衢江区荣获省文明城区称号,实现全市创建省文明城市(县城、城区)“满堂红”。
4、“春泥计划”扩面营造未成年人良好成长环境。制订出台深入实施“春泥计划”的工作方案,组织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春泥计划”现场会,全面部署“春泥计划”扩面提升工作,实施村由102个扩充至365个。抓好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网络平台建设,在全省第一个与中国文明网成功链接。加大网吧、网络、荧屏声屏和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力度,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五、着力提升工作执行力,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基层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加强文联、社科联建设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市文联、社科联顺利换届,各县市区全部建立文联,社科联全部召开成立大会并顺利完成选举任务。
2、推进宣传系统网络平台建设打造干部学习新家园。将宣传平台的建设使用作为广听民声、服务基层的有效载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全市用户注册量达到1722人,基本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应建尽建”的用户组成格局。
3、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高干部综合能力。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全面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部机关集体学习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在坚持中完善,完成各类专项调研11个。《衢州社会科学》、《衢州纵横》刊物质量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三个一百”联系活动、低收入农户帮扶增收等活动,注重在基层工作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工作执行力。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
2011年3月29日